APP下载

向科学家精神致敬

2019-08-26乔杉

晚晴 2019年7期
关键词:研究成果科普成果

乔杉

这段时间,人们普遍关注和谈论着科技创新,这是国民的科技素养提升水到渠成的结果,也就是看有多少孩子对科技感兴趣,有多少年轻人愿意从事科技等。而这些,显然都离不开科普。

最好的科普,其实就是具有“硬核”的科技成果,正如现在,屠呦呦团队出了最新研究成果,就是最好的科普,就是对孩子们最好的触动。一方面,全社会关注和支持科技创新,就容易出科技创新成果;另一方面,出了科技创新成果,就会吸引全社会更加关注和支持科技创新。这些年来,我们并不缺少一些重磅级的研究成果,只是社会关注度不够,而在很多时候,是社会根本不知道。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刷屏。这是一种现象,而且人们关注这种现象,更是想绕到背后,引起对一些深度问题的关注。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如果整个社会不能形成尊重科学尊重创新的价值导向,又怎么可能会有科技创新的蔚然成风?

曾几何时,像屠呦呦这样的科学家,几乎淡出了大众视野。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他们也无意走到大众面前。可是,当孩子的视线里长期缺少科学家的身影时,这会对他们的成长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屠呦呦刷屏”已然给出了答案。

引发刷屏的流量有两种,一种是浅层次的,这是很多流量明星的擅长;还有一种是深层次的,有着价值和精神层面的考量。很多时候,不是公众不需要深层次的内容,不是不关注科学家和他们的成果,而是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触。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也在网络上刷屏。过去讲得更多的是科学精神,这次特别强调了科学家精神,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屠呦呦刷屏”其实是人们自发地向科学家精神致敬,科学和科学家的故事,其实是硬通貨,是这个社会的刚需。(来源:《北京青年报》)

猜你喜欢

研究成果科普成果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劳动成果评比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论转化医学的当代成果和未来前景
1978年-2015年武术教育研究成果分析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