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普通话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2019-08-26陈湘左葵
陈湘 左葵
摘要:当前大部分高校中,普通话课程是一门公共课程,高校开展普通话教学,帮助学生改变口音,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运用和意义。但是由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普通话教学的方式单一,教学理念没有更新,同时教师在开展普通话教学的过程中课程的设计结构不合理,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继续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普通话;改革创新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应用,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普通话的教育必不可少。普通话课程作为高校中一门语言类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说话技巧,语言表达能力,改正学生的错误的发音习惯。教师需要探索适合高校学生的授课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改善学生的语言面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高校的普通话课程急需改革创新,为大学生提供有意义的锻炼。
1.高校普通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大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是高校普通话课程中的主体,学生作为知识的接收者,对于高校普通话课程的教学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水平,但当前大学生在进行普通话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第一,大部分的学生在学习普通话的目的过于功利化,大部分的高校学生对于普通话的学习都有一定程度的认可,学习过程还算积极,但是大部分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目的是为了普通话资格证,进而更好的进行就业,学生学习过程中目的并不单纯,因此,很多学生为了考试而采用各种措施提高自己的成绩,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对于自身普通话能力的进步没有意义。第二,由于高校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而我国广阔的土地上有着各不相同的语言风格,学生的普通话基础收到了家人的影响,高校学生的普通话能力在语音,词汇,表达,朗读等多个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学习基础较差。
1.2高校教师存在的问题
作为普通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人物,教师对于高校普通话课堂的教学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作为引导者,直接关系到高校普通话课程的水平。当前高校普通话课程教学中,教学效率不高收到教师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偏差,教师在开展学生普通话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自己存在功利性问题,教师将学生通过普通话资格考核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学内容也会有所侧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了教师的影响,而教师在普通话课程中应该以提升学生的普通话能力为根本目标,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学习内容与社会脱节。第二,教师过分重视理论,忽视对学生实践活动的锻炼,作为一门交际工具,普通话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教师要锻炼学生的普通话能力,改善教学质量。
1.3高校普通话课堂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高校开展普通话课程设定了一套课程结构,有一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课程设计的合理程度有助于提高普通话课程的教学效果,但当前的课程设计存在了一定的问题。首先,教师在进行普通话课程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大纲的忽视,教师对课堂内容选取随意,讲解不充分。另外,高校对大学生普通话教学选取的教材只是为了应对普通话考试,对于学生普通话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最后,大部分高校安排的普通话课程时间较短,课程量不足以支撑培养大学生的普通话能力。
2.高校普通话课程改革的策略
2.1合理进行课程设计
高校教师在进行普通话培训的过程中需要优化课程和教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材对于大学生普通话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教师需要以自身的教学目标为主要参考依据,以提高学生普通话的应用能力为目的,选择最合适的教材来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选择的教材应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于普通话学习的动力,教材要和实际相结合,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优化。同时高校学生对于普通话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教师在进行普通话能力培养时,不能对学生一概而论,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例如,针对大一新生,教师需要进行更多的口语交际的培训,新生刚好进入大学校园,需要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认识更多的朋友,口语交际能力对于大一新生十分重要,满足了学生自身的实际需求,大二学生需要更多的职业口语和书面语言的训练,教师在普通话课程的简单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一步步深入,帮助学生提高普通话能力。
2.2教师要进行课堂教学的优化
大学生的普通话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训练得到的,教师在进行课堂优化的过程,需要考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和教学的方式等方面。例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调整过程中,需要依據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不断调整,并合理增加一些内容,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另一方面,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选择合适的教学顺序来保证学生能够理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例如词汇学习要在朗读之前,另一方面,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加听力训练,教师要不断深化学生对于普通话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上,教师要让理论和实践结合,教学过程中有示范有训练,课后要及时复习巩固。教师要想教学组织最合理,必须要保证对于学生实际状况充分了解,针对不同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手段的优化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利用多种方式,如录音机,多媒体等设备辅助教学,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热情,实现最大程度的教学效果的优化。
3.总结
当今社会中,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掌握普通话的应用能力,教师在开展普通话课程中,不仅仅要让学生通过普通话资格考试,更要让学生掌握口语表达的技巧,增加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学生要有对普通话学习的兴趣,增加自己对于语言的敏感程度,掌握更多的语言技巧,为今后的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要不断推动普通话课程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张理.转型发展背景下新建本科高校《普通话》课程之拼音版块教学模式初探[J].大陆桥视野,2017 (12):234.
[2]李默.翻转课堂用于海南省高校普通话课程教学可行性分析——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3):97-98.
[3]谭科宏,周高琴.“成果为本”学习应为地方高校普通话教学的重心--以广东嘉应学院的本科教学为例[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6 (5):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