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在学习困难儿童教育中的应用

2019-08-26于兰兰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儿童教育方式方法应用措施

于兰兰

摘 要:积极心理学对于学习困难儿童具有重要的提升作用,教师应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培养孩子的积极品格和情绪,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提高人际沟通能力,达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学习困难儿童;儿童教育;应用措施;方式方法

一、影响学习困难的原因

1.儿童自身性格原因导致的学习信心不足。有些儿童的性格过谦,在生活中往往只能看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短处,并且习惯于将二者进行不公平的比较。这会导致自卑心理不断升级,缺乏足够的自信,表现在学习中就是会将一点点困难无限放大,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信心的增加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2.儿童所处学习环境导致学困生的心理紧张、压抑,影响儿童的学习。有些儿童心理敏感、情绪化严重,心理状态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校园内相对紧张的学习氛围也容易使这部分儿童感到心理极度紧张和压抑,从而无法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3.儿童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引起的孤独感影响儿童的学习。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正常进行社会活动的基础,是社会存在感产生的必要环境因素。儿童对周围人际关系处理的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此儿童在本班级这一小的社会环境里的社会存在感。社会存在感的缺失,在儿童的心理上的反应就是孤立、孤独。这类性格的儿童不愿意和老师交流,不愿意和儿童接触,遇到困难倾向于闷在心理自己承受,在学习上也是如此,长此以往学习困难的不断积压,压力会逐渐使儿童丧失了原有的学习兴趣。

二、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是20 世纪末兴起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是一种利用目前较为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及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的力量、美德等积极方面的心理学思潮[3]。首先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的是心理学家Seligman和Csikzentmihlyi。科学心理学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三项使命:治疗精神疾病;使普通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有意义;发掘并培养人才。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的研究不同,其更注重人类的健康、勇气和爱等方面的研究。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用一种更开放、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和理解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

三、对学困生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意义

积极心理学是一场新的心理学运动,其关注点是人的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人性持积极评价取向;重心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性的积极层面,主张心理学要从人实际的、潜在的和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等方面出发,用积极心态来解读人的心理现象,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促进个人、社会以及整个人类的发展完善和自我实现。

从本质上讲,积极心理学关心的是人的优秀品质、美好心灵和积极的主观体验,探讨人类的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及对未来的乐观态度等;对个人成長而言,其主要提供积极的心理特征,如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积极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勇于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对于存在的问题,其主张探寻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从问题本身去获得积极的体验。

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研究已经证实,那些具有积极观念的人具有更良好的社会道德和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他们能更加轻松地去面对逆境与损失,即使面临不利的社会境遇,他们也能应对自如、勇于迎接挑战,他们有着更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并能获得来自朋友、亲人、同事或同学、甚至社会的帮助。

四、培养孩子的积极品质

个体拥有的积极心理品质和美德,如诚实、乐观、自尊、勇气、智慧、希望等,是战胜心理问题强大的力量,发掘和利用它们,个体就拥有自我抵御疾病的能力。所以,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应该把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信度、效度较高的问卷测量儿童拥有的起到内驱力的积极心理品质和美德,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美德,如引导他们利用乐观品质战胜忧伤和自卑。针对那些儿童身上没有的积极品质和美德,可以采用纵向研究了解这些品质形成的过程和途径,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干预,帮助儿童塑造这些品质。

积极心理学特别注重的人性的优点而不是人性的弱点,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寻求持久的快乐和成功。积极心理学家认为,激发出人性中那些美好的东西,人就会快乐。积极心理学认为,儿童的积极人格品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是衡量儿童内在精神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如何提高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使其形成正确的幸福观,对提高儿童学习效率具有特殊意义。

2.乐观。积极乐观的人格品质作为一种积极心理资本与学习绩效有着很强的正相关性,对儿童身心发展都有积极影响。所以,班主任、任课老师要注重培养儿童的耐挫能力以及合理的情绪,碰到困难时,不要退缩,要相信“失败乃成功之母”。班主任可利用每周的主题班会讲解一些名人战胜挫折的事例,同时进行激励教育,这样儿童就会在碰到困难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问题、解决问题。

3.自我决定感。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当三种的心理需要:自主性、关系和能力得到满足时内在动机最有可能发生。班主任、任课老师要关注儿童的自我决定感,以提升儿童的满足感、满意感,最终实现有效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儿童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让儿童在班级管理中体现自己的价值。这样不但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同时也能形成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也使儿童的自我决定感得到了满足。

五、和谐的师生关系

目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将重点放在了对个别儿童心理问题的解决上,对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儿童单独进行了教育式的心理辅导,这样不仅没有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效果,还引起了儿童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抵触心理,并且会认为只有心理有问题的儿童才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学校在开展心理教育课程、设立心理咨询室时应先改变教学重点,同时要消除儿童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偏差。心理教师应该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不是只在发现儿童出现心理问题时采用公式化的方式对儿童展开教育。课堂上教师要保持亲切温和的态度,并对每一位同学都平等对待;课后教师要加强与儿童的交流和沟通,这样不仅能够拉近师生的关系,还可以在交流中了解儿童大概的心理状态。儿童把老师当成朋友对待,就会主动地将心理烦恼诉说给老师听。这时,教师就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帮助儿童解决心理问题,儿童会很乐意接受老师的帮助,从而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

六、营造良好的氛围

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积极品质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即建立一个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健康成长。有效的社会支持包括情感、信息和物质支持三方面。它可以促进个体在未来应对压力与挫折时,更多地采用积极方式,更好地减少或应对压力带来的伤害。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都在不断的发展中,他们生活环境的变化有时也不可避免,如升学、转学、换班、今后的就业、择业甚至是因各类原因产生的家庭人员结构的变化等等,这些都可能是儿童未来可能面临的环境变化,那么如何来应对这些变化,就需要来自于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关注,有了积极支持系统的提供,儿童应对环境变化与挫折时,就更倾向采用积极的看法与应对方式,他们对变化的环境能更好、更快的适应,这对心理健康无疑更为有利。

七、运用积极的语言

积极心理学要求我们相信每个孩子,包括成绩最差的儿童都有自尊心,都有受肯定、被欣赏的心理需求。教师运用积极语言本身就表现出关爱的语气、赞许的态度、尊重的表情、信任的眼神,会使儿童产生愉快情绪,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友善、自尊和自信,有利于形成、增强教育者所期待的行为。《实话实说》中的崔永元小时候酷爱数学,但有一次因为上课思想开小差被新来的数学老师严厉批评。从此,他的数学成绩一落千丈。他说:对我来说,数学是疮疤,数学是泪痕,数学是类风湿,数学是心肌缺血,数学是中风……。您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举动或许会了断儿童的一门心思,让他的生命走廊中少开一扇窗户。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以育人为终极目标,以语言为主要工具的教师,理当用心学习、研究如何说话,说什么话。

八、培养儿童的责任感

积极心理学主张,要使人成为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宽容的社会个体。因此,在儿童阶段,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儿童的集体责任感与荣誉感,形成个体意志服从集体意志的意识。首先教师在日常管理和教学中,要充分营造舆论氛围,时刻注意舆论引导,使得儿童正确认识集体力量的伟大及个体和集体的关系。其次,定期开展班集体活动,如班与班之间的拔河比赛、篮球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儿童学习承担与奉献,学习互助与合作,获得乐观的支持,体验积极的情感。最后,注重儿童的自我养成,教师通过一系列教育和引导,引导儿童注重责任,珍惜荣誉,在生活中自觉地培养责任感与荣誉感。

九、提高儿童的抗压能力

为了确保教育过程中的儿童心理健康,我国广泛地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在执行方面存在很多漏洞。如,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缺乏足够的培训时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素质拓展活动等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重视儿童耐挫力的培养和积极处理事情的方式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但是对儿童积极的情绪体验的投入是大大沒有达到相应的要求的,特别是心理训练活动方面,往往将儿童的情绪和体验置于忽视的地位。

事实上,积极的心理认知应对的情绪变化,能够提高人们对自身行为的满足感,提高人们的积极性和活动力。而于儿童来说,激发其积极的情绪体验不仅能提高相应的教育教学质量,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更能促进他们的积极人格的养成与完善,磨砺出能够自如应对其面对困难时的人生态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文明的不断丰富造成人们心里认知的扭曲,生活压力进一步提高,只有确保积极的心态才能够不被消极的因素影响。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专门安排心理专业的教师来进行对儿童的心理调节技能培训,教导儿童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情,排解自己的压力,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十、家庭教育的良好配合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小儿童的影响都是极其重要的,学校和家庭相互联系,两种教育完美结合,会产生更好的作用。一位教育家曾说:“教育者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工匠,就在于我们面对各具个性的儿童必须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而且这种教育方式还应随儿童的变化而变化。”而想要更好的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首先要通过家庭来了解儿童的情况,并随时积极与家长联系了解儿童变化。并积极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来引导儿童,双方监督,相互促进,塑造和培养儿童的积极品质和健康向上的心理。用爱与关怀,积极激发孩子内在的积极品质,才能使小儿童积极健康向上的成长,才能为将来的发展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

俗话说:孩子是家庭教育的一面镜子。孩子上了学之后,有了更多的朋友,学校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父母每天早上将孩子交给教师之后,对于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多少?放学接到孩子时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问孩子:“今天考试了吗?考多少分?”或者“今天上课老师表扬你了吗?”这些问题的导向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会让孩子在潜意识中慢慢形成考好成绩就等于开心的想法。虽然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出什么问题,但是之后,孩子就会变得迷茫,不知道除了成绩好受表扬会开心之外,还有什么其他事情是快乐的。所以,作为家长,要试着用正向开放式问题去引导孩子。比方说,家长可以尝试去问孩子:“今天感觉怎么样?说点开心的事情和爸爸(妈妈)分享一下吧。”这样的引导首先让孩子得到一个反馈,就是今天在学校有开心的事情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自己开心他们也会很开心。所以,当孩子津津有味地给家长描述在学校里的开心事情的时候,也请家长用心去体会孩子的真实感受,给予适当的回应。

传统心理学的实践表明,其并不能真正实现人文关怀,而积极心理学的本质与目标就是寻求人类的人文关怀和终级关怀。积极心理学可以说是对传统消极心理学的反抗中产生的,它对传统心理学的反抗并不是主要针对其内容,也不是主要针对其研究方法,它主要反对传统心理学主要研究人性中消极的一面,忽视了更多的心理学本来应该关心的内容,限制了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可以说,积极心理学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看待问题的视角,也给儿童发展带来了诸多的启发,它提示人们要善于用积极、开放、向上的目光看待生活,看待儿童的成长,指明了快乐品质在个人成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应该让积极心理学融入到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让孩子快乐地成长、成材!

参考文献:

[1]张日新.积极心理学对教育教学的启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8:152.

[2]陈洪霞.积极心理学对心理教学的启示[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111-113.

猜你喜欢

儿童教育方式方法应用措施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拓展训练引入体育教学的方式探究
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分层教学研究
浅论文庙博物馆儿童教育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