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亚急性期血清B型钠尿肽、D-二聚体及C反应蛋白与短期预后相关性研究
2019-08-26高章代戚莉君郑希院
高章代, 吴 彬, 戚莉君, 郑希院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神经内二科, 陕西 西安, 710038)
大面积脑梗死(MCI)指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梗死面积达2/3或以上者,最大病灶直径通常>4 cm且梗死范围累及2个及以上脑叶[1]。MCI起病较急且进展迅速,可在早期出现神经功能缺损并形成脑疝,导致患者发生意识障碍并持续加重,进展为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MMI), 患者预后多不良,病死率高达78%, 且存活患者中约89%可遗留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因此快速、准确评估MCI患者病情对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判断极为重要[2-3]。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量表为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 但对优势半球和非优势半球评分均存在一定偏差,需要联合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判断[4]。B型钠尿肽(BNP)、D-二聚体(D-D)及C反应蛋白(CRP)均为心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常用参考指标。本研究探讨MCI患者亚急性期BNP、D-D、CRP与短期预后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本院MCI患者137例,其中男72例,女65例,年龄47~86岁,平均(62.78±13.42)岁。纳入标准: ① 经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为MCI[1]; ② 入院时发病时间≤3 d; ③ 患者或家属知晓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 伴严重基础疾病; ② 伴中枢神经系统病史; ③ 3个月内脑外伤或手术史; ④ 伴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 ⑤ 未完成相关指标检测或随访。另选取本院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43~85岁,平均(64.12±13.09)岁。2组患者年龄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2组入院后均完善相关检查并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入院4~7 d时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2管,每管3 mL, 3 500 转/min离心10 min后取上清置于-20℃保存,采用免疫发光法(试剂盒购自上海科华生物有限公司)检测BNP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试剂盒购自芬兰Orin Diagnostica公司)检测CRP水平。另一管加入枸缘酸钠抗凝剂0.2 mL后离心并冷冻保存,采用免疫比浊法(试剂盒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D-D水平。MCI患者治疗后随访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g量表评分(MRS)[5]评估患者预后情况,将患者死亡或MRS评分≥3分设为预后不良, MRS评分≤2分设为预后良好,比较各组BNP、D-D及CRP水平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各指标对MCI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做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BNP、D-D及CRP对MCI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MCI组与对照组BNP、D-D及CRP水平比较
MCI组患者BNP、D-D及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MCI组与对照组BNP、D-D及CRP水平比较
BNP: B型钠尿肽; D-D: D-二聚体; CRP: C反应蛋白。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不同预后MCI患者BNP、D-D及CRP水平比较
137例MCI患者中, MRS评分≥3分者41例(29.93%), 死亡5例(3.65%), 预后不良46例,预后良好组BNP、D-D及CRP水平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见表2。
2.3 MCI患者短期预后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BNP、D-D及CRP均是影响MCI患者短期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见表3。
表2 不同预后MCI患者BNP、D-D及CRP水平比较
BNP: B型钠尿肽; D-D: D-二聚体; CRP: C反应蛋白。
与预后不良组比较, *P<0.05。
表3 MCI患者短期预后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4 BNP、D-D及CRP对MCI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分析
ROC曲线分析显示, BNP、D-D及CRP预测MCI患者短期预后的AUC分别为0.912、0.806和0.863, 灵敏度分别为0.848、0.870和0.913, 特异度分别为0.912、0.703和0.670。见表4、图1。
表4 BNP、D-D及CRP对MCI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分析
图1 BNP、D-D及CRP评估MCI短期预后的ROC曲线
3 讨 论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脑卒中类型,其中MCI占比约10%,是脑梗死中病情较为危重的一种,可因大面积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快速增高和脑疝形成而危及患者生命,且保守治疗后仍有约80%患者可在发病后的第1周内死亡[6-7]。研究[8]报道MCI病情进展过程中常伴随明显凝血功能障碍、炎症反应和血流动力学波动,因此对上述指标进行评估可一定程度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为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和准确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BNP是利钠肽系统成员,主要由心室分泌,但通常分布于脑、脊髓及心肺等组织器官,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天然拮抗剂,具有调节血压、血容量及水盐平衡等重要的生理作用,维护机体心功能稳定。研究[9-10]报道脑梗死患者BN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BNP浓度随梗死面积、梗死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等变化,故可作为评估脑梗死病情和预后的参考指标。D-D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降解的产物,是特异性纤溶标记物,其表达水平升高提示机体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11]。Zhang等[12]研究认为脑梗死患者常存在明显凝血功能异常,导致血浆D-D表达水平明显升高。CRP是急性期炎症反应的敏感标志物,其表达水平在机体创伤和炎症反应时快速上升,有研究[13-14]认为CRP在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死病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脑梗死病情和预后的有效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 MCI患者亚急性期BNP、D-D及CR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与殷勇等[15]报道结果相近,表明BNP、D-D及CRP可能与脑梗死发生和进展有关,可作为监测脑梗死患者病情变化的参考指标。
MCI患者预后情况一般较差,本研究中137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随访3个月时MRS评分≥3分者41例,死亡5例,合计预后不良46例,预后不良发生率为33.58%, 较其他报道[6]结果偏低,这可能与研究样本和治疗情况不同等因素有关; 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患者亚急性期BNP、D-D及CRP水平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提示BNP、D-D及CRP表达水平可随病情加重而升高,可用于判断患者预后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BNP、D-D及CRP均是影响MCI患者短期预后的重要因素,其OR值分别2.040、1.626和1.711, 可见BNP、D-D及CRP均可对MCI患者预后造成明显影响。进一步行ROC曲线分析显示BNP、D-D及CRP评估MCI患者短期预后的AUC分别为0.912、0.806和0.863, 显示3项指标对MCI患者短期预后均有较高准确性,且BNP价值最高,其次为CRP和D-D。
目前认为MCI患者BNP表达增加的可能机制包括神经内分泌作用、脑组织机械压迫、脑心综合征以及心血管基础病变等,均与MCI病情严重程度紧密相关,因此BNP用于预测MCI短期预后具有良好灵敏度和特异度[16]。CRP是反映MCI患者脑组织损伤和炎症的敏感指标,同时凝血纤溶系统激活和炎症损伤过程会诱导血栓形成,在MCI发病和进展过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因而用于监测病情进展和判断预后具有良好价值。MCI患者亚急性期常伴有凝血功能紊乱和血栓形成,导致凝血纤溶系统激活和D-D浓度增加,但经合理干预可获得有效缓解,故而D-D预测MCI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相对BNP和CRP较低[17]。
综上所述,亚急性期BNP、D-D及CRP均是影响MCI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可用于监测病情进展,用于短期预后判断也具有较高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