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志愿服务提升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探析
2019-08-26杨利军
摘 要:志愿服务不求回报,既能锻炼个人的能力,又能服务社会,是一种促进社会进步同时自愿付出个人的时间、精力所做出的服务工作。依托志愿服务,既可以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又能开阔个人视野、丰富人生经验,还能锻炼个人参与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依托;志愿服务;高职学生;思政教育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22.191
志愿服务不求回报,既能锻炼个人的能力,又能服务社会,是一种促进社会进步同时自愿付出个人的时间、精力所做出的服务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对于高职院要解决来说,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可以依托志愿服务,使志愿服务作为高职思政教育的载体,充分发挥其立德树人的功能,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
1 高职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的意义
开展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锻炼学生的有效方式,还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更是加强新形势下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高职院校依托志愿服务,既可以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又能开阔个人视野、丰富人生经验,还能锻炼个人参与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不断提升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
2 依托志愿服务提升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
当前,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大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现实途径。大学生通过参加志愿者行动,可以将自己与社会融为一体,把服务他人与教育自我有机结合起来,高职院校鼓励、要求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主要方式如下:
2.1 将志愿服务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形式、载体、内容、考核进行系统化的设计,将服务行业、服务社会、服务脱贫攻坚志愿活动等作为必选选修课,纳入大学三年全周期人才培养方案,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志愿服务,做到思政教育实践课程三年不断线。
2.2 明确志愿服务的范围
将志愿服务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深入开展春运服务、暑运服务、节假日运输服务、家电维修服务、培训服务、科普服务、心理咨询、精准帮扶、赛事服务、会议服务、环保服务、护学服务、交通劝导、敬老服务、网络文明传播、迎新服务、助勤服务、绿化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参加志愿服务项目。
2.3 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考核机制
倡导和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志愿服务,要求志愿服务做到有计划、有要求、有方法、有记录、有总结、有效果,确保志愿服务的实践效果和实践特色。新生入校的第1学期制订大学生志愿服务3年规划,对每个学期的计划服务小时、拟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做出规划。每学期志愿者要制订志愿服务学期计划与实施方案,每次志愿服务活动每位参与者都要求填写志愿者活动记录表,同时要求将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名称、服务小时数、累计时间填入大学生志愿服务得分统计表中,每学期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对每位学生的志愿服务得分统计表进行审核。
2.4 制定《大学生志愿服务手册》规范志愿服务
学校统一制定《大学生志愿服务手册》,学生在入学时每人发一册,将第一课堂的思政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的实践养成相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通过手册强调每个大学生志愿者能够在活动中长期参与,并将志愿活动转变为一种自觉行动,成为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志愿队伍认证制度、志愿服务评价制度、服务情况汇报制度、志愿服务奖励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并运用各项制度促使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同时对于普通学生、学生干部、预备党员、优秀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提出了不同要求,要求志愿服务做到有计划、有要求、有方法、有记录、有总结、有效果,确保志愿服务的实践效果和实践特色。手册主要内容包括志愿服务的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知识学习部分包括学习认知篇、礼仪规范篇、服务技巧篇、应急处理篇,全面指导志愿服务的礼仪,提升服务技巧和应急处理能力。实践活动部分包括志愿服务项目简介、志愿者活动记录、学生志愿者服务得分统计、志愿服务总结等。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手册》的指导,使高职学生高效参与志愿服务,在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帮助的同时,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精神获得满足,思想得到升华。
3 志愿服务做到常态化、规范化、特色化
志愿服务不是单次的活动,高职院校要强调每个大学生志愿者能够在活动中长期参与,并将志愿活动转变为一种自觉行动,成为其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可以对普通学生、学生干部、预备党员、优秀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提出不同要求,同时对学生评优评先在志愿服务方面也要提出具体要求,对各类志愿者每学期志愿服务时间的最低要求做出明确规定。通过运用各项制度,促使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特色化,从而提升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红霞.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1).
[2]李北群,王欢.志愿者活动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J].学海,2015(06).
[3]孙莉,孙静,吴澍.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07).
[4]滕苏苏.微公益视觉下高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研究[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3).
作者简介:杨利军(1964-),女,湖南益陽人,本科,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高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