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8-26单连梅
单连梅
摘 要 目的:分析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应用徒手旋转的效果。方法:收治出现头位难产产妇46例,其中常规助产护理23例归入对照组,应用徒手旋转助产方式23例归入研究组,观察两组产妇最终的自然分娩率及围生期的并发症概率。结果: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率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内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应用徒手旋转能有效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
关键词 徒手旋转;难产产妇助产护理;应用效果;自然分娩率
产妇在生产过程中会面临较多的生产问题,而头位难产就是其中之一,这种现象是综合了产力、产程、产道以及产妇和婴儿自身的因素引起的[1]。头位难产在临床中属于较普遍的生产问题。该情况对产妇及婴儿的生命健康具有较大的影响,而徒手旋转作用于助产护理中主要是针对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现象做出预防性胎头位置调整的助产方式[2]。该助产方式能够降低非自然分娩的发生率,最大程度地保障婴儿及产妇的生命健康。为证明徒手旋转助产方式的可行性和应用效果,本文结合46例头位难产产妇展开分析,资料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生产且出现头位难产产妇46例,回顾性分析生产过程。其中采用常规助产护理23例归入对照组,年龄21 - 35岁,平均(28±6.4)岁;文化水平:专科14例,本科6例,高职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徒手旋转助产方式23例归入研究组,年龄22 - 36岁,平均(28.5±6.5)岁;文化水平:专科13例,本科5例,高职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文化水平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助产护理方法:1)对照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给予积极的体位调整,引导正确的借力方式,根据常规的助产护理准则辅助分娩。2)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徒手旋转的方式调整婴儿头位[3]。操作前进行综合评估,对产妇的子宫状况和合并症进行评估,排除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及心功能不全的产妇,同时排除无法耐受阴道分娩的产妇。观察是否存在前置胎盘或宫内窘迫的现象,取截石位,充分消毒医疗器械并充分消毒双手之后进行徒手旋转:①胎位确定:右手深入产道,使用示指触摸胎儿头颅,尽量触摸胎头骨缝以此确定胎头位置。也可以通过胎儿的耳郭确定枕骨位置,待位置确定无误后调整抬头。②旋转胎头:利用示指及中指
进行胎头旋转,以头骨处人字缝为触摸点,配合产力进行逆时针旋转,将枕后位及枕横位调整为枕前位。待胎头旋转至正常体位后用右手示指进行固定。③固定胎头:可在胎头位置调整成功后加强宫缩,加快胎头的下降趋势,以此来完成胎头固定。
评价指标:评估两组头位难产产妇的分娩方式及自然分娩率,同时评估产妇及婴儿出现并发症的概率,纳入分娩方式的指标为剖宫产、自然分娩,对两种分娩方式的人数进行计算分析,自然分娩方式的人数越多,说明产程中该分娩方式的概率越高。观察产妇及婴儿的并发症,并发症人数越多,说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越高。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利用SPSS24.0完成数据统计,t为评价差异,[n(%)]为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评估两组头位难产产妇分娩方式及自然分娩率: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率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并发症率0,低于对照组的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在临床分娩过程中,各种因素均能对产妇及婴儿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由于产力、产道及产妇个人因素造成的头位难产在临床上属于较常见的难产现象,在分娩过程中应结合有效的助产护理协助产妇分娩。头位难产产妇常面临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现象,要针对这一现象进行预防需要结合胎头旋转的助产方式调整胎儿的头位提高自然分娩的概率。为证明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针对分娩方式及分娩后的并发症进行综合评估,研究结果证明: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率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研究组内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这说明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应用徒手旋转相比于常规助产护理更能提高自然分娩的成功率,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头位難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应用徒手旋转能有效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
参考文献
[1]鞠晶晶.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9):281-282.
[2]王飞燕,王海燕.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5):189-190.
[3]杨碧玉.探究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3):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