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岱远 别是一般滋味儿在北京
2019-08-26朱子封面摄影常江
本刊记者/朱子 封面摄影/常江
“北京东城乃兹府丰富胡同有一座小院。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别安静,异常豁亮。这院子似乎经常布满阳光。院里有两棵不大的柿子树(现在大概已经很大了),到处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的。”
这段文字,是汪曾祺先生写的《老舍先生》的开篇文字。把“乃兹府丰富胡同”换成“中老胡同”,就见到了当下时空的崔岱远先生。
这小院,有600 多年铺着黄琉璃瓦的明皇城;登高台,能清楚地瞧见景山的万春亭、观妙亭、周赏亭三亭叠置;院子里种着海棠、枣树,繁茂、壮硕。
“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老北京四合院的安详和睦、朴素宁静,莫过如此。
据说,在这样的四合院里长大的北京孩子都有“暗语”。
比如,“单绷儿我喝——蜜!”用这句问问小伙伴儿,会怎样?
崔岱远描述:
“如果他一边兴奋地拖着长音重复‘单绷儿我喝——’一边把手攥成拳头藏在背后,然后突然绷直了,手心或者手背朝天伸到你面前,同时嘴角上流露着对童年的眷恋,脆生地蹦出那个‘蜜’字,他就一定是北京长大的孩子。”
从京味儿文学的代表老舍先生,到现如今出版了《京味儿》的崔岱远先生,“京味儿”随着日月星辰流转,却从不曾消失。平日里,崔岱远常在这小院里会友畅谈、举办小型文化沙龙,“京味儿”自然是常聊的主题。这从他出版的书名上可见一斑:《京味儿》《京味儿食足》《京范儿》《吃货辞典》《一面一世界》《北京三字经》……
崔岱远有不少身份:作家,文化学者,首都图书馆荣誉馆员,海淀区图书馆理事,北京读书形象大使,北京金牌阅读推广人,北京大学生阅读联盟导师,央广、央视、北京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等等媒体的学者嘉宾,《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的作者……
问他喜欢哪一个?崔岱远毫不犹豫:“我就是北京文化传播的使者,就是要把北京文化通俗化、现代化、普及化,让北京人和来北京生活的人,都爱上这座伟大的城市。”
那怎么爱上呢?崔岱远说:
“饮食是一切文化的基础,它最牢固也最顽强,它融在一个地方人的骨子里,形成一个地方的精气神。饮食是爱上一个地方的捷径。所以,我写了几本关于北京饮食文化的书,不是说仅仅为了美味,而是为了传播文化。”
好吧,遥想一下:春饼炒合菜、羊尾油炒麻豆腐、萝卜赛梨、烧茄子、炸酱面……
崔岱远解释:
“什么叫美食?美食没有一定之规。比如说北京人爱喝豆汁儿,苏州人就不爱喝豆汁儿,这个没有什么对错之分。但是所有的美食一般都是你小时候吃过的东西,你妈妈给你做过的东西,所谓美食就是丰富的情感和讲不完的故事。你只要有了情感,有了故事,就是美食。”
网友对崔岱远的书,有如下评论:“这也只有一个从小在天安门前石狮子下头打滚儿的孩子才写得出来。”
巧了,崔岱远还真是“在天安门前石狮子下头打滚儿的孩子”,确切说是天安门东面那尊石狮子。
接下来,咱们就来讲讲这“孩子”长成“文化学者”的故事。当然,必须有崔岱远笔下的北京美食做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