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果桑菌核病发病情况及防治措施
2019-08-26李月圆张仲智
李月圆 张仲智
摘 要:果桑病种中,菌核病对果桑的危害是致命性的,为了在果桑的种植方面更好地防治菌核病,本文围绕果桑品种中菌核病的发病情况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果桑种植技术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果桑;菌核病;发病情况;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88.7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715018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农业科技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果桑行业的内部竞争也日益激烈,这种现象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更为常见,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要做优质且具有特色的果桑产业。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广西拥有约20.79万hm2桑园面积,蚕茧产量达39.59万t,蚕农售茧收入为195.38亿元。但近年受国际市场影响,蚕茧价格波动巨大。为稳定区内桑蚕产业,促进蚕农增收,蚕业部门积极拓展桑树综合利用及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广种植果叶两用桑、特色果桑等取果品种的种植。想要丰收桑果,达到增收目的,就必须严格控制菌核病的发病率。
1 果桑价值及其产业
果桑之所以被人们青睐,不仅仅是因为其果实具有独特的风味,同时具有一定的保健和药用价值,《本草纲目》等多种医药典籍中都对桑果的药用价值和用法做了详尽的阐述。果桑作为一个具有特色的新兴产业,无论是作为水果鲜食还是作为保健品、果脯加工,都已经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桑果产业的发展也吸引了大批的企业加入其中,为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经济依靠,例如苏州老区的果桑园,将果桑种植与游客观光相结合,对经营种植模式进行了设计,促进了果桑行业的积极发展。但是在对果桑种植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威胁最大的就是菌核病害[1]。一旦被菌核病感染就会不断加剧病情,从而影响桑果的产出和价值,给桑果带来致命性的损害,菌核病也是制约该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在种植过程中频繁地使用药剂可以有效地降低桑果感染菌核病的机率,但是桑果作为药品原料、鲜食水果并不宜频繁使用药剂,而且菌核病的侵袭每年都会在不同地区、不同程度的爆发。例如在前些年,桑果因为受到了菌核病的大规模侵袭,导致市场上的桑果产量只占到了往年的70%左右,甚至有地区出现了无桑果产出的情况。所以,在对桑果进行种植的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具体的分析菌核病爆发的原因,以便更好地找到应对菌核病侵袭的防治措施,从而提高桑果的经济效益。
2 菌核病的发病规律及特点
2.1 果桑菌核病的种类
桑果感染菌核病的途径有很多,包括实杯盘菌、核盘菌等。按形状主要可以分为5个类型,大型的菌核上出现子囊盘、小型的菌核上出现子囊盘、半圆形子实体、扇形子实体、微型子实体;按发病形态可以为肥硕型、缩小型核小颗粒型等,其中肥硕型的菌核病是整个桑果颗粒都会紧密的粘黏在一起,颜色呈现白色,从而形成大的菌核;缩小型的菌核病使桑果明显缩小,颜色呈现灰白色,果实较为坚硬,而且表面会出现暗褐色的纹路,表皮起皱;小颗粒型的菌核病是指桑果分别受到感染,内部出现颗粒型的菌核,致使果实脱落等情况的出现。
2.2 果桑菌核病的发病特点
果桑在开花期间,其桑雌花的花柱不长,花柱两边裂开呈水平式生长,为桑果的生长提供了水分和所需的营养成分,同時也为菌核病提供了良好的繁衍环境[2]。桑果在感染菌核病的初期,由于较小果实的生长速度过慢导致小果实之间相互挤压,从而在形状上逐渐变成畸形,之后果实的表皮会逐渐出现黄色,饼状会逐渐突出,果实朝着横向不断生长,直到果实成熟的前几天,果实表皮颜色会呈现灰白色,果实上的小颗粒既大又松散,也就是人们口中常提到的白果病,会给桑果的生长和价值带来巨大负面影响。
果桑感染菌核病的病原是藏在冬天的土壤当中越冬,第2年的3月中旬气候温暖多湿,菌核上便会出现子囊盘,并长出子囊孢子。果桑一旦到了开花的时期,孢子便会在空气中随着风向进行传播,对桑果的植株进行初次感染。初次感染的病原菌会进入花期,并在里面大量且迅速的繁衍,为2次感染创造条件,虽然病原菌的传播力强,但果桑的开花周期快,所以再次感染对桑果的影响不太明显。其症状在果桑开花15d左右出现,通过大量繁殖产生菌核,落入土壤中再次越冬。
桑果的菌核病与环境气候调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病菌适合在温度偏低的地方生存,最适合菌核生长的温度是15℃左右,适合孢子繁衍的温度在8℃左右,故春季温暖且潮湿多雨的气候将会为菌核病的爆发提供良好的环境,若是连续抗御超过了3d,则会提高菌核病的发病机率。
2.3 果桑菌核病的防治措施
桑果中的菌核病对桑果造成的危害是致命性的,严重可能导致在桑果的收获季节没有果实,但是针对菌核病只能采取预防措施,没有办法针对此病进行治愈。所以在生产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用科学、合理的防控方法对果桑的种植展开防病措施,根据生产单位及部门实际操作经验,利用化学防治与耕作的方式可以较为理想的达到预防效果。同时,在防治过程中还需注意技术操作,双管齐下,定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2.3.1 药物防治
在桑树菌核病的防治中,最主要的防治手段是化学防治,但是在使用药剂的同时要注意桑果的生长时期以及环境的温度条件。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果桑树最容易遭到菌核病的侵袭的时期是在桑雌花开始授粉的阶段,病原菌通过花柱进去花器对桑果展开入侵,所以在防治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用药的时间。果桑树的开花时间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区分,不同地区的不同气候条件均能够影响果桑树的开花,相同品种相同位置的桑果开始时间可能都会有所区别,而且桑果开花的时长也不尽相同,所以在用药前,要仔细的观察果桑树的发芽情况,以更好地了解桑果生长的情况,能帮助加强桑果的防病效果,减少农业药物给环境和桑果带来的负面影响。
使用药物防治的具体方法是在果桑树脱苞的时候用药物对花芽进行喷洒,频率控制在7d左右喷洒1次,针对往年发病较为严重的区域,在开花期间加大药物的使用,频率控制在3~6d喷洒1次,连续多次的喷洒有利于缓解菌核病的出现[3]。虽然药物防治能够很好地降低菌核病出现的率,但是防治情况与降雨情况也有着紧密的联系,降雨会影响到对桑果的正常药物防治,从而影响防治效果。
应该重视对果桑进行病害的防治,除了针对开花期间的果桑进行药物防治外,还应该针对发病严重的区域进行处理,可以选择在3月中旬之前使用喷洒桑果芽叶的药剂或者是45%浓度的晶体石硫合剂对土壤进行喷洒,尽可能地降低子囊孢子的繁衍,在对土壤进行药剂的杀菌消毒时要尽可能地做到全面且均匀,以更大程度地消灭土壤中存在的病原菌,为桑果的生长提供更可靠的生长环境。
2.3.2 农业防治
对桑果的菌核病防治从农业上采取措施的方法主要是对树枝定期的进行修剪,保证桑果在生长期间具有较为充足的阳光,不仅促进了桑果形成较为优良的品质,还能有助于降低桑果感染菌核病的机率。注重桑园清园工作尤其冬季对土壤进行深层的翻土,把病菌原埋进土壤当中,或者通过翻土的方式将病菌翻出曝晒,降低感染病毒的机率[4]。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接近桑果园的其它果园也要做好防治工作,在桑果的生长期间要经常对果园进行巡视,将已经感染病菌的果实摘除并焚烧,避免病原菌在桑果树上累积造成更大的病患。除此之外还应该重视桑果树的长势,将较为健壮的桑果树作为重点培育对象,适当的施加肥料,注重氮、磷、钾的科学搭配,帮助桑果树提高对菌核病的抵抗能力。
针对桑果树的栽培采取正确、合理的农业物理防病措施,既能够减少药剂给桑果树带来的副作用,也能够有效地降低桑果树感染菌核病的几率。
2.3.3 优良品种的选择
在桑果的种植中,针对菌核病只能防治不能治疗,所以在防治中主要是对花期进行化学药剂的喷洒,让病原菌失去原有的活性,需要在结果前就采取措施,如果在发现病果之后采取措施,无法缓解桑果感染菌核病的病情,病情走势也将无法控制。桑果作为使用的食物和药物原料,必须考虑到农业药物在果实中的残留,所以在对桑果品种进行选择时,必须选取品质优良的抗菌核病品种,合理布局品种种植区域与用药时间,以保障桑果的健康安全,这也是防治菌核病入侵最基础且最有效的方法。
3 结束语
在桑果的种植中,菌核病是重要的防治对象,所以不仅仅要在种植中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还要对桑果的品种进行筛选,以保证桑果能够更健康、更安全。
參考文献
[1] 秦和生, 陈伟, 黄志琼,等. 桂北大十果桑菌核病的发生规律以及综合防治[J]. 农业科技通讯, 2017(12):339-341.
[2] 刘玲, 陈祥平, 范小敏,等. 桑椹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其防治措施[J]. 四川蚕业, 2017, 45(2):40-41.
[3] 任杰群, 曾秀丽, 陈力,等. 桑椹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新进展[J]. 蚕业科学, 2017(04):168-172.
[4] 赵爱春, 余茂德, 胡文龙, 等. 果桑菌核病的防控技术要点[J]. 蚕学通讯, 2017(01):39-40.
作者简介:
李月圆(1990-),女,本科,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研究桑蚕种养技术培训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