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易小曼:用草木染做成时尚爆款

2019-08-26行走的鱼

伴侣 2019年8期
关键词:小曼染色草木

行走的鱼

                      对的人遇上对的事

“毕业后想要做什么?”面对这个问题,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的易小曼有些迷茫。

于是,20岁的小曼做出一个勇敢的决定:休学一年,四处走走。“休学不是耍酷,而是无法忍受不知目的的生活。”彼时,她正在读大二。

为了挣路费,易小曼先在长沙的一家画室里打工。四个月后,她离开长沙,背着简单的行囊上路了。她先后到过昆明、丽江、大理、香格里拉和成都,体会了“慢生活”的独特魅力。

“漂泊”了一年之后,易小曼回到学校,接着就到了做毕业设计的时间。有一天,易小曼像往常一样,浏览各类网站搜集资料,无意间她发现了“草木染”。她第一次知道,原来在她的家乡司空见惯的那些花草树木,都可以用来为衣服上色,留下沁人的清香。

太有趣了,易小曼对草木染一见倾心,设计了一系列草木染的服装作品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略显遗憾的是,因为条件的限制,她没有机会对草木染进行深入研究,“但草木染像一颗种子埋进了我的心里,等待时机萌芽。”

2013年大学毕业后,易小曼顺利地在杭州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人在曹營身在汉”。她内心深处对草木染的牵挂仍然没有停止。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易小曼最终选择踏上了学艺之路。

她辗转来到贵州省的丹寨县。丹寨是贵州高原大地上的一颗明珠,这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集地,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七项。这里的蜡染(草木染的一种)很有名,建有一个国家级蜡染技艺传习所,专门传授蜡染的制作技艺。

在传习所里,存放着大里的植物染料,四处弥漫着独特的清香,易小曼很快喜欢上了这里。而苗族阿妈们随意地运用花草与织物,就能点画出天地山川、飞禽走兽的技艺,让她大开眼界,她在丹寨一待就是三个月,专心地跟苗族阿妈们学习蜡染技艺。

在丹寨的经历,让易小曼又一次找到了感觉,那一直深藏在内心深处的灵感爆发了。在掌握了大致的染色技法后,她决定找个地方自己研究琢磨,将心中的设想变成产品。

                 沉浸于“青红染”

2014年,小曼来到川西的安仁古镇。这里聚集着一群志同道合的手艺人,染布、刺绣、篆刻、酿酒,日子过得风轻云淡。“吃五毛钱的餐,喝六毛钱的酒,聊七毛钱的天,拍八毛钱的照,晒九毛钱的太阳……最后一块钱抬头看天空吧!”形象地勾画出他们的生活状态。

虽然初次来到这里,但小曼却像是早已熟知一切。她对自己说:“这就是我多年寻找的地方啊!”于是,她在小镇的一座民国期间遗存下来的公馆院落里,建起了自己的草木染工坊——“青红染”,并邀请多年的好友覃伟前来加入,开始染布的旅程。

与众不同的是,易小曼采用的蓝染是草木染中难度最高的工艺,是最纯粹的草木染。蓝染的主要颜料靛蓝,要从蓝草中提取。

“靛蓝的蓝靠养,不靠染。”小曼说。靛蓝制成后,还不能直接用于染布,因为它本身不具备着色能力,需要加入碱水、酒等与其发酵,才能成为有附着力的染料。

“神奇的是,靛蓝像人一样有心情好坏,照料它们需要格外体贴和耐心,否则就得不到最好的靛蓝。”因而养蓝的那段时间,每天早上易小曼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去看看靛蓝,如果缸里开满了靛蓝花,小曼会开心地笑,一整天都会有好心情。

除了研究不同的染法技艺外,易小曼还会抽出时间,以当季植物为染料进行颜色的萃取。安仁的野外,院子的墙角里,到处是可以采摘的新鲜草木,“五月的艾草,六月的茶叶,七月的丝瓜叶……”

采摘回来,将叶子剪碎,在锅里浸煮提取色素。易小曼发现,同一种植物,会因水温、浓度、媒染、面料等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每一次调制出来的颜色都不尽相同。为此,易小曼有了一个浪漫的想法:“将这些颜色按年份保存下来,像茶叶和酒那样,以后翻开来就很容易回想起,这是哪年夏天的颜色。”

2015年10月,易小曼尝试设计制作了第一款作品——围巾。虽然已经在脑海中进行过无数次的“练习”,但第一次将理论付诸行动,易小曼的心里还是没有底。她选取的是纯羊毛面料,在经过漂白、浸染等一系列工艺后,围巾终于制成。

易小曼的担心是多余的,这些蓝得让人安静的围巾刚一面市,就被抢购一空。一位客户反馈说:“每个冬日凛洌的清晨,只要把脸埋进围巾里,就能被大地和草木的芬芳和温暖包围。”

初次试验即获成功,让小曼有信心去尝试让植物染与生活用品嫁接的可能性,她和覃伟陆续做出了灯罩、背包等产品。不久,易小曼和覃伟又设计出一组以南风为主题的系列门帘,分别取名春聆、见花、新叶、草长等九种图案,用以表达他们对时节的理解和感受。

安静又灵动的门帘挂在“青红染”的门上,或柳枝摆动,或燕子飞过,图案简约不俗,意境优美,很快吸引了众多爱好者的目光,网上订单不断。

                         让草木染融入生活

除了潜心研究蓝染,对于其他草木染的方式,易小易和覃伟也在不断地探索。

在他们看来,染布并不难,重要的是创意。“除了拥有自己的审美,我们的设计更年轻化和生活化,整体的视觉呈现也更现代更简约。”学视觉设计的覃伟说。按照这一理念,他们设计制作了一款名为“青山团扇”的产品。

表面上看,扇子的制作很简单,就是图案和结构,没什么复杂的工艺。其实不然,材质的选择就是一大难题,如果用布料,大多都偏重于丝质品,难以达到染色效果,最终他们选择了纸扇。

这样一来,问题也随之出现。用纸进行染色很难把握,一不小心就会染坏,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图案并不容易。而纸又有很多种,生宣、熟宣、半生宣等等,不同的材质、裁剪纹路,最后的成品都会不同。

怎么办?既然决定了,就不能退缩。小曼和覃伟不厌其烦地反复进行尝试,一种材料不行,就换另一种;上午做不成功,就利用下午进行浸染。在毁坏了近两百把扇子后,终于做出满意的作品。

付出总有回报。当在宣纸上染出山脉一样蓝色的“青山团扇”问世后,立即成为爆款,仅物道生活馆一家,就购买了一千多把。一位购买4次之多的客户给易小曼留言:“看到这把扇子感觉就是心动,买了一把又一把。喜欢蓝色,喜欢简单、干净、纯粹的物品。”

随着口口相传,“青红染”的产品被越来越多的用户喜爱。有一次,小曼与一位用户交流时,她对小曼说,要是有亲子系列产品就更好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易小曼一直希望将传统手工草木染融入日常生活中,而不是只是作为旅游纪念品,更不是博物馆里冰冷的藏品。

2018年的夏天,“青红染”推出了以“粮食和蔬菜”为主题的童装和亲子装。蘑菇、笋子、葫芦、豆子、大米,这些日常生活中大家熟悉且亲近的食物,被小曼用最轻松的手绘方式画在衣服上,再用传统的手工植物染色技术,对衣服进行染色。而染过色的衣服,色泽柔和、温润,不仅美观,还有益于孩子的娇嫩肌肤。

新鲜的创意,实用的功能,“粮食和蔬菜”系列产品推出后,很快得到广大客户的青睐,成为大人到小孩都喜爱的衣衫。

渐渐地,“青红染”的口碑渐渐地走出了安仁,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喜爱和推崇。2018年5月,“青红染”迎了一批与众不同的客人,奥迪、玛莎拉蒂慕名带着他们的员工、客户前来体验草木染的魅力。而山东的一家民宿在看到青红染的作品之后,诚意邀请易小曼用染织品来装饰自己的民宿空间。

“接订单是让工坊能够生存下去,做技艺研究是为了走得更好一些。”如今,“青红染”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产品设计、养缸染色、网店发货、互动授课,每件事易小曼都要亲力亲为。虽然“脚步稍微有些慌忙”,但这正是易小曼想要的生活,为此她内心笃定,辛苦而快乐着。

责编/刘维笑

E-mail:1464110164@qq.com

猜你喜欢

小曼染色草木
KAIHARA开发出加强环保型染色的方法
一颗顽固的牙齿
不识草木
寒露
绘心一笑
草木皆有
闯入快快国的慢小曼
七个花开的日子
△(G)=8且不含有三角形,4—圈的平面图的完备染色
类比法在图染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