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色蝶尾鎏金金鱼的杂交选育技术研究

2019-08-26陈金辉罗月红梁炽强李波平

农业与技术 2019年13期
关键词:杂交育种选育金鱼

陈金辉 罗月红 梁炽强 李波平

摘 要:杂交育种是培育金鱼新品种的常用方法之一。为满足金鱼爱好者对高品质金鱼的饲养需求,本研究使用红眼白色蝶尾金鱼作为母本、青色长尾鎏金金鱼(为五花鎏金的返祖品种)作为父本,通过人工催产、人工受精、人工孵化、三级优选、小池培育等方法进行连续2代杂家育种,成功培育出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三色蝶尾鎏金金鱼。

关键词:蝶尾鎏金;金鱼;杂交育种;选育

中图分类号:S9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715005

引言

金鱼是世界上三大观赏鱼之一,在中国有1000多年的养殖历史,是中国国粹[1]。金鱼的体色有红、黄、蓝、紫、黑、白、双色、三色、五花色等,其体型有狮子头、高头、水泡、龙睛、珍珠鳞、蝶尾、宽尾、虎头、鎏金等。将金鱼的不同体型和体色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不同体型体色组合的金鱼品种,如黑水泡、五花虎头。目前,在中国,已人工选育出280多个形态各异的品种,其中出口品种有120余种[2]。

杂交育种不仅是培育食用鱼类也是培育金鱼新品种的常用方法[3,4]。早在1925年,陈校等利用蓝花龙睛鱼与紫龙睛鱼杂交,培育出紫蓝龙睛金鱼的新品种。此后,金鱼新品种的培育进入杂交育种时代,新的杂交金鱼品种不断出现,如蛋球(龙背绒球)金鱼、龙睛珍珠金鱼、鹤顶红。通过杂交进行新品种的培育比单纯依赖突变培育新品种的速度要快得多[5]。近几十年,由于我国的金鱼培育人员普遍采用杂交的方法来培育新品种,使许多性状得到重组,很多金鱼新品种得以不断地出现[6]。

從理论上讲,可以经由杂交方式实现金鱼不同体型和体色的任意组合。鎏金金鱼及蝶尾金鱼因其体型优美而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若能通过使用杂交技术实现金鱼鎏金体型性状和蝶尾性状的组合而培育出碟尾鎏金金鱼,培育出的新品种将受到国内外金鱼饲养者的青睐,同时也能提高中国金鱼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至今尚未有培育碟尾鎏金金鱼的杂交育种方法的公开报道。

1 材料与方法

1.1 池塘条件和用品用具

亲本饲养池面积约为0.2~0.33hm2,平均水深 1m左右,池底平坦,淤泥厚度10~20cm,塘基和护坡使用混泥土进行硬化。使用前使用生石灰(150kg/667m2)进行干法消毒。

一级培育池、二级培育池、暂养池和孵化池为长方形水泥池,每个面积15m2左右,水深0.5m左右。注射器(1mL规格)为消毒的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孵化池、孵化网片等孵化设施和用品用具使用聚维酮碘溶液(水产用,10mg/m3)消毒2.5~3h。 孵化网片冲洗干净后,晾干待用。

1.2 养殖用水

饲养、催产和孵化用水为水库水,水质符合GB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使用前,将水库水引入水泥蓄水池,沉淀2d以上,待用。

1.3 亲鱼及其饲养

1.3.1 亲鱼选择

雌性、雄性金鱼均为1龄以上,性成熟好(雌性腹部肥大),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每批次繁殖时挑选规格统一、体长6cm以上的个体。

在进行第1代杂交时,挑选红眼白色蝶尾金鱼作为母本、挑选青色长尾鎏金金鱼作为父本,获得杂交F1代。在进行第2代杂交时,从F1代中挑选五花蝶尾和水磨花蝶尾进行杂交,获得杂交F2代。在进行第3代培育时,使用F2代中的三色碟尾鎏金进行自繁。

1.3.2 亲鱼强化培育

投料时坚持四定(定点、定时、定质、定量)原则。投喂粗蛋白含量为33%以上的膨化颗粒饲料,每日投喂2次,日投喂量为池中金鱼总体重的3.0%~5.0%。池塘水pH值保持为7.2~8.0、溶氧保持6.0mg/L以上、氨氮低于0.15mg/L、亚硝酸盐低于0.005 mg/L。增氧方式为水车式增氧机增氧。

1.4 人工催产

1.4.1 亲本选择

在催产前,从亲鱼培育池中挑选腹部膨大而柔软、富有弹性的雌性金鱼作为母本;挑选肛门和生殖孔内凹、不红肿、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的雄性金鱼作为父本 。雌、雄亲本比例为1.5:[KG-*9]1~2:[KG-*9]1。

1.4.2 催产剂的注射

采用 1次注射法进行催产。雌性金鱼每1kg体重注射购买自宁波第二激素厂的注射用绒促性素(HCG)1, 000IU(国际单位),雄性注射量减半。

1.5 人工受精

1.5.1 亲鱼成熟度检查

注射激素10h后,每隔2h,从亲鱼暂养池中随机挑选3~5尾雌性和雄性金鱼进行成熟度检查。成熟度要求为:轻压雌性金鱼的腹部时,卵粒可从泄殖孔顺畅流出;轻压雄性金鱼腹部时,有白色精液从泄殖孔流出。当达到成熟度要求后,开始进行人工受精。

1.5.2 精卵混匀

先将雌性金鱼的卵子挤入干燥洁净的集卵盆(本实验使用白瓷碗),然后立即挤入雄性金鱼的精液,使用鸡长翼羽充分搅拌均匀。

1.6 人工孵化

1.6.1 受精卵收集

采用80目聚乙烯网制作规格为0.6m×1.0m的孵化网片(孵化巢)。将混匀的精卵均匀地泼洒到漂浮于水池水体表面的孵化网片上,边洒边搅,使卵子均匀粘附到孵化网上,静置3min后,将孵化网片转移至孵化池,并使孵化网沉于距离水面0.1~0.2m的深处(黏有卵的一面朝下)。

1.6.2 孵化管理

将黏满卵的孵化网固定在孵化池后,保持微流水和微孔充气增氧。鱼苗孵出2d后,取出孵化网,并保持微孔充气增氧。

1.7 前期培育

1.7.1 水花阶段

鱼苗孵出2d后,开始投喂蛋黄粉悬浊液(80目网过滤),每10万尾每次投喂1~1.5个鸡蛋黄制成的蛋黄粉悬浊液,每天投喂2次,孵出10d后,将鱼苗移入已消毒(生石灰,150kg/667m2)且培育好肥水的一级培育池中培育。

1.7.2 苗种阶段

鱼苗转移到一级培育池后,饲料以豆浆为主,并适当补充水蚤,每天投喂2次,上午(08:30—09:00)、下午(16:30—17:00)各1次,每次投喂时沿池塘四周均匀泼洒鱼苗饵料,日投喂量为每万尾鱼苗0.25kg左右。培育期间,保持池塘水质“肥、活、嫩、爽”。

1.8 一级优选和中期培育

当鱼苗生长至3.0~3.5cm时,对一级培育池的金鱼进行筛选,淘汰具有体型缺陷、畸型、尾鳍为单尾、发育不良等特征的个体,将正常个体转入二级培育池进行培育。培育时,每天投饲料2次,上午(08:30—09:00)、下午(16:30—17:00)各1次,喂料以小颗粒饵料为主,每天投饲量为池中鱼体重的3.5%~5.0%,并根据进食情况适当调整投喂量。

1.9 二级优选和后期精养

在二级优选期间,每个月筛选1次,淘汰发育不良、畸型、体型缺陷等个体。在体色体型基本成型以后,按照体型、体色进行分类分群,采用分群小池饲养方式进行饲养,每天投喂2次,上午(08:30—09:00)、下午(16:30—17:00)各1次,每天投饲量为池中鱼体重的3.5%~5.0%,并根据进食情况适当调整投喂量。根据水体和天气情况对养殖水体进行循环过滤和增氧。

1.10 三级优选

当达到商品鱼规格后,按照体型、体色对养成的金鱼进行分级,并分群饲养在出售(口)暂养区,待售。

2 结果与讨论

2.1 杂交 F1代

本研究使用红眼白色蝶尾金鱼作为母本、青色长尾鎏金金鱼(为五花鎏金的返祖品种)作为父本,通过人工催产、人工受精等方法进行杂交。受精卵经由孵化、前期培育、一级优选和中期培育及二级优选和后期培育,筛选获得了在体型特色方面具有一定差异的多个F1代金鱼品种 :三色全硬鳞鎏金、三色宽尾鎏金、五花龙睛、五花蝶尾鎏金、五花宽尾鎏金、五花鎏金、水磨花鎏金、水磨花蝶尾鎏金、水磨花宽尾鎏金及其它杂色金鱼。经对总计568尾F1代金鱼的分类和统计分析,得到各类型金鱼品种的数量和比例(见表1)。

在F1代中出现各种不同体色的金鱼品种,可能是因为父本青色长尾鎏金金鱼是五花长尾鎏金金鱼(五花指含有4种及4种以上体色)的返祖鱼,在青色长尾鎏金金魚体内含有五花鎏金的部分体色相关基因,所以在杂交F1代中来自父本和母本的体色基因通过组合产生了三色、五花、水磨花等体色类型。在F1代中出现的鎏金体型来自于父本青色长尾鎏金金鱼、碟尾性状来自于母本红眼白色蝶尾金鱼。例如,F1代出现的五花蝶尾鎏金金鱼,其五花体色和鎏金体型来自于青色长尾鎏金金鱼、蝶尾来自红眼白色蝶尾金鱼。

2.2 杂交F2代培育及其优选

从F1代中挑选五花碟尾鎏金和水磨花碟尾鎏金,以五花碟尾鎏金作为母本、水磨花碟尾鎏金作为父本,通过人工催产、人工受精等方法进行杂交。受精卵经由孵化、前期培育、一级优选、中期培育、二级优选、后期培育及三级优选,获得了在体型体色方面具有特色的三色碟尾鎏金和其它优等品金鱼。在F2中三色碟尾鎏金金鱼的比例为12.46%。

在F2中出现的三色碟尾鎏金,其体色来自于母本五花碟尾鎏金和父本水磨花碟尾鎏金的组合,其体型碟尾鎏金则是因为父母本均为碟尾鎏金体型。

在实验中,发现小池培育所培育出的三色碟尾金鱼体型较肥短、更有欣赏价值,大池培育出的三色碟尾鎏金身体更加细长。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金鱼在小池中运动量较小而导致身体肥短,在大池中运动量大而导致身体纵向快速生长。因此,小池培育是获得体态雍容华贵的高品质金鱼的关键技术之一。

2.3 自繁F3代

从F2代中挑选出体型优美高雅、艳丽多彩的三色碟尾鎏金,并以三色碟尾鎏金作为亲本进行自繁,实现了三色碟尾鎏金金鱼的规模化繁育。在自繁后代中,除了出现三色碟尾鎏金金鱼,还出现了其它类型的金鱼品种。本研究过程中,以F2代三色碟尾金鱼作为亲本,培育出的F3代经3次优选后,高品质三色碟尾鎏金金鱼的比例为34.56%。三色碟尾鎏金金鱼(F2代)的子代(F3)中出现其它类型的金鱼品种可能是因为以下原因:三色碟尾鎏金金鱼的体色等形态特征的遗传方式为数量性状遗传方式;三色碟尾鎏金金鱼体色的形成受饲养环境、饲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潘吉星.金鱼在中国的家养史及其在东西方的传播[J].自然杂志,2008(5):287-290.

[2] 骆小年,刘刚,闫有利.我国观赏鱼种类概述与发展[J].水产科学, 2015(09):580-588.

[3] 张佳佳,李杰,张国松,等.杂交黄颡鱼(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及其双亲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J].水产科学, 2018(05):612-621.

[4] 魏继海,赵金良,吴俊伟,等.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杂交F2与F3群体遗传特征的微卫星分析[J].南方水产科学,2016(1):30-35.

[5] 赵朝阳,殷缘,邴旭文,周鑫.中国金鱼品种选育的研究进展[J].生物学通报,2010(11):7-9.

[6] 王春元.金鱼性状的由来[J].生物学通报,2007(12):1-2.

作者简介:

陈金辉(1979-),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遗传育种。

猜你喜欢

杂交育种选育金鱼
枣规模化控制杂交育种技术体系
可爱的小金鱼
锦带花杂交育种及新品种选育
黄秋葵与红秋葵杂交育种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