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分子的以身报国

2019-08-26

河北画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河北农业大学保国楷模

2015年12月16日晚,“燕赵楷模”发布厅在河北电视台录制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的先进事迹。

李保国用他自己的方式,完成了一个“掌握着知识的人”、一个新时期党培养的知识分子的“以身报国”。他守住并做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所信守的本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这也是李保国最感动人心的地方。

“你用科技的力量,把荒山秃岭丢进历史,把绿水青山留给未来;你用责任和担当,让贫穷困苦成为过去,让富裕文明变成现实。”2015年12月16日,李保国被河北省委宣传部授予“燕赵楷模”荣誉称号。之前,他已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全国绿化奖章、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多个荣誉称号。然而,最打动李保国的,却是农民的喜欢和热情。“每逢正月到村里,家家户户都邀请我吃饭,有时一天得赴六趟老乡的‘饭局’。”

有一次,李保国行车至内丘县摩天岭村时遇上交通堵塞,进退不得。他下车察看,被村民认了出来。听说他急着回保定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一个李保国不知道名字的村民喊道:“快把我家院墙推了,让李老师的车过去!”不容阻拦,几个人一拥而上,硬是将路边一个农家院的土坯墙扒开三米多宽的缺口,让李保国的车通过。

前南峪村村民则把李保国的事迹刻成碑文,矗立在村口;在岗底村,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成果展示厅里,五个部分的展板,四个部分里有李保国的身影……

“每当想起这些,我的心中就涌起一股热流。为了这些农民兄弟的真情,我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全部贡献出来。”李保国真诚地说。

李保国的故事已经深深地镌刻在太行山区百姓的心里。在前南峪村,当地人把他的事迹刻成碑文,矗立在村口;在岗底村,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成果展示厅里,随处可见他的身影……

李保国生前经常说:“干成点儿有益于人民的事,什么时候想起来,也是值得骄傲的。河北的山岭都绿起来,父老乡亲都富起来,我的事业才算成功。”他的手机中有将近九百个电话号码,其中光农民的就有三四百个。他常年奋斗在太行山区,与贫困群众打成一片,“路上是司机,下车当劳力。除了干技术,还得管闲事”,赢得了贫困群众的交口称赞。

李保国对名和利看得很淡,只要是事业需要的事,只要是对山区扶贫开发有利的事,他都义无反顾地去做,从不考虑有什么回报。他总是为农户和企业无偿提供技术指导,既不拿工资、也不持股份,有时还贴上自己的科研经费。他说:“国家给我发着工资,一个月八九千元,吃不清喝不清——这么多年,名、利,我没追求过,到最后我都得到了。我相信,你只要干点事就行了,终究会有人认可。”

在齐心协力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当下,需要更多像李保国这样的先进模范,到农村去,到山区去,到农民中去,用科技和知识的力量,帮助他们拔除“穷根子”、甩掉“穷帽子”,通过科技扶贫来帮助山区百姓脱贫致富。

坚持走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太行山道路”,是河北农业大学30年来的传统,也是李保国身体力行的教学模式。作为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的杰出代表,35年来,李保国先后承担了57项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大批学生被他带到田间地头,把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这些大学生都成长为扎根山区、服务“三农”的有用之才。河北农业大学成立了由26支分队和若干小队组成的“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与贫困乡村结成帮扶对子,开展科技扶贫志愿服务。

长期的科研工作,大量的科研成果,丰富的实践经验,使李保国最了解学科的前沿、农村的需要、果农的期盼。他及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充实到教学和农民培训中,主持完成了《北方经济林栽培学总论》等9部教材的编写。带着这些成果,“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及更多河北农大师生,会继续把课堂摆在山间地头,毫无保留地传授先进科学技术及实践经验,精准发力,精准攻坚,为河北山区生态治理、农民脱贫致富作出贡献。

李保国不仅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传授给了太行山区广大的农民群众,而且将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与知识分子“利益众生”的终极使命也一路播撒在他走过的地方,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太行山人。

2016年5月23日,中宣部授予李保国“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号召全社会向他学习,并在中央电视台“时代楷模”发布厅发布了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

猜你喜欢

河北农业大学保国楷模
河北农业大学120周年校庆公告
京剧《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流变考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李保国 荒山秃岭上书写富民传奇
河北农业大学优秀教师
——张 焘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完美楷模
【时代楷模】
爸爸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