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教育心理学焕发语文教学的生命力
2019-08-26蔡娟
蔡娟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构建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氛围,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实践。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立足现状,认真研究教育学及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创设活力四射的语文课堂,在课堂中焕发活力,推进语文教育的进步。本文以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焕发语文教学的生命力为题,充分挖掘语文教学中的教育心理学内容,对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的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语文教学;心理学;生命力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母语教学的困难大大超过理科和非母语教学。后者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未知到知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会成为学习的动力,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小学语文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如果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再“高明”的教师的劳动也只能付诸东流。
一、充分挖掘语文教学中的教育心理学内容
根据新课程标准,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与主动参与者。而学习是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主要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的小学生容易在学习中产生困难与烦恼,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合理地帮助学生解决此类心理问题。仔细研究小学语文教师的课本,我们知道,在语文教材中存在很多适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内容与素材,而且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有助于教师构建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围。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的元素,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立足课堂教学的实践,努力钻研教材的内容和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充分挖掘小学语文学科中存在的教育心理学内容。比如,在小学语文《将相和》一文,这是一篇比较典型的课文,文章的立意与主题也很好,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塑造正确的人格。在该文章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就要着手训练与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想象能力,让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心感悟与体验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其次,创设情境,让学生代入课文台词进行表演,使其深刻体会到语文教师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用意,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最后,在课文的讲解阶段,语文教师要深刻挖掘文章中的人物特点、语言及其性格,熏陶学生的人文内涵,使之在耳濡目染中健全人格,培养个性。
通过这我们可以看出,只要语文教师用心挖掘,并将其挖掘到的有价值的东西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每一次都是成功的,并且是更有意义的。通过挖掘与研读文章的小例子,一定可以挖掘出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关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丰富内容,进而达到心理教育的目的。
二、精心设计小学语文教学的环节
在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的环节,良好的教学环节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美好的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塑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小学语文教师设计教学环节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精心感悟,发挥榜样作用。
塑造健康的心理,可以借助榜样的作用,通过精心感悟课文,让小学生在英雄人物的熏陶下,获得心理体验。一般在这个时候,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课文中描写英雄先辈的动作、神态以及语言的字句,慢慢品味,让学生在品味中自然而然地生出钦佩之情。最后语文教师进行感情升华,学习英雄先辈勇敢果断、沉着冷静、顽强不屈的性格以及心理特质。
2.运用事例,恰当引导。
小学语文还可以发挥事例在心理塑造中的作用,恰当地引导学生。比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八次》的时候,因为这篇文章主要说的是主人翁布鲁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斗争精神,所以语文教师就可以恰当地运用这一事例,立足主人翁布鲁斯的生活环境,直面人物。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采用“评一评”的游戏方式,带领学生寓教于乐,在游戏中挖掘布鲁斯潜在的心理品质,从而启发学生,教育学生。
3.创设语文心理教学情境。
创设语文心理教学的情境也是一种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的方法。比如,在进行《小露珠》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来创造情境,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能够深刻地体验到角色的感受,语文教师进行引導,引发学生的自省,实现心理素质的自我塑造。
三、构建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优化课堂心理环境
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优化课堂心理教学的环境,需要教师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学中对学生心理教学不重视的想法或者定式思维,重新审视师生间的关系,摆正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将自己始终放在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的位置上。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放松,让氛围宽松、和谐,这样师生才能一起向着既定的教学目标前进。另外,在教学的活动中,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受到平等,从而使自尊心受到保护。在此平等的基础上,对学生开展心理教学,揭示心育内容,感受心育滋润,接近心育目标。
1.融洽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信任学生、热爱学生并且理解学生、尊重差异、理解个性,这样的话学生也会尊重与敬爱教师,这是一个互补的过程,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愉快、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心理氛围。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在教学的时候,用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不管学生学习如何,不要以学习论“是非”,要用民主和谐的方式组织教学,融洽师生关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融洽学生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上课的时候微笑面对学生,微笑走进教室,始终面带微笑,这样学生会觉得教师比较和蔼可亲。当学生有问题或者困难的时候,语文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化解学生的心理负担与心理压力。语文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不能走捷径,要时时刻刻用自身的形象去影响学生,以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2.建立适当合理的学习期望。
很多教育心理学研究都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越高,学生最后发展的情况越好,期望值是起促进作用的。就好像学生自己定的学习目标,目标若高,学生最后即使没实现,但效果距离期望也不会太差;反之,如果目标很低,学生反而放松了要求,这样的目标就失去了意义。因此,笔者建议语文教师可以采用期望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于学生的期望,教师要建立在充分理解学生的技能以及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采用合理的方法,构建合理的期望值。对学生的合理期望值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除此之外,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组织的时候,还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表扬学生,表扬在学习上或者生活上取得成绩的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于那些做错事的学生,教师要懂得批评的艺术,注意批评的尺度,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四、结束语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要诱惑足够强大,任何道德的束缚都将土崩瓦解。可见,只有真正的心灵升华,而不是约束,才能使人生具有光明前景。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开发学生心智的基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立足现状,认真研究与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念,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另外,语文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心理存在的偏失,为学生指引正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3]倪文锦.语文考试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