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词块能力研究综述

2019-08-24石若云郑凯萍叶心甜林淑熠

文教资料 2019年16期
关键词:词块大学英语英语教学

石若云 郑凯萍 叶心甜 林淑熠

摘    要: 词块可以提高信息处理效率,节约有限的认知资源及促进言语产出,降低语言产出机制的产出难度。然而词块在口译教学中的研究十分单薄,大部分集中在交替传译方面,同声传译方面则鲜有提及。基于语料库研究词块的结构与功能可以 发现大学生英语写作词块多样化和语用功能丰富的特点,对未来词块能力研究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词块    大学英语    英语教学

一、引言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词块能力的研究越来越普遍,发展至今,该研究逐渐成为现代语言教学的热点。首先,从认知过程来看,词块可以提高信息处理效率,节约有限的认知资源。Pawley和Syder(1983)认为在说话人描述非常熟悉的经验或者场景时,其流利程度会相应提高。Ellis(1996)发现与处理“大词”相比,词块的处理速度更快。因为词块大都整存整取,几乎不需要花费更多转码资源。心理语言学研究证明“一旦大脑熟悉了某语言任务,就能绕过正常的处理路径,节约处理时间和精力”(McCrone,1999)。此外,词块可以促进言语产出,词块的使用降低了语言产出机制的产出难度。Nattingger(1980)认为语言产出的过程主要是将各种语言碎片组合在一起,而词块则是将这些碎片进行预组合,提高言语产出效率。Pawley和Syder(1983)认为词块的使用可以促使说话人使用更加地道的表达方式,提高二语产出在语法和语用上的质量。Sinclair & Renouf(1988)提出高频词汇及其核心意思和常用搭配的掌握是语言教学的重中之重。所以,有效的词块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将一些信息整体地事先存入大脑。当某一信息被激活时,相应的词块信息就能够迅速提取出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性。本文从词块研究的含义、词块的重要性及词块研究国内现状几个方面对词块研究进行综述。

二、词块的定义

短語学(Phraseology)是一门关于结构、意思和词组使用的学说(Cowie,1998)。“词块”的概念最早是由Becker(1975)和Bolinger(1976)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提出的。Becker把词块界定为预制语言,认为词块是一种特殊的具有传统语法和词汇特征的多词现象,表现为一种固定或半固定的程式化语言结构。Nattinger & DeCarrico(1992)将词块定义为词汇短语。他们认为词块是存在于传统的词汇和句法两极之间的多词词汇现象,是约定俗成的、出现频率较高的形式/功能的统一体,词块具有固定的意义。Lewis(1993)指出,语言中存在着一种词汇程式(speech formulae)现象,即成串的语言结构,这些结构由于出现频率高,形式和意义较固定,像一个板块一样,称之为词块(lexical chunks)或者语块。Wray(2002)指出,所谓词块是指预制的一串连续或非连续的出现频率高、作为整体储存和使用的词语程式。在日常使用中,这串词被储存在记忆中或从记忆中提取,不需要用语法进行生成和分析。

词块简单地说就是词汇短语(lexical phrase),一种词与词的组合以固定的形式储存在记忆中,事先预制好且被频繁使用。这种词语组合有特定的结构和相对稳定的意思,可整体或稍做改动后作为预制语块供学习者提取和使用。

三、词块与二语教学

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尝试对于某些人群的总体词块使用能力进行判定和描述,均证明词块能力与语言综合能力及具体语言技能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受这一思想的影响,濮建忠(2003)通过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的数据,找到了学习者在词汇知识上的不足,并提出了词块教学是英语词汇教学的重点。刘绍龙(2012)对不同二语水平者的心理词汇表征进行了实证研究。刁琳琳(2004)对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词块运用能力进行了考察,指出了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汇学习的短板。她发现词块与语言流利度、准确度和复杂性密切相关,同时强调词块具有可教性。谢爱红(2009)针对词块水平与写作成绩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强调词块的正确搭配使用对学生准确表达语言的积极作用。

丁言仁、戚焱(2005)分析了词块知识、语法知识和口语写作水平的关系。李太志(2006)介绍了外贸英语写作教学中词块意识培养训练方案。伍萍(2014)在实证性研究中发现词块教学在大学英语综合教学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显著提高听说读写译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但研究相对简单,只是对大学英语四级成绩进行了分析,并未对词块数量、频率和使用质量进行深入研究。杨滢滢(2014)分析了词汇知识产出、词块运用的差异与写作能力的关系,表示词块运用频数与写作质量呈负相关。

近十多年来,国内外研究者针对词块与外语教学大多集中在横向研究,即对词块在不同人群中的运用数量、频率、分布特征和使用模式进行讨论。大多集中在口语和写作这两门科目中。也有少部分学者对词块进行了纵向研究,即在某一特定时间内,持续跟踪受试的词块能力。如戚焱(2010)采用了历时语料库进行英语专业学子着口语中词块使用的纵向研究,并且对词块输出的准确性进行了分析,不过局限性是样本比较小,只有56名中国学生。关于词块能力方面,在多项研究中,大多证明词块知识在英语书面表达中的重要性。如谢爱红(2009)、杨滢滢(2014)、丁言仁、戚焱(2005)都从不同水平的群体出发,得出词块知识相比语法知识,在写作中起到更关键的作用。在词块运用特征方面,一是杨滢滢(2014),黄开胜(2016)都提出大学生词块输出普遍使用高频词的现象且高水平学习者的词汇数量多,综合能力却有限。二是杨滢滢(2014),黄开胜(2016)和刘鑫鑫,刘晓玲(2009)都指出高水平者普遍使用高频率词的现象且三者都针对词块长度进行分析。但三者分析角度存在不同:一是杨滢滢(2014)通过考察提出学生的词块输出易受提示语影响。黄开胜(2016)提出词块输出短板更多的是语法上的误用造成的。二是杨滢滢(2014)提出作文提示语词块越长,使用复现率越高,刘鑫鑫,刘晓玲(2009)提出词块长度与使用频率呈负相关。三者分析角度不同,但都从词块教学的有效性出发。

四、词块与口译教学

口译的认知过程主要包括源语听辨、二语转码和目的语产出。要想做到有效地整合源语内容并且准确进行目的语转码和产出,要求口译员必须具备某一主题的“潜在语义词汇网络”(隋丹妮,2015)。然后根据激活的关键词,将相应周边信息表达出来。相较于其他二语教学领域(如口语、写作)的研究,词块在口译教学中的研究显得十分单薄,大部分集中在交替传译,同声传译方面则鲜有提及。研究者主要的讨论重点都集中在口译产出的词块特征描述。陈惠惠(2014)通过12名MTI学生的口译语料进行了词块的语法结构类型及使用频率方面的细致分析,描述了口译产出中的词块特征,发现中国学生频繁使用三词词块。欧阳俊林(2011)在相关性研究中指出基于词块处理模式下的信息加工其完整性和准确性都高于一般的处理模式,且在汉语环境下,汉语的词块意识要强于英语。王文宇、黄燕(2013)重点考察了口译产出中错误词块的产生原因。一来与语法使用错误有关,二来则由学生对目标词块的记忆缺失造成。在口译教学中词块意识的培养方面,刘建军(2007)提出高频词汇深加工、译前准备和课堂头脑风暴这三种可行性的培养方法。

五、词块与语料库

词块意识无疑对二语教学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词块从何而来呢?从语料库中来。“语料库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对海量自然语言材料进行处理(包括预处理、语法自动附码、自动句法分析、语义分析等)、存储,以供自动检索、索引及统计分析的大型资料库”(李文中,1999)。语料库对口译教学的指导意义体现在:在内容上,提供真实的语境,地道的词汇搭配、基本句型、语篇结构和修辞特征。语料库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数据,“客观审视语言的实际运用”(陈振东,2009),而不是单纯根据书本纸上谈兵。在操作上,为学生提供独立操作的机会,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主体、主题和任务进行自我检索和总结。Johns(1991)提出数据驱动学习(data-driven learning)的理念。主张在外语教学中直接使用语料库的数据和分析方法。运用语料库进行词块积累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归纳式学习”(甄凤超,2005)。

“认知学派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环境刺激、主动发现、与原有知识互相作用、重新构建知识结构这四个主要的环节或要素”,所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原则应该包括“开放性”“情境性”和“参与性”(胡隆,2005)。利用语料库作为口译教学,特别是利用语料库对于词块进行梳理和掌握这一口译教学策略无疑符合这三大原则。刘晓玲、刘鑫鑫(2009)则基于语料库研究词块的结构与功能指出大学生英语写作词块多样化和语用功能丰富的特点。

六、结语

本文从二语教学、口译教学和数据库语言学角度讨论了近十年来词块研究的现状和进展。讨论发现学习者的词块能力极大程度上决定语言综述能力,词块能提高信息处理效率,词块的学习是学习者二语、口译学习的重点。词块可以提高学习者语言使用的地道性、准确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词块的丰富多样化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语言学习水平。二语与口译都要求学习者具备某一主题的词块知识。输入决定输出,词块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词块教学是英语词汇教学的重点,具有可教性,因为词块大都整存整取,几乎不需要花费更多转码资源。词块的正确搭配使用对学生准确表达语言有积极作用。词块在口译教学主要的讨论重点都集中在口译产出的词块特征描述,以及语料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数据,“客观审视语言的实际运用”(陈振东,2009:10),而不是单纯根据书本纸上谈兵。

参考文献:

[1]Cowie, A. P.. Phraseology: Theory,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2]Nattinger & DeCarrico. 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3]Lewis M.. The Lexical Approach[M].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 1993.

[4]Wray A.. Formulaic Language and the Lexic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5]濮建忠.英语词汇教学中的类联结、搭配及词块[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6).

[6]刘绍龙,傅蓓,胡爱梅.不同二语水平者心理词汇表征纵横网络的实证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35).

[7]刁琳琳.英语本科生词块能力调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7).

[8]谢爱红.词块使用水平与英语写作成绩相关性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6).

[9]丁言仁,戚焱.词块运用与英语口语和写作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03).

[10]伍萍.任务驱动下的语块教学训练模式有效性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1).

[11]楊滢滢.英语专业学习者同一主题作文的词汇发展和词块运用特征[J].外语界,2014(2).

[12]黄开胜、周新平.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词块输出能力的趋势研究[J].外语界,2016(4).

[13]刘晓玲、刘鑫鑫.基于语料库的大学生书面语词块结构类型和语用功能研究[J].中国外语,2009(2).

[14]隋丹妮.口译表达的连贯性研究——基于潜在语义词汇认知模型[J].沈阳大学学报,2015(2).

[15]陈惠惠.汉英交替口译流利性产出中的词块特征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4(1).

[16]欧阳俊林.英语教学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17]王文宇,黄燕.语块使用与口译产出关系的实证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3(152).

[18]刘建军.汉英口译教学:学生驾驭词汇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翻译,2007(4).

[19]李文中.语料库、学习者语料库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1999(1).

[20]陈振东,李澜.基于网络和语料库的口译教学策略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09(1).

[21]甄凤超、杨枫.配价结构及搭配配价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思想和方法[J].外语界,2016(4).

[22]胡隆等.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多媒体和网络的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基金项目:2018年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201810395064《英语专业本科生词块能力研究——以闽江学院为例》。

通讯作者:林淑熠

猜你喜欢

词块大学英语英语教学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词块教学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词块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词中的词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