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定文化自信 讲好内蒙古故事

2019-08-26王丹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乌兰牧骑文化节内蒙古

王丹

坚定文化自信是内蒙古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和精神动力,是弘扬草原文化的基石。经过70年的文化洗礼,内蒙古自治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把打造祖国北疆文化繁荣亮丽风景线、守好内蒙古各民族美好精神家园作为文化建设目标和方向,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支持各项文化事业发展,稳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效探索出了符合民族特点和区情实际的文化发展道路,逐步实现由民族文化大区向民族文化强区迈进,有力地提升了内蒙古文化软实力,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

一、坚定文化自信,弘扬草原文化

草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长江文化、黄河文化并列为中华文化三大源泉。草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内蒙古的品牌文化。千百年来,草原文化以其厚重的历史积淀、鲜明的风格气派和对社会与自然的独特把握,形成了无可替代的地位,凝聚了雄厚的文化力量,积淀了独有的文化自信。

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是弘扬草原文化、集中展示草原文艺精品、讲好内蒙古故事的亮丽舞台,也是实现草原文化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的平台。自2004年以来,我区已经成功举办了15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历届草原文化节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坚持弘扬草原文化、展示文艺精品的办节宗旨,以建设民族文化强区为目标,以展示打造草原文艺品牌和深化草原文化研究为重点,全面呈现了璀璨多彩的内蒙古文化和草原文化研究的丰硕成果,对推动自治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举办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15年来,已经成为内蒙古一张闪亮的名片和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在历届草原文化节上,都有精心编排的草原文艺精品剧目登上舞台。

赤峰市民族歌舞剧院排演的话劇《热土》是第十三届草原文化节的优秀剧目。该剧取材于解放战争时期鲁迅艺术文学院在赤峰办学的真实历史,讲述了以安波为代表的“烽火草原鲁艺人”在战争环境和艰苦条件下扎根人民,用优秀的文艺作品教育引导人民、鼓舞人民的感人故事,真实再现了战争岁月艺术家与人民的血肉联系。该剧推出后,在全区进行了40场巡回演出,还亮相了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

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民族歌舞团创作的群舞《戈壁沙丘》,演绎了草原儿女热爱故土,对草原生态环境改观充满期待,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使草原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的动人故事。舞剧的深刻主题、舞者的巨大的气场以及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深打动了观众。该剧在第十五届草原文化节上精彩呈现,还荣获了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创作金奖。

像话剧《热土》、舞剧《戈壁沙丘》这样一大批经过草原文化节遴选、展示的作品,很多已经走上国内外的舞台并获得良好反响。通过草原文化节这个平台,具有鲜明草原文化风格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精彩亮相,并斩获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话剧“金狮奖”、中国舞蹈“荷花奖”、中国戏剧“梅花奖”等全国重大奖项,草原文艺精品力作和草原文艺人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大提升。

草原文化主题论坛是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精心打造的一大文化品牌。2004年以来,内蒙古深入实施了草原文化研究工程,在草原文化的内涵、特征、历史地位、现实价值和核心理念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开创性、奠基性的学术成就。

15年来,我区草原文化研究推出了一批既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历史厚重感,又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原创性学术成果;同时,草原文化研究在学科基地创建、科研队伍建设、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喜人成绩。每年的草原文化节上,都会举办不同主题的草原文化论坛。经过十几年精心打造,草原文化主题论坛已经成为一个主题多元、形式多样、开放性强的全国性学术研讨平台,为推动草原文化深度研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智库作用。

每年的草原文化论坛都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提交的研究成果,届时会有区内外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围绕论坛的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2017年,第十四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的主题为“文化交流与民心相通——草原文化与‘草原丝路沿线文化”。本次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草原文化在内蒙古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促进草原丝路沿线多元文化的包容互鉴、和谐共生,为更好实现“民心相通”架设新桥梁等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

2018年第十五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的主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与草原文化的创新发展”。本次论坛的研讨重点放在了如何推动草原文化研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提出要努力推动草原文化研究成果转化为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产品,加强草原文化研究队伍建设,大力提升草原文化的研究质量,提升草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国际传播力、国际引领力、国际感召力,让草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夺目光彩。

草原文化论坛自开办以来,始终坚持政治引领,坚定文化自信,弘扬草原文化“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核心理念,着眼草原文化的传承、保护、转化、利用等,着力提升草原文化的层次和水平,切实推动草原文化研究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让优秀的草原文化融入自治区改革发展实践,为谱写中国梦的内蒙古篇章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和文化力量。

二、坚定文化自信,以精品奉献人民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文艺创作呈现出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自治区积极组织实施民族文艺繁荣发展系列工程,打造草原文艺品牌,全面提升内蒙古文艺整体创作实力。我区广大文艺工作者更加自觉地深入基层、扎根人民,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在广阔的舞台上演绎着精彩的内蒙古故事。一大批立意新颖、主题突出,极富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的艺术精品登上舞台,涌现出了话剧《小村总理》《草原丰碑》、舞剧《森吉德玛》《库布其》、漫瀚剧《契丹女》《敕勒川的女儿》、歌舞剧《也兰公主》《我的乌兰牧骑》、歌剧《舍楞将军》、蒙古剧《黑段子坎肩》《银碗》等艺术精品。今年6月,内蒙古艺术学院乌兰牧骑舞蹈团排演的原创民族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斩获了文华大奖。

在新中国影视发展历史上,内蒙古影视创作一直以其独特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占据重要一席,一些精品佳作不仅成为中国影视史上的艳丽奇葩,而且在世界影视创作领域中也享有盛誉。电影《悲情布鲁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季风中的马》《额吉》等不仅在国内获得巨大成功,还走出国门,为中国电影斩获了国际荣誉。《东方商人》《燕子李三》《成吉思汗》《山不转水转》《激情燃烧的岁月》《士兵突击》《安居》等“内蒙古制造”的影视剧赢得了高收视率,在观众中享有极佳的口碑。据统计,内蒙古生产的影视剧已经先后夺得包括“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飞天奖”“金鹰奖”“金马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国际国内重要奖项100多个。

大力培养文艺人才,深入实施文化名家“四个一批”人才工程、“草原英才”工程,夯实基础人才队伍,培育紧缺人才队伍,推出拔尖人才队伍,构筑人才强磁场,积蓄文艺源动力。注重培养一批有影响的文艺领军人物,一大批民族艺术人才在文艺实践中脱颖而出,如歌唱界的德德玛、拉苏荣、金花、牧兰,作曲界的图力古尔、李镇,舞蹈界的敖德木勒、敖登格日勒,曲艺界的武利平、乌日根、乌云桑等。这些民族艺术人才走出内蒙古、走上更加广阔的舞台,极大地提升了内蒙古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注重文艺品牌的打造,在长期的艺术创作和演出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艺术节庆和赛事品牌活动,如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包头鹿城文化节、赤峰红山文化节、中国·额济纳国际金秋胡杨生态旅游节等节庆活动亮点纷呈,发展至今均已成为地域性主要节庆活动;内蒙古地方戏剧目展演、声乐大赛、舞蹈大赛等展演、赛事已经产生品牌效应。

每年金秋时节,阿拉善盟额济纳旗都会吸引四面八方的游人慕名而来。作为额济纳旗文化旅游业的黄金品牌,中国·额济纳国际金秋胡杨生态旅游节2000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8届。每年的旅游节期间,都会举办各类专场文艺晚会、焰火晚会、广场舞会和优秀电影放映、民间艺人艺术作品展、胡杨摄影展、土尔扈特民族服饰迎宾活动等,同时还将举办土尔扈特博克、射箭、赛馬、赛驼、驼球竞技表演、帕尔吉、库尔勒、布嘎、蒙古象棋等民间体育比赛。该旅游节已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三大节庆活动”之一,也是金秋十月西部地区最具人气的文化旅游盛事。

内蒙古地方戏剧目展演是极具内蒙古特色、紧接地气的演出活动。自2016年举办以来,集中展示了包括蒙古剧、晋剧、漫瀚剧、评剧、二人台、二人转等多种形式在内的地方戏优秀剧目,还举办了内蒙古二人台牌子曲艺术高层研讨会、经贸洽谈等活动,对推动内蒙古地方戏发展交流、打造区域特色文化品牌起到了重要作用。各类艺术节庆和赛事品牌活动主题突出、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成为群众喜爱、影响广泛的文化惠民盛会,为艺术拓展延伸、多元文化共生、民族文化交融提供了重要平台。全区各地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节庆和赛事品牌活动讲好内蒙古故事,展示内蒙古形象,让更多的人认识内蒙古、了解内蒙古、爱上内蒙古。

三、坚定文化自信,永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乌兰牧骑是内蒙古独特的文化名片,也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目前,全区共乌兰牧骑75支,是基层文艺活动的主力军。乌兰牧骑诞生于1957年,以“队伍短小精干、队员一专多能、节目小型多样、装备轻便灵活”为特点,以演出、宣传、辅导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而享誉全国。

乌兰牧骑成立60多年来,始终坚持植根基层,情系群众,受到广大农牧民的热爱,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关怀。毛泽东同志曾3次接见乌兰牧骑队员;周恩来同志12次接见乌兰牧骑队员并且希望“保持不锈的乌兰牧骑称号,把革命的音乐舞蹈传遍全国的土地上,去鼓舞人民”;1983年9月,邓小平同志题词:“发扬乌兰牧骑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97年7月,江泽民同志高度评价:“乌兰牧骑是社会主义文艺战线上的一面旗帜”;胡锦涛同志在内蒙古视察时在基层观看了乌兰牧骑演出。

2017年,在乌兰牧骑成立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亲切回信,希望他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60多年来,乌兰牧骑始终坚持“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的社会主义文艺本质要求,以坚定地文化自信和丰富的民族艺术为底蕴,以广阔草原为舞台,以广大农牧民群众为观众,创作演出了一大批具有突出民族特色、鲜明时代特征、浓郁生活气息的优秀作品。迄今为止,他们累计创作演出1.3万多个节目,为农牧民和各族群众演出服务36万多场次,观众总数达2.6亿人次,创造了内蒙古乃至全国文艺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进入新时代,乌兰牧骑在继续保持服务群众的优良传统、保持红色文艺轻骑兵本质的同时,不断探索改革创新之路。他们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艺方向,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部署要求,调整活动方式和创作思路,提升创作演出水平、增加服务群众内容,不断拓宽传承创新之路,努力增强乌兰牧骑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传播力,草原“红色文艺轻骑兵”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2018年8月8日晚,第十五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开幕式别具一格,来自全区75支乌兰牧骑的代表身着绚丽的民族服装齐聚舞台中央宣布草原文化节开幕,并表演了民族歌舞剧《我的乌兰牧骑》。该剧是内蒙古第一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实现了内蒙古在该项扶持剧目中零的突破。2019年3月,该剧在北京参加了“2019年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暨优秀民族歌剧展演”。此外,近年来还有《草原记忆》《长调歌王—哈扎布》《明安图》《白骏马》《驼乡新传》《风雨伊林》《乌日苏勒图》《都仁扎那》《天堂草原》《姑娘湖》等众多乌兰牧骑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与观众见面并屡获大奖。

作为新中国第一支乌兰牧骑,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始终传承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长期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以用文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歌唱农牧民幸福生活,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成为党的思想宣传队、工作队。进入新时期,在习近平总书记回信鼓舞下,这支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不断展现新作为。党的十九大召开后,苏尼特右旗的乌兰牧骑队员们编排了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草原记忆》《醒悟》等新剧目,精准扶贫、生态奖补、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全面小康……他们以文艺的形式把党的好声音送到农牧民中间,作品正能量、接地气、有温度,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这个由一架马车上的文艺轻骑队发展而来的基层文艺团体,成为全区乃至全国的学习样板,并先后获得“全区十佳乌兰牧骑”“乌兰牧骑事业特别贡献奖”“北疆楷模”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张张草原文化名片,展现着内蒙古的良好形象;一个个草原文化品牌,彰显着内蒙古的文化实力。站在新中国成立70年历史节点上的内蒙古,正以坚定的文化自信讲好内蒙古故事,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努力把祖国北疆文化繁荣的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责任编辑:王 丹

猜你喜欢

乌兰牧骑文化节内蒙古
An Analysis of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in Middle School
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
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
中国文化节
红色轻骑?放歌草原
悦来动漫文化节震撼来袭
闫锡聪
嗨翻天的悦来动漫文化节
内蒙古大草原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