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文化在拉美国家的传播途径
2019-08-24胡婉琪
内容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为了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发展,加强各文明的交流,实现世界的和平发展。在一带一路合作中,经济合作是基石,中国作为拉美地区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内学者专家致力于拉美国家的经济合作的研究则较多,对于在一带一路下,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的研究较为稀少。这种研究缺失并不意味着研究拉美文化无足轻重,相反是警醒我们加大对于拉美文化的重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拉美国家经贸合作不断加深,我们需要抓住机遇,积极宣传中国各项政策塑造正面形象,提升在拉美的影响力,为经济合作和政治互信打下坚实基础。本文会围绕着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浅析拉美文化的特征,借助一带一路的平台探究中国文化如何更好地在拉美国家进行传播。
关键词:拉美国家 一带一路 拉美文化 文化传播
拉丁美洲有大多数的国家均为发展中国家,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的根本立足点。与拉美国家的友好交流和往来是中国在发展中拉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三次访问拉美,同时拉美国家领导人也先后访华,高层对话频繁,进一步推动中拉友好之路,深化了双方的政治互信。
一.中国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以下简称拉美)的丝路情缘
(一)中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16世纪,一帆装载着中国的丝绸、瓷器、漆器等货物的大帆船从中国驶向了太平洋彼岸的美洲大陆。而这段中国--菲律宾--墨西哥之间的三角贸易不仅推动了当时的经济发展,更为如今中拉关系的推进铺垫了历史意义。同时,这条跨越上万公里的海洋交流之路被形象的称为“海上丝绸之路”。这條促进交流的商贸之船,被拉美人民亲切称为“中国之船”。这段持续及三个世纪的交流,推进了拉美文化和华夏文明的交融。而那些带着中国文化符号的商品也逐步融入拉美社会中,这些也促使他们去了解大洋彼岸的另一种文明的发展,与中国建立更为宽广的交流。
(二)一带一路下,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推进
文化是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柱。中国与拉美相距遥远,拥有不同的社会环境,从事不同的经济活动,存在政治体制上的巨大差异,具有差异性的利益诉求,普遍拥有文化的多元性与差异性。自进入21世纪,日趋紧密的中拉经济合作推动双方形成了经济利益相融、相互依存的关系。然而,这还不足以使双方构建坚实的“命运共同体”。共同体的维系在于一种认同,一种基于“我们的”情感联系,能够在国家之间产生“我们感”,使国家间形成一种共享的身份认同。因此,深化双方的情感联结是当前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面临的重大而深刻的挑战。文化作为增进双方相互理解和亲近感的有效渠道,是中拉命运共同体建构情感纽带和身份认同的基点。寻找中拉两地不同文化理念的契合之处,进而以这种相合、共享的人文价值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核心要素。
二.中国文化在拉美传播的现状分析
拉美文化承载着其独特的历史因素,这无疑在中国文化传播的途径上增添了难度。我们不仅要将中国文化成型成规模的走出去,让拉美人民更好地认识到中国文化,还需要考虑到拉美国家地区的多样性,能否很好的接收到走出去文化,从而更好地认识到中国文化,并有以此为基础,促进中国与拉美国家在经贸和政治上的友好互通。就现今中国文化在拉美国家的现状来看却不甚明朗,总体来说,中国在拉美文化中的影响不大,甚至低于亚洲国家日本在拉美的影响力。在中国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不可忽略的是中拉之间存在的差异和不同。在文化方面,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拉美文化具有西方文化的特征,和中国文化有较大的差异,政治经济文化都和西方接近。由于地缘关系,中国通拉美国家的距离较远,在舆论层面,容易受到西方媒体宣扬的“中国威胁论”的影响,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产生一定的阻碍。在国内,中国研究拉美的专家虽然人数在增加,但总体不多,对于拉美的研究缺乏充沛的人才智库,其中顶尖的拉美研究学者则集中于中国科学院拉美所,国内民众对于拉美的了解程度普遍不高。
三.一带一路下,中国文化在拉美的传播方式
目前,中国文化在拉美地区传播的主要方式就是孔子学院。截止2018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共有39所孔子学院和11所孔子课堂,学员超过5万人,文化活动覆盖人群超过800万。汉语已成为智利等一些拉美国家的第二外语。孔子学院在拉美落地生花,为中国文化在拉美地区的传播构建了桥梁,同时,这种在教育文化上的深层交流为中拉语言上的交流提供了便利,也促进了拉美人民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可以说,孔子学院,作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个媒介,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贡献,向世界展示中国声音。但是,推动中国文化在拉美的传播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发展,推动多方面、多渠道的文化传播,让一带一路的方针政策得到更好的诠释和解读,为一带一路走向世界更地区提供良好的拉美样板。
①首先,推动中国文化在拉美的传播需要政府加强高层对话、搭建平台。2011年,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共同体在委内瑞拉官方正式成立,同时也宣誓着拉美一体化进程的深化以及向世界更好的展示拉美声音。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巴西利亚举行的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首次会晤,推动了中拉论坛的成立和发展。论坛机制包含中拉民间友好论坛、中拉智库论坛、中拉企业家高峰会等,这项由中国和拉共体成员国外交部牵头的政府间合作平台,为中拉文化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平台。同时一带一路中,拉美国家的加入更加深化了中国与拉美国家在经济方面的合作。2018年1-7月,双边贸易额达到1728.3亿美元,同比增长21.5%。在拉美投资的中国企业超过2000家,累计为当地创造180多万个就业岗位。中国同拉美国家政府间关系的不断升级推动了贸易合作的深化,增强了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同时也促进了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
②中国文化通过新媒体进行传播。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文化传播的途径也在不断地发展,相较于传统的媒介传播,新媒体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广的多重优点。在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输出是很重要的过程,但是受众是否能够完整的接受和处理信息则决定文化传播的最终效果。在一项对于五个国家媒体对于一带一路的认知方面的研究,得出结论媒体相对于官员,商界领袖等人来说对于一带一路有着更为深入的认知,同时也是海外传播的重要力量。我们需要重视媒体在传播中的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中拉之前的政治、经济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愈加频繁,加上一带一路的倡议提出之后,得到拉美一些国家的支持与加入,更加增进了中国与拉美国家的亲密度。为了使拉美民众能够更好的了解和深化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我们可以加强文化传播的网络途径。现如今,社交媒体发展迅速,同时也是普通民众聚集,话题集中的场所。在宣传方面,需要考虑到拉美地域辽阔,各地区之间发展水平具有差异性以及文化的差异性,因此在选择内容方面既要推选优质深度的文章,还需要提供喜闻乐见、受众广的大众文化。在一些国外著名的社交媒体上提供官方账号,推选有分量的优秀稿件去进行宣传,采用趣味的方式向受众传递信息,同时也可以进行网络专题的宣传报道,提高在受众眼中的曝光率。当然,需要注意选择的内容方面需要平易好懂,贴近受众的生活和社会习俗,同时兼具对方需求。这个过程漫长而又艰巨,我们需要不断的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中国文化的推广。
③中国文化通过文化教育的方式传播。随着遍布在拉美各国的孔子学院,拉美国家逐步兴起一番“汉语热”,以及中拉文化交流年的举办,瓦哈纳国际书展的开展等这些活动将中国文化逐步融入到拉美人民的生活之中,让他们感受到了绚丽多彩的中国文化,加深了中拉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文化推广文化产品对文化的推广具有重大意义,文学作品所承载的文化含义更为深厚,更加方便对方国人民的了解,以及萌发对于文化国深厚的兴趣。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推进城市外交,将具有国内一些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与拉美国家城市聯合开展相关活动,举行文化周,或者联合书展,地区文化展示。同时注重优秀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国内的出版社积极地和拉美一些出版社合作,翻译各类题材的文学作品,不仅对中国文化走进拉美社会有助力之用,同时对推动中国命中对于拉美文化的更深理解,促进两国人民在文化上的友好交流。
④用“青年声音”传递中国文化。“一带一路”背景下提供的便利为中拉间经济更为紧密的交流带来了巨大便利,这同时也让我们关注到相应市场上人才的培养对促进中拉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作为大多数拉美国家的母语,这为中拉的交流发展提供了语言方向。在高校专业对接上,设置相关专业的配置,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增置拉美国家政治、经济人文方面知识的输入,提高学生对于拉美国家国情的深入了解;同时提供对接就业指导,了解国际市场的人才需求,打通人才供应渠道。同时,注重人才素质的思想文化教育,提高传统文化的对接培养,增强爱国主义文化教育。这样的新时代青年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才能将中国文化更好的传播,提升中华文化成为世界品牌。提升青年在中国文化传播过程中的角色担当。青年学生在公共外交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随着近年来去拉美国家的中国留学生不断增多,青年留学生带着特有的中国文化印记同拉美文化进行交流,同时,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拉美一些国家留学生在中国留学深造,中国文化对他们的影响潜移默化,这些青年人将他们对于“一带一路”甚至对于中国文化的感受是最为直观最具有信服力的,国际青年对于中国文化的宣传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极具活力。
参考文献
1.黄潇潇.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孔子学院达39所[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01月26日第09版.
2.孙岩峰.习近平拉美行力推中拉关系行稳致远[N].观点中国,2018年11月30日.
项目信息:黑龙江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7291,指导老师:王冠。
(作者介绍:胡婉琪,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本科在读,英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