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2019-08-24温荣

文教资料 2019年16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

温荣

摘    要: 在生态理论中,政府、民办高校、产业三个层面的生态系统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这种模式促使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生态理论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该如何实施?本文主要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通识平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学科平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平台三大平台入手实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关键词: 生态理论    民办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在生态理论中,政府、民办高校、产业三个层面的生态系统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并不是单一、孤立的,它是一种“大圈套小圈、彼此促進”的模式。这种模式促使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民办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一方面是培养大学生具有冒险精神、组织协调能力及强大的社会责任感,这些精神和意识是创新创业的前提准备。另一方面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则要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学生专业知识为基础框架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建构。受教育者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关键。

因此,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方案,主要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通识平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学科平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平台三大平台入手。

一、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目标群

主要从以下环节进行:创新创业基本概念与知识点、创新创业应具备的素质和拥有创新创业的能力。

目标一:创新创业基本概念与知识点。熟悉创新创业的基本概念、定义,以及相关知识点,从而进一步了解创新创业的指导思想;了解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与知识点;熟悉创业中的经验、教训。

目标二:培养创新创业素质。拥有强大的自信心;能够全面认识自我;具有强烈的进取心;思维灵活,独立自主,能够突破固定思维;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目标三: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创新能力;创造与应用发明能力;管理与组织能力;风险应对能力。

二、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在民办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要以第一课堂为载体,与专业学科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创造创业精神所需的心理素质与品质。与之相对应的课程设置应该遵循的原则有:首先,通识平台是基础,是突破学科专业界限,全体学生都应该学习的课程;其次,学科专业性是课程设置的特色,学科课程更多的体现独特性、专业性;再次,理论联系实际,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学科实践教学有效衔接,通识课程和学科课程在民办高校的有效应用是通过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进行的。

根据民办高校当前情况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主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以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为主线,这一课程体系主要通过三大平台组成,分别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通识平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学科平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平台。民办高校大学生在学习创新创业通识课程的基础上,基于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教育特点,并根据学校学科发展,使增加的创新创业学科课程和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与专业有效结合,充分体现专业特色。从而开发出适合本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从根本上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统一。因此,针对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更要结合办学教育特色,发挥专业优势,使学生在学科教育基础上根据兴趣和需要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如下表所示:

三、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保障体系

克劳斯—哈弗腾顿,作为国际劳工组织全球KAB项目的协调人在2007年“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年会”上指出:“全球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像中国那样有这么多的创业机会。但是,这些机会却被很多人忽视了。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还缺少创业基础设施,即与创业相关的法律、金融、风险投资等设施;二是缺少系统化的创业教育。”①这就意味着,民办高校实施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保障体系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创新创业教育经费支持

虽然我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与美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资金投入相比,资金支持远不能满足现在发展的需要。如何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单纯依靠政府支持是不够的。下面从三个方面阐述:

1.学校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基金

学校可以在每年教育经费中设置“创新创业基金”专项,用于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一方面用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校配套经费,开展学校自行立项,制定项目方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提高创新创业兴趣。另一方面用于参加辅导创新创业活动指导教师的额外工作量和奖励成果发放,激发教师的热情,使师生有更大激情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2.争取中央和地方政府政策与配套基金支持

民办高校要根据自己的特色打造一批优秀创新创业项目。这些项目要紧密研究地方区域经济形势,牢牢把握市场动态,脱颖而出,争取到国家、地方政府的政策与基金支持。

3.吸纳社会资金投入

创新创业教育要得到长足发展,必须配套充足的津费、资金,有一个很重要的来源是吸纳社会资金。首先,民办高校可以选择知名校友、荣誉校友进行搭桥,与学校特色专业有关企业沟通、宣传,尽可能拥有专业市场前沿的新产品或新服务,从而更多地争取社会力量的资金支持创新创业活动。其次,学校与企业之间加强联系,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孵化器等方式为企业提供相应的人才,为企业弥补创新人才资源的不足,使民办高校和企业达到双赢的效果。

(二)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是学生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和民办高校与外界沟通的桥梁。首先,民办高校要根据本地、区域特点建立大学科技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实践空间,为学生毕业后创业积累实践经验。其次,在创新创业实践环节,民办高校可组织学生到中小企业实习,使企业方、高校教师与学生三者之间形成和谐互动的关系。再次,针对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为学生提供符合孵化条件的创新创业孵化器,并配有专职指导教师,从而减少大学生创新创业失败的可能性,将教育、培训、孵化三者有效结合起来,在合理配置学校资源的情况下,调动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第四,民办高校可邀请成功校友、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人员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提供指导。

(三)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

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根本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需要有效的标准进行评价。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评价可以从民办高校、教师、学生三方面进行。针对民办高校而言,专业的指导教师、学科性强的教材和好的实践基地,以是否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基本、基础知识学习、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提高为前提;针对学生而言,主要取决于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学习,能否形成有担当、勇于创造创新的意识,重在突出培养学生未来的创新创业能力;针对教师而言,评价标准主要来源于学生评教结果,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领悟程度和能力水平都是衡量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依据。

其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评价是过程评价,重在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有机结合,是发展性评价。可以采取成长记录袋、开放性考试等方法,在评价过程中注重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发展性评价是把评价转向“将来”和“发展”的理念,激励学生朝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评价学生不能用单一标准,不能只关注学生成绩,要在学习过程中发掘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潜能,使学生不断反思自我、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拓展个性。在确定评价目标、标准、程序、方法、主体及得出评价结论时,充分考虑学生的未来需求,评价与教学是并行的,通过评价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反馈,指导和建构个体发展。

再次,民办高校要注重学生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能力发展。成立创新创业课程评价机构,组织专业人员制定评价标准进行跟进式评价。创新创业课程任课教师要积极地从课程目标出发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学生是创业教育课程的学习主体,更应该主动对自身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进行评价。

注释:

①刘宝存.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培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12-15.

参考文献:

[1]石国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M].北京:研究出版社,2010.

[2]陈希.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7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协同构建与实践”(编号:2017SJGLX530)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
民办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研究——阅读疗法在民办高校图书馆的推广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民办高校民间融资监管及其立法完善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民办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情景模拟的应用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试论民办高校教书育人的途径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