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探索产业革命新路径
2019-08-24文丨石芝谋
文丨■ 姚 浩 石芝谋
位于贵州省绥阳县北部山区的宽阔镇柏杨村,属省级一类贫困村,长期基础薄弱、产业发展滞后,贫困程度较深。2018年10月,柏杨村在东风组启动“我有十亩地”试点项目,通过盘活土地资源、集聚能人资源、引入社会资源,着力破解土地、资本、项目等瓶颈制约,探索产业革命新路径,有效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连日以来,柏杨村“我有十亩地”蔬菜种植基地一片繁忙,100多亩韩国水果萝卜喜获丰收,50多位村民初尝改革的喜悦。
“能人”+“能量”破解“十亩地”谁来种
“我有十亩地”,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方式,由绥阳籍在外发展人士倡导发起,结合农村发展实际精心设计的农业创新产业项目,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农村产业革命、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让城市和乡村资源有机整合,实现城乡深度融合发展。
“‘我有十亩地’项目的运作,需要支部引领、能人实施、群众参与,引进能人回乡,是项目运作的关键环节,”柏杨村“第一书记”周廷欢明白,大多本土“能人”熟悉家乡状况,对家乡有感情,而且手中掌握的各类“资源”能有力撬动农村经济发展,只要科学谋划项目,合理布局,一定能得到他们支持。
刘大海、刘刚兄弟是土生土长的柏杨村人,1999年在绥阳创办第一家“富万家超市”,后来成立贵州富万家商贸有限公司,如今已在全省开设了20余家连锁超市企业。20年间,兄弟俩捐资修路、助学、买物资,投入近60万元支持家乡发展,却因未能真正让乡亲们摆脱贫困而备感“遗憾”。柏杨村“我有十亩地”项目的设计初衷和发展理念均与二人的“目标”不谋而合,于是决定扎根家乡。
外出多年的彭安模,此次允诺回乡发展,也是想借助家乡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种出优质的特色农产品,继而通过手中“资源”,让“输血扶贫”变“造血扶贫”,带动乡亲们稳定增收。
“在宽阔镇这样的高山地区发展蔬菜产业,机械化程度、农民专业化水平、人工及物流成本等都不占优势,但我们还是会坚持做下去。”彭安模却坚信,生态即品质,品质即市场,这里的绿色生态资源,将是未来最好的商品;这里的乡村田园,将是城里人的向往之地。
“起初很多村民不敢参与这个项目,担心我们把钱挣走了,所以宁愿把地荒着,”刘大海回忆,“我有十亩地”项目启动前期,群众发动工作举步维艰。
转变群众观念,关键是算账。“以前种一亩包谷收入不到1000元,现在如果种南瓜,就算按照保底价算,每亩产值也有3000元左右,是种植玉米的三倍……”150余场群众会,常常开到深夜12点,周廷欢与村支两委干部、出资人共同向群众细算收入账,全力争取群众支持。
如今,作为项目投资人,刘大海与彭安模更是驻扎在村里,常常以家乡人的身份发动村民参与“我有十亩地”项目,并将全部精力注入项目中,该做法也让村民吃了颗“定心丸”。
“刘大海、刘刚曾捐资帮助村里修路,为孩子们捐赠学习用品,他们是柏杨村的榜样,我信得过。”柏杨村村民吴占明表示。
“我有十亩地”,让农民做土地真正的主人,感受做农业划算,当农民自豪,目前,以柏杨村、岩坪村为试点,已有200多户村民“签约”该项目。
“资金”+“资源”破解新项目怎么做
土地是当下农村最具优势的资源,劳动力与资金缺乏,让这资源闲置,甚至荒芜。
2018年,一次偶然的乡民聚会,周廷欢认识了在外打拼多年的刘大海、刘刚兄弟,交谈中,周廷欢请求兄弟俩帮助改变家乡贫困面貌,二人爽快答应。
紧接着,刘大海、刘刚兄弟联系了在贵阳开办机械销售企业的邻村人彭安模,后来,三人发动在外经商的绥阳籍企业家、能人等作为“投资人”,以每人认购“十亩地”的方式,先后筹集200多万元资金入股“我有十亩地”项目,有效破解农村资本短缺的“传统发展难题”。最终,经过近1个月的策划酝酿,2018年10月4日,“我有十亩地”项目在柏杨村、岩坪村正式启动,100多位村民当场按下红手印。
“该项目发展的初衷就是吸引城市资本下乡,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切实解决产业怎么选择、资金怎么筹措、项目怎么运作、农民怎么挣钱等关键难题,”周廷欢介绍,和以往的扶贫项目不同,这一次完全省去了“中间商”环节,直接让农产品销售“源头”与“终端”对接,充分保障群众利益。
资本和项目,是给力脱贫攻坚的重要引擎。“我有十亩地”项目,旨在通过动员100个绥阳籍“投资人”参与,每位参与者出资1万元,将智力资源、人际资源、市场信息与10亩地生产经营成功嫁接,让100个“我有十亩地”项目扩展为1000亩农村产业基地,打造城市人安全放心的有机菜园、果园及生态养殖园等,当地农民则以土地、资金入股的方式长期参与“我有十亩地”项目,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项目运行利润实行四四二比例分红,即公司占40%、出资人占40%、农民占20%。
柏杨村村民刘永海,儿女常年在外,妻子身患残疾,家庭生活十分困难,2018年,他将家中所有土地入股“我有十亩地”项目,这些天正在村里的萝卜种植基地里务工,每天有100元收入。“去年10月份到现在,我已有5000多元务工收入,这个项目让我们踏出家门就有钱挣,的确很有盼头,”刘永海告诉记者,此外,每年将得到1000多元土地保底收益,加上产业见效后,还能得到20%的分红利润。
“以后每家至少有1个劳动力可在项目基地务工,而且务工收入和分红利润都很可观。”周廷欢告诉记者,现在“我有十亩地”项目在柏杨村发展了经果林、萝卜、南瓜共1000多亩,带动群众100多户,其中贫困户30户,通过建立务工、收租、分红三种利益联结机制,预计年户均增收可达10000元以上。
“直配”+“专销”破解农产品怎么卖
“直接配送进超市,专销到学校或者医院等需求量大的地方,减少中间商环节,让消费者能够吃上当天的新鲜蔬菜,”刘永海说,“这样的销售方式可以实现蔬菜耗损最小、利润最高,消费者满意的效果。”
2018年,绥阳县启动惠民生鲜超市建设工作,广泛吸引社会化企业参与搭建农超对接平台,全力打造绿色、开放、健康的惠民生鲜体系,富万家超市作为绥阳首家惠民生鲜超市被纳入建设任务。
“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建设惠民生鲜超市必须有蔬菜基地,恰好‘我有十亩地’项目提供了这一条件,”绥阳富万家超市负责人李再勇告诉记者,“富万家惠民生鲜超市”通过“我有十亩地”项目可有效破解“零售终端生鲜经营成本高”难题,也满足了本土农产品产销对接需求。
“惠民生鲜超市让绥阳的优质蔬菜就地进入超市,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题,有效助推精准扶贫,同时超市里的本土蔬菜价格比以往要低一些,提高了超市蔬菜的‘性价比’,‘回头客’也增多了,”绥阳县经贸局副局长吴廷强表示,今后还将加大对绥阳惠民生鲜超市的扶持、指导力度,确保更加标准化、专业化运作。
菜香不怕山谷深,“我有十亩地”项目基地中的蔬菜,均用农家肥和高浓度肥料种植,充分保留了大山里的“绿色品质”,这样的生态农产品常常供不应求。刘大海告诉笔者:“这些蔬菜大多在富万家连锁企业销售,此外,还与合力超市、永辉超市及省内一些大型批发市场建立了供货联系,农产品销路很通畅。”
“来绥阳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在超市买到这么好吃的萝卜,汁多、甘甜、爽脆,口感很好,”市民张阿姨原本来自湖北农村,远嫁绥阳多年,没想到在富万家超市找到了“乡愁”。
“今后还将着力‘我有十亩地’特色农产品包装,通过建立农产品追溯系统等措施加快品牌打造,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刘大海表示,目前销售渠道覆盖20多家富万家连锁超市,并已向绥阳县中等职业学校、思源学校、实验中学及部分党政机关食堂搭建了“专销通道”,接下来将对接国内大型连锁超市和蔬菜批发市场,重点销往江浙等沿海地区,实现优质农产品借船出海。
“我有十亩地”项目,搅活了一池春水,让沉睡多年的荒山释放澎湃动能,闲置土地重现生机,深山农民靠地生财,城乡融合迈步向前,田野山间,一幅满载乡愁的乡村振兴图正在缓缓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