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及价值
2019-08-24葛婕婕
葛婕婕
摘 要: 教科书插图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课程资源,能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增添活力,发挥作用。插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价值有:开发课程资源,充实教学内容;感知教材知识,培育学科素养;激发学习兴趣,点燃思维火花;塑造审美情趣,展现教学艺术。
关键词: 插图 高中思想政治课 运用价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的整体编写结构发生了改变。与旧版教材相比,现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最大特色是全都采用彩版印刷,并且插图所占比重大,避免旧教材的呆板,将难懂的理论通过图片直观地展现出来,弥补旧教材的不足。课程理念逐步由“教教材”向“用教材”发展,思想政治教科书中精致的插图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教师应该将其恰当合理地利用起来,充分发挥插圖在教学中的价值。
一、开发课程资源,充实教学内容
《2017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对课程资源有如下表述:“学校要注重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资源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并支持教师依据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并且合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1]课程资源主要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两大类。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还包括校内的资料室、教室、图书馆、校园环境等,常规的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部队、农村、工厂、教育基地等[2]。教科书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校内课程资源,教师对教材运用得当,是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科书插图主要通过比喻、夸张、象征等方法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当学生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时,运用生活化的插图激趣化理,将抽象的教学内容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有助于学生将课本知识内化于心,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第二课“多变的价格”时,教材第12页有两幅名为“物以稀为贵”和“货多不值钱”的漫画插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拟这两幅插图的场景,使学生如临其境,从而将学生带入“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情境中,使缺乏实际生活经验的高中生深刻领会到:当消费市场上商品的需求减少、供给增加时,就会呈现商品过剩、卖方竞相抛售的景象,形成“货多不值钱”的经济现象;当消费市场上商品的需求增加、供给减少时,就会呈现商品短缺、购买者争相购买的景象,形成“物以稀为贵”的经济现象[3]。一方面,学生通过对这两幅插图的学习,能够深刻领会到图中蕴含的经济学知识,不仅拓宽了知识面,而且丰富了生活经验。另一方面,教师运用插图进行教学既增强了课堂的感染力,又开发了课程资源。
二、感知教材知识,培养学科素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存在一定的辩证关系,即感性认识处于认识的低级阶段,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处于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在条件充足的情况下就会向理性认识发展,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不可割裂开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理论性较强,其中包含很多难以理解和接受的观念、概念、原理等。由此可见,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利用插图,从学生对表象、感觉、知觉等感性认识入手,增强学生对教科书中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
例如,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29页提到:“实行民主监督,不仅有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而且有利于发挥公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4]政治教科书中的插图“无处可逃”弥补了文字的不足。一方面,这幅名为“无处可逃”的插图鲜明地展示了广大公民实行民主监督带来的实际效果,能够直观、形象地让学生领悟到自己行使监督权力的法律效果。另一方面,展现了我国严格的权力监督体系。
《2017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关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有如下论述,即“广泛的公共参与,彰显人民的主体地位,是公民依法行使知情权、监督权、表达权的表现,有利于更好地表达民意和集中民智;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和国家立法的民主性与科学性;有利于公民热心公益活动、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和激发社会活力”[1]。教师通过对插图进行有效分析,引导学生对插图进行深入理解,自然而然活化了教材内容,加强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内化,使学生体会到自身政治参与的重要性,树立科学精神,并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三、激发学习兴趣,点燃思维火花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兴趣活动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例如,当学生学习理论性教材内容时,图画带给大脑的刺激比简单的文字叙述更生动、直观、强烈。因此,作为教材“第二语言”的插图,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由间接学习兴趣向直接学习兴趣转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此同时,插图作品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留白”[5],图片中有许多未尽之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合理利用这些“留白”,借助插图组织探究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教材第67页有一幅寓意丰富、耐人寻味的插图,一个悬崖上用一根绳子吊着两个筐子,筐子里分别坐着一个人,右边的人举着火把想要用火烧断左边筐子的绳子,左边的人毫不畏惧地对右边的人说,你敢吗?首先,老师可以充分运用这幅图设疑激趣。悬挂在山崖上的两个人是一种什么关系?漫画中的一方敢烧断对方的绳子吗?显然,因为这条绳子两个人构成了一种动态的平衡,如果一方烧断了绳子,另一方就会掉进悬崖,自己也不能幸免。矛盾双方处于一个统一体之中,是相互依赖的,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条件的[6]。其次,老师可以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列举出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事例。最后,老师归纳总结出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哲学原理,启发学生不能用一只耳朵、一只眼睛看待事物,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学生由此领会到插图中包含的深刻内涵,进一步掌握解读隐形信息的能力,培养多角度探究问题的思维能力。
四、塑造审美情趣,展现教学艺术
蔡元培先生认为美育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从虚拟的想象世界走向真实的实体世界的推手,是世界观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7]。毋庸置疑,美感教育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尤其重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强的德育课程,教师在传授科学理论知识时,要注重充分挖掘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2017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在教科书的编写方面要坚持:“教材的选择和运用,不仅要贴近学生生活,而且要反映科技发展的新成果与当代社会进步的新发展;不仅要有益于学生潜能的发挥,而且要有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1]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中,各式各样的插图使学生的情操得以陶冶、审美素养得以提高、精神世界得以丰富,从而塑造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审美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插图教学的方法,不仅补充了学生未曾接触到的感性知识,而且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例如,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33页描绘了四幅插图,分别是汉朝司南模型、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埃及金字塔和拉斐尔名画。倘若运用简单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我们应该怎样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种语言灌入式教学模式不易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打造高质量课堂。相反,一幅好的插图就是一则生动的故事,教师结合教科书中的形象插图,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视觉冲击,将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异国风情鲜明直观地展现给他们。这种图文并茂的组织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深刻领悟到:世界各国文化是多姿多彩的,我们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能更加丰富多彩[8]。
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插图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和思想感情,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9]。新形势下,新课程改革给老师提供了更大的创新空间,让插图走进高中政治教学,不仅迎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而且提升了教学的观赏性和艺术性,推动了学科课程的建设,为落实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写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经济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2.
[4]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写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政治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9.
[5]王金燕.高中思想政治課漫画资源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
[6]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写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生活与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67.
[7]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J].新青年,1917(8).
[8]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写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文化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3.
[9]何伟.漫画式插图在哲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25):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