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的落实

2019-08-24张豪林王欣

关键词:落实优秀传统文化语文课堂

张豪林 王欣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实现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成功生活,着眼于中华民族精神的铸造,把优秀传统文化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而在语文课堂中落实优秀传统文化,语文教师需要做到在认真研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准确理解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主要概念及内涵、优秀传统文化教学需立足现实需要等几个方面下真功夫。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语文课堂;落实;现实需要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17-0006-04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实现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成功生活,着眼于中华民族精神的铸造,把优秀传统文化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而在语文课堂中落实优秀传统文化,语文教师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真功夫。

一、认真研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

研读经典,知道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这是明确传统文化教学目标的首要条件。研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是“知”,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是“行”,“知”对于“行”的重要性,先贤已有精辟论述。《大学》开篇谈到,欲“齐家治国平天下”,君子须先“格物致知”,以“知”修身,这是“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强调了“知”对于“行”的铺垫和支撑作用。

研读经典的意义还在于溯本清源。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其内容,如果望文生义,或盲从于他人只言片语的解说,很可能曲解。譬如被孔子视为“至德”的中庸,常被望文生义成不思进取或“和稀泥”;而传统美德的“孝”也常常被民间流俗一厢情愿地解说为“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要无条件地“顺从”。

其实,中庸的核心理念为“适度”,这是做人做事应有的修养。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以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压力”问题。学生往往视“压力”为负能量,遇之则焦躁抓狂。其实压力过重固然不好,但是没有压力也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只有压力适度,才能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孝”也是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话题。《孝经》第十五章写到:孝不仅是“慈爱恭敬,安亲扬名”,还有“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读此,我们才会豁然开朗。民间习俗一味要求晚辈顺从,实在是对“孝”文化的曲解。当今,很多人还偏执地固守着缺漏的孝顺理念,并以之进行教化,其实正是家庭矛盾的根源。读经典,修正完善我们的理念,用以指导生活,也许会使很多矛盾重重的家庭重归和谐、幸福。

所以,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更要塌下心来,尽可能多地研读原著,以知识护航才能不随波逐流,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厘清精华和糟粕,才能正确地传承。

二、准确理解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主要概念及其内涵

以《论语》《孟子》的研读为例。《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记录,二者都不是系统的学术专著。体现儒家核心观的“仁”“礼”“孝”“自律”“义与利”“圣人”“君子”“小人”等等主要概念的阐释像一粒粒珍珠“散落”书中,阅读时用心撷取出来分类汇总,则有助于观其全貌。

以“仁”来说,把《论语》和《孟子》中对“仁”的阐释归纳起来,主要有“仁者,爱人”“仁也者,人也”“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等七条。联系圣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战火频仍、物质匮乏和民不聊生,七条总观,可见圣人以慈悲之心设想的大同社会,实现大同社会对仁者的仰赖。“仁者”的素质综合如下:

第一,自立自强。能立能达,能老吾老、幼吾幼,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并有能力影响环境。第二,有道德。能克私欲,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立人达人,爱惜万物。所以,“仁者”是能力和德行兼备的强者,君子欲做仁者,既要立志崇高,又要自强不息,成才成人。

初中课文中,和仁者精神最契合的是《诫子书》。其全文如下:“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無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其中的君子志存高远,修身养德,励精冶性,广才成学,并能“接世”。这种人格追求和目标设想,正是儒家“仁者”立己达人文化的形象化阐释。反之,甘为弱者,不思进取,“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则非君子形象,与“仁者”相差遥远。把这样的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走上立己达人之路,颇能激励其上进。

三、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要立足于现实需要

在《论语别裁》中,国学大师南怀瑾说:“研究中国固有文化并不是开倒车,而是要以最新的观念去理解它。”中国传统文化浩如烟海,然“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基于以上认识,用于课堂落实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遴选就要基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而用心取舍。下面是一位在革命老区阜平县支教的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就很好体现了这一特点。

阜平位于太行山腹地,抗战年代是晋察冀革命根据地所在地,曾为中国革命献出了许多宝贵生命,再加上山深路险、土地贫瘠,因而积贫积弱,是我们责无旁贷的扶贫对象。习近平总书记说:“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经过社会考察,与学生交流,支教教师认识到学生最需要的是“自强不息”精神和“厚德载物”情怀,于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制定了借助榜样的推介学习,借助阅读和写作教学予以落实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案。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这样一篇作文:试围绕“我的偶像”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九年级下册有这样一篇作文:请以《在路上》为题,自定文体,写一篇作文。

教师向学生推介了对中国西部办学颇有资助的、被称为日本“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及其《活法》。

稻盛和夫是用中国传统文化成功经营企业的企业家,又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格典范。他是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缔造者,退任后又以78岁高龄成功拯救了已经破产的日本航空公司。他的京瓷公司总部大楼前的石碑上,清楚地刻着“敬天爱人”四个字,其公司内部目光所到之处,也到处张贴着“敬天爱人”这四个字。而“敬天爱人”的思想根源就在王阳明的“心学”之中。稻盛和夫的专著《活法》中,充满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屡屡可见孔子、老子等的思想言论。

通过学习稻盛和夫的事迹,通过阅读其《活法》,写作教学收效明显,学生思想认识得到提高,精神面貌出现可喜变化,从下面两篇范文可见一斑。

(一)我的偶像稻盛和夫

我的偶像稻盛和夫是日本当代最著名的企业家,他貌相和善,满面书卷气,温和的外表下透露着自强不息的刚毅和忘我济世的厚道。

“自我燃烧”的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不属于聪明人,年轻时好不容易考上了高中、大学,最后只能在一家濒临倒闭的陶瓷厂找到一份工作。“我要成功!”他用握紧的拳头做了一个刚强的表示。他吃住在实验室,即使在梦中也一次又一次地在头脑中模拟推演新产品,于是那些作为新产品的东西逐渐清晰,最后梦境与现实的界限消失,难以想象的事情发生了:既无专业知识和技巧,又缺乏经验和设备的稻盛和夫,却搞出了世界领先的发明——U型陶瓷管,给快要倒闭的工厂带来了生机。

稻盛和夫说,“缺乏对工作高度的热爱就不可能取得卓越的成果”“成就事业需要自我燃烧型的人”。凭借着这种自我燃烧精神,稻盛和夫成为了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位一生缔造两个世界五百强的人。

“忘我”的稻盛和夫

2009年,世界排名第三的日本航空公司退市破产了,“这是日本的‘翅膀,必须拯救!”受时任首相鸠山由纪夫登门邀请,身患癌症、潜心佛学的78岁高龄的稻盛和夫毅然放弃安逸的生活,出山担任日航CEO。他平静而坚决地提出条件:第一,零工资,给全体员工一个很好的榜样;第二,不裁员,尽可能地保住更多人的工作机会……他对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第二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2012年9月,日本航空公司在东京证券交易所再次上市,宣告:我回来了!

“突破国界”的稻盛和夫

早在2001年,稻盛和夫就创立了“稻盛京瓷西部开发奖学基金”,从经济方面资助中国西部地区品学兼优、生活贫困的学生,为中国西部地区有代表性的12所大学的学生提供奖学金。

像一颗明亮的星,稻盛和夫在我头顶闪耀。当我身处困境时,他告诉我“燃烧”;当我计较得失时,他告诉我“忘我”;当我狭隘时,他告诉我“突破”。按照他的指引,我毫不犹豫地大步前行……我的面前的路越来越宽阔而美丽。

稻盛和夫,我的偶像!

(二)在路上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在路上”。

在我心里,我常常握着梦想的彩笔,千笔万笔描绘一幅广阔而美丽的图景,图景上有一条越来越宽阔的回环的路,那是我为自己设想的生命之路。

这条路起自太行深处的一个小山村。山村周围有层层的光秃的大山和山间一小块一小块贫瘠的坡地,有山谷里细小的溪流和溪流两岸稀疏的枣树。这是生我养我的热土,这里有朝夕相处的父老乡亲,更有养育我的辛劳的爹娘。

曾见过这样一幅漫画:画面上有窄窄的山谷,山谷底部有一人,旁边注释说“人+谷=俗”,俗人视野狭窄,格局小。我就出生在视野狭窄的山谷,因此常把这幅漫画当作一幅镜子,对镜自照,追问灵魂:我是俗人吗?我断然否定!因为我已经读书若干年,受教育若干年,在知识的支撑下,已经立足于一定的高处,视野中不仅有身处的这片山坳,更有大山之外那个广阔的世界。那个世界是我追寻的目标,并且我已经在路上!

路那头是山外多彩的世界。在那里,我将告别陈旧,走向新鲜;告别狭隘,走向宏大;告别枯燥,走向多彩。“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见识大海的浩瀚、大漠的广袤和森林的神秘,吸纳足够的知识,化出鹏鸟那样阔大的翅膀。

路,又回到我的家乡——小山村。学成文武之艺,驾着知识的翅膀,我将以“新我”的姿态回到故鄉,为故乡添上最新最美的色彩!面对理想的蓝图,我高声朗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抖抖精神,我行进在路上。学校是我前行的加油站,加足了油,我才能跑出大山;加足了油,我才能飞回家乡!

我时时鼓励自己:“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这样的优秀范文获得了全体学生的赞赏。范文的学习推广,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稻盛和夫并反复阅读其著作的积极性,促进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吸纳。这些环节的循环往复,使学生有强烈的“闻道”的快乐感,把贫困老区的学生从心理上引向了自强之路、改变家乡之路:寓优秀传统文化于日常课堂教学,途径正确。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

[2]温儒敏.就语文新课标的学习谈九个问题[M].人民教育,2012,6.

[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R].人民教育,2016,9.

[4]林崇德.如何理解核心素养概念的内涵[M].京师书院,2016,12.

[5]中学语文教育理论综述[N].浙江师大学报,2013,9.

[6]王阳明.传习录[M].江苏文艺出版社,2016,2.

[7]四书[M].花城出版社,1998,3.

[8]中庸[M].中国长安出版社,2008,11.

[9]南怀瑾.论语别裁[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4.

[10]孝经[M].中华书局,2007,12.

[11]稻盛和夫.活法[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5.

猜你喜欢

落实优秀传统文化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