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诊断肝血管瘤与超声、CT影像对比分析

2019-08-26杨友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14期
关键词:超声

杨友

423000湖南省郴州市第-人民医院摘要目的:探讨肝血管瘤采用MRI、超声以及CT检查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肝血管瘤患者75例,分别行MRI、超声以及CT检查,对3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与超声和CT检查相比,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也高于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肝血管瘤患者MRI检查可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 CT;超声;肝血管瘤;MRI

肝血管瘤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在肝占位性病变中占有较高的比例(31% - 32%),以肝肿大、上腹部包块、疼痛不适以及右上腹饱胀等症状为主要表现。根据病理类型可以将肝血管瘤分为4类,分别是海绵状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以及毛细血管瘤。当前在诊断肝血管瘤时,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包括CT、超声以及MRI等,但是不同检查方法的准确率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因此,本文对MRI、CT以及超声运用在肝血管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11收治肝血管瘤患者75例,女30例,男45例,年龄22 - 70岁,平均(45.6±9.4)岁,病灶大小(7.1±3.5)cm,其中多发15例,单发60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

方法:①超声检查:选择西门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常规设置探头频率,一般2.5 -4 MHz.检查时,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先运用二维彩超观察肝脏的大小、内部特征以及形态等,再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记录肝脏周围血管分布情况。②CT检查:选择GE16排螺旋CT扫描仪,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足先进,先对患者进行CT平扫,再行增强扫描,设置参数,窗宽160-200、窗位40-50 HU、螺距1.25、管电流120 - 150 mAs、层厚5 - 10 mm,并且对患者进行肘静脉注射,控制好速率,一般2.8 -3 mL/s.于注射对比剂后20 - 30 s、60- 80 s以及3- 10min对患者进行3期扫描。③MRI检查:选择1.5 T超导型MRI成像系统,通过腹部线圈对磁共振信号进行采集,检查时,取仰卧位,足先进,常规行冠状位呼吸门控和肝脏横断位TIWI和T2WI扫描,其中多回波序列,TE 30,80,120 ms,TR 3000 -4000 ms;SE序列,TIWI:TE 20 ms, TR 400 - 600 ms; T2WI: TE80 ms.TR 2500 -3600 ms,矩阵256×256,视野300 - 400 mm,信号平均采集4次,层距0.5 -1 mm,层厚5- 10 mm。同时,对患者进行横断位及冠状位增强扫描,即运用0.1 mmol/kg钆喷酸葡胺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行三维增强扫描,对病灶的部位、形态以及信号变化进行观察。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5.0软件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本组的75例患者中,经手术病理检查,海绵状血管瘤50例,毛细血管瘤10例,血管内皮细胞瘤8例,硬化性血管瘤7例。相比较CT检查和超声检查而言,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超声检查相比,CT检查的准确率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1)B超表现:边缘清楚、均质、强回声且后壁声影明显增强的肝内占位,中心可出现较小的低回声区,而肝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现为高回声,但是也存在等回声,低回声或混合回声表现,并且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见病灶内存在血流和血管。2)CT表现:通常情况下,CT检查分为平扫和增强扫描,其影像学表现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①平扫:血管瘤具有清楚的边界,密度较低,但是不存在包膜征象,对于直径>4 cm的病灶,其中央可见呈星形、裂隙状或不规则形的低密度区,提示形成血栓、出血或瘢痕区域;②增强扫描:病灶边缘明显强化,表现为云絮状或结节状,其CT值与血管的密度相等或接近,并且中央低密度区的强化不明显,但是显示比较清晰[1]。同时,稍后或延迟期扫描,可见病灶持续强化,扩张至中央,低密度未强化区域明显缩小,或者等密度或低密度区域完全充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运用门脉期和动脉期结合的螺旋CT增强扫描,必要的情况下,应该行4 rmn上的延迟期扫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小血管瘤的检出率[2]。3)MRI表现:病灶具有清晰的边界,表现为分叶状、卵圆形或圆形,在T1加权像表现中,可见信号较低且均匀,大多数低信号内存在混雜性低信号或更低信号,但是在多回波T2加权像上,肿瘤信号随着TE的延长逐渐升高,甚至高于脑脊液和胆囊信号[3]。同时,病变部位在重度T2加权像上表现为特征性的“亮灯征”高信号,如果及时行增强扫描,能够减少漏诊或误诊[4]。

MRI诊断肝血管瘤的临床价值:在本次研究中,MRI的诊断准确率为97.33%,高于CT和B超检查的82.67%、66.67%,提示MRI诊断肝血管瘤具有较高的准确率。MRI作为一种断层成像技术,其组织分辨率高、图像清晰,可以多参数、多方面成像,并且具有操作简单、辐射小等优点,更容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5]。

综上所述,在肝血管瘤的临床诊断中,与B超和CT检查相比,MRI的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首选的一种检查方法,有助于准确判断患者病情。

参考文献

[1]单雷.MRI诊断肝血管瘤与超声、CT影像对比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1):90-91.

[2]耿欣,肖世骞,曹毅,等.螺旋64排CT灌注成像对局灶结节性良恶性增生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9(10):1658-1661.

[3]刘维,窦晓霞,吴彩玲.微小肝血管瘤的超声与CT影像对比分析叨.甘肃医药,2010,29(6):643-645.

[4]王增,孔建忠,樊志坚.肝血管瘤比较影像学诊断价值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0,8(6):41-42.

[5]刘育新,何妙贞,刘达信,等.肝海绵状小血管瘤超声与螺旋CT诊断价值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2):166-170.

猜你喜欢

超声
超声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胆囊改变的关系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