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内分泌代谢特征及治疗
2019-08-26高志飞王炜城
高志飞, 王炜城
(1.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 陕西 榆林, 719000;2. 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 陕西 延安, 716000)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发生不仅会影响青春期女性的身体健康状况,还会因疾病的多毛、肥胖等表现而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1-2]。因此,临床对于青春期PCOS的治疗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研究采用雌激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青春期PCOS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门诊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5例青春期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 ① 符合青春期PCOS的诊断标准; ② 入组前3个月未使用激素药物; ③ 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 对研究使用药物有禁忌证者; ② 治疗依从性差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49例和联合组56例。常规组患者平均年龄(17.20±2.40)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1.30±0.80)年; 联合组患者平均年龄(17.10±2.50)岁,病程4个月~2年,平均(1.40±0.80)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临床特征分析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的病史、体征等资料,判断青春期PCOS患者的临床特征。
1.2.2 内分泌代谢特征分析方法: 于青春期PCOS患者月经期第2~4天取其空腹静脉血,以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卵泡雌激素、血清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泌乳素、睾酮。为保证内分泌激素水平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所有患者采取相同试剂盒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严格参照试剂盒的说明书完成。
1.2.3 治疗方法: 2组均采用饮食控制治疗,嘱青春期PCOS患者避免食用刺激、辛辣食物及碳水化合物等不健康饮食,保持饮食清淡,增加植物蛋白质的摄入。① 常规组采用雌激素治疗: 给予患者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国药准字J20140114)治疗,用法为1次/d, 1片/次。每个疗程为21 d, 持续用药1个疗程后,停药1周后再开始第2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② 联合组采用雌激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雌激素治疗方法与常规组一致,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患者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北京市永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596, 规格0.25 g)治疗,用法为随餐口服, 3次/d, 0.5 g/次。每个疗程4周,连用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分析青春期PCOS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观察其内分泌代谢特征。评估并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及性激素指标水平、生活质量、焦虑情绪、血糖的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临床特征
本研究中, 105例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如下: 44例伴多毛症状(41.90%), 55例伴月经不规律(52.38%), 38例伴肥胖表现(36.19%), 32例伴痤疮症状(30.48%), 87例经B超检查可见多囊卵巢(82.86%)。105例青春期PCOS患者的平均BMI为(25.31±4.49) kg/m2。
2.2 内分泌代谢特征
本研究中, 105例青春期PCOS患者的内分泌激素水平检测结果显示,卵泡雌激素水平(5.75±1.68) IU/L, 血清黄体生成素水平(14.89±7.25) IU/L, 雌二醇水平(197.26±151.49)pmol/L, 泌乳素水平(15.61±7.06)ng/mL, 睾酮水平(2.45±1.16) noml/L。
2.3 疗效
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 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 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疗效比较[n(%)]
与常规组比较, *P<0.05。
2.4 内分泌指标变化
治疗前, 2组青春期PCOS患者卵泡雌激素、血清黄体生成素等内分泌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结束后,青春期PCOS患者的内分泌代谢异常状态均显著改善,且联合组患者的卵泡雌激素、血清黄体生成素、睾酮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2.5 生活质量及焦虑情绪变化
治疗前, 2组青春期PCOS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情绪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后, 2组患者生活质量及焦虑情绪均有所改善,但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联合组(P<0.05), 焦虑情绪评分显著高于联合组(P<0.05)。见表3。
表2 2组患者内分泌指标变化
与常规组比较, *P<0.05。
表3 2组患者生活质量及焦虑情绪变化 分
与常规组比较, *P<0.05。
2.6 血糖变化
治疗后,联合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 见表4。
表4 2组患者血糖变化 mmol/L
与常规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多见于青春期女性,目前发病率正处于不断升高状态,发病机制为: 发育期间,青春期女性因卵泡膜细胞良性增生,造成体内雄激素分泌过多,干扰机体正常排卵,形成排卵障碍,并引发月经不规律、血清促性腺激素分泌失衡等异常改变[3]。本研究结果显示, 105例青春期PCOS患者中, 82.86%的患者经B超检查可见多囊卵巢,提示青春期发病患者多可形成多囊卵巢改变(卵巢体积增大,且卵巢内直径处于2~9 mm水平的卵泡数量超出12个)。此外, 52.38%的青春期PCOS患者伴有月经不规律症状,提示青春期PCOS对患者的影响多表现在月经规律性方面; 41.90%的青春期PCOS患者伴多毛症状; 36.19%的患者伴肥胖症状; 30.48%的患者伴痤疮症状。本研究对105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结果显示,青春期PCOS患者的临床特征较为复杂,患者表现较为典型。相对于青、中年PCOS患者而言,青春期PCOS患者的特殊性体现为这一年龄段的患者情绪较为敏感,更容易因外在形态、身体变化的改变而产生情绪变化[4]。当受PCOS的影响出现多毛、肥胖以及痤疮等表现后,青春期患者可能会产生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5]。因此,早期诊断、治疗青春期PCOS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PCOS是一种以内分泌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病[6], 发病后,青春期患者容易因内分泌代谢紊乱状态而影响内分泌激素水平。本研究中, 105例青春期PCOS患者的卵泡雌激素水平(5.75±1.68) IU/L、血清黄体生成素水平(14.89±7.25) IU/L、雌二醇水平(197.26±151.49) pmol/L、泌乳素水平(15.61±7.06) ng/mL、睾酮水平(2.45±1.16) noml/L均显著升高。分析原因,青春期PCOS患者多处于高中阶段,学习任务繁重,学业压力较大,在日常生活中长期属于精神紧张状态,加之连续学习、长时间用脑等因素的影响,会引发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进而表现出各类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变化。
从青春期PCO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内分泌代谢特征来看,选择适宜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目前临床对于此类患者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但关于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常规治疗方案多选用雌激素来改善青春期PCOS患者的临床症状,其理论基础为青春期PCOS患者因多种相关因素影响而造成雄激素水平升高,引发性激素代谢异常,选用雌激素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青春期患者的性激素紊乱状态,进而减轻其痛苦体验[7]。将该方法用于青春期PCOS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尚可,但部分患者的疗效欠佳。
研究[8]证实,青春期PCOS患者多伴有胰岛素抵抗,这是引发青春期患者内分泌代谢紊乱的主要原因。根据上述特征,可于青春期PCOS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引入二甲双胍药物,其药理机制为经口服给药后,二甲双胍中的有效成分可在抑制肠壁细胞摄取葡萄糖机制、胆固醇合成机制的基础上,显著提高患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并强化胰岛素介导葡萄糖作用[9]。随着二甲双胍治疗的持续进行,青春期PCO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况可得到改善,并促进患者内分泌代谢紊乱状态的恢复,进而为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奠定良好基础[10-14]。
相较于单纯雌激素治疗,雌激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优势在于: ① 可纠正内分泌代谢紊乱。接受单纯雌激素治疗的青春期PCOS患者仅恢复性激素平衡这一机制,缓解临床症状; 接受雌激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青春期PCOS患者,则可同时经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纠正性激素紊乱这两种途径实现干预目的,因此可于较短时间内帮助青春期PCOS患者恢复正常的内分泌代谢状态。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联合组卵泡雌激素(4.02±1.26) IU/L、血清黄体生成素(4.04±0.99) IU/L、睾酮(1.39±0.79) nmol/L, 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② 显效快。主要原因是这两种药物除可经不同的药理机制减轻青春期PCOS患者的痛苦体验外,二者还可形成协同增效机制,促进另一种药物药效的发挥[15-18]。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 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在青春期PCOS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宜推行雌激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方法,以促进患者临床症状及内分泌代谢紊乱状态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