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奋进不止,二十载铸大国重器

2019-08-24翟万江

中国科技产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华龙一号华龙中核

◎ 本刊记者 翟万江

2015 年5 月7 日,华龙一号的全球首堆工程正式落地福清核电5 号机组,标志着我国已经形成了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品牌,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之后又一个具有独立自主的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具备了与发达国家在三代核电国际市场同台竞技的资格,是中国从核大国向核强国迈进的标志。

华龙一号是国家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机制创新的成果,是在我国20多年核电建设运营成熟经验基础上,汲取世界先进设计理念合作研发的三代核电自主创新成果。6 月15 日,李克强在考察调研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他把华龙一号誉为国家实施“一带一路” 和核电“走出去” 战略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并表示在国家舞台上“你们为我撑腰,我为你们扬名”。“华龙一号” 已成为中核集团践行国家“一带一路” 战略的最佳实践。2015 年8 月,“华龙一号” 在巴基斯坦落户,已与阿根廷签订框架协议,未来将参与英国核电市场的竞争。此外,在“一带一路” 战略的中东腹地,中核集团与埃及、沙特、伊朗等多个国家取得了核能市场开发的重要进展。在俄罗斯,核电、核燃料、快堆等多个领域正在展开积极合作。在“一带一路” 欧洲端的终点英国,中核集团也参与了华龙一号核能项目的开发。

邢继,作为中核集团“华龙一号” (ACP1000)总设计师,主持完成了从顶层方案、总体设计、初步设计,到相关重要实验验证等型号研发工作,为“华龙一号” 技术的成功落地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及国家“核电走出去” 战略的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

瘦高的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斯文儒雅,脾气不温不火。这与他设计的核电站形成了鲜明对比:只需30 吨核燃料,一座百万千瓦级的核电机组通过核裂变方式释放的巨大能量,可以满足中等发达国家100万人一年生产生活用电。从秦山核电站到大亚湾核电站再到岭澳核电站,今年55 岁的邢继参与了我国近30 年间所有核电站的建设。

从设计啤酒厂起步

高考报志愿时,老师极力劝说极具绘画天赋的邢继报考艺术院校,但更痴迷于军工的他选择了核事业。

1987 年,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核动力装置专业毕业后,邢继被分配到北京核二院(中国核电工程公司前身)。

然而,当时核二院正处于军转民阶段,装备研发项目几乎没有了,为维持正常运行四处找任务,甚至承担了全国1/3 以上的啤酒厂设计。

从设计武器装备到啤酒厂,面对巨大落差,邢继并没有抱怨。“啤酒厂也是工程,和核电工程设计有很多地方是相通的,我当时刚刚起步,能学到的东西也很多。”

3 年后,邢继被派去建设大亚湾核电站,这是他第一次见到真正的核电站。

在经历了秦山二期核电站和岭澳二期核电站等我国自主设计核电站建设后,建造世界先进水平的、完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站的梦想,深深驻进邢继心里。

20 世纪末,当国家提出百万千瓦级核电要实现完全自主化的方向时,邢继和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177堆芯” “双层安全壳” “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设计理念” 等技术方案,一点点搭出了华龙一号的“骨架”,最终使其成为中国核电的名片。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邢继说:“如果你能沉下心,认真对待你所从事的职业,就会慢慢感觉这是一件有趣的事,也会在行业得到一个很好的发展。”

对标世界最严格的标准

在同事眼中,追求至美的理念,融入了邢继的血液。

安全壳是核电站安全系统第三道屏障。2009 年,CP1000(华龙一号前身)被要求尽快上马,单壳还是双壳,大家有分歧。

专家讨论会上,双方争执不下时,自认嘴拙的邢继,翻开笔记本,念出了思虑良久的一段话:“我们能够深刻地理解到这件事情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也非常珍惜有这样的机会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核电站,同时更知道它的重要性……我们要坚持采用双层安全壳这样一个方案,我认为这个方案能够点燃设计人员的创新热情和激情。”

停顿一两秒后,会议室里响起了掌声。所有人被邢继的激情征服、点燃。

粗略统计,核电涉及80 个专业,设计中要充分假设各种可能性,然后针对不同的假设事件采取措施,并且措施必须是多样化的,不会因为某个措施故障导致系统全部失效。正因如此,核电站设计中要考虑的问题非常复杂。

2011 年,福岛核事故给华龙一号示范工程按下了暂停键。为吸取事故教训,国际上要求三代核电要满足0.3g(高于常规8 级)抗震能力的设计。

华龙一号应急柴油机的配电柜是从国外进口的,但满足不了抗震要求。有人提出,能不能把要求稍微降低,而这完全满足国家核安全局要求。

“我们考虑到这是示范工程,必须全面示范抗震能力。” 邢继告诉记者,最终通过国内企业共同攻关,满足了要求。

邢继的坚持,为华龙一号实现国际先进三代核电站指标奠定了基础。

“在核电站建设投资上,一半的投资不是用来发电,而是用来保证核安全。” 在邢继看来,如果没有较真的精神,可能失去的不仅仅是华龙一号,还可能影响核工业未来发展。

从来没有停止追逐自主品牌的脚步

一路走来,邢继说最艰辛的不是技术创新上的难题。因为凡属技术问题,他都有信心凭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创新精神的团队来解决。在他看来,真正的困难是,中国核电发展战略与政策的不断调整,对技术人员所带来的压力。

中国核电经历过“适度发展” 的时期,也经历过所谓“长流水、不断线”的阶段。这些时候,整个行业的人员情绪低迷。邢继也对自主三代核电的前景产生过疑问:我们研发出来的核电自主产品的出路在哪儿?

2011 年3 月11 日,当CP1000 研发完成,已具备开工条件,即将浇筑第一罐混凝土的时候,发生了福岛核事故,国内新的核电建设项目暂停。接着国家出台“国四条”,要求中国新建核电要在符合国际上最先进的标准和安全要求,即只有完全满足最先进的第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要求才能建设。

福岛核事故无疑是对所有核电人的一个打击。但另一方面,邢继倒是对团队所研发的技术更加有信心了。他说,福岛核事故所遇到的一些问题,都是在他们研发的安全分析系列的。从安全性能上来说,CP1000属于准三代技术,也已经具备了一套非能动的系统,可以抵御类似福岛核电站所遭遇的极端灾难。而在福岛核事故的同一天,中核集团与美国西屋公司签订技术转让协议。当签完协议还没离开会议室的时候,福岛事故的消息传来。邢继解读说:“这说明福岛出事故前,我们已经在布局三代技术了。”

中核集团公司从来没有停止追逐自主品牌的脚步。在CP1000 的基础上,瞄准三代核电最先进的技术目标,ACP1000 又开始启程,并在几年之内完成所有的方案论证与实验验证以及总体设计、初步设计工作,直至华龙一号的融合方案出炉和首堆工程的落地生根。

希望未来不会将核电与安全风险挂钩

2015 年5 月,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由于是首堆,不可预知的风险众多,压力大到无法释放时,绘画成为邢继解压的重要方式。

“如果说运动是年轻时的爱好,我想绘画将来可能成为退休后的爱好。” 但邢继说,自己对技术的兴趣,不能算是爱好,更多是出于职业习惯。

“我经常和年轻工程师们讲,要抬头仰望星空,要对科技保持敏感,并且不能局限于核领域的动态,更要关注未来科技发展方向,可能对核工业产生什么影响。” 邢继最大的愿望,是通过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努力,以及更多科普,未来提及核电,人们想到的不是安全风险,而只是一种特别高效的能源。

猜你喜欢

华龙一号华龙中核
好好去爱
我国第二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并网发电
中核公铁
中核港航工程有限公司
中核科技
中核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华龙引领 国之重器
华龙一号海外首堆成功并网发电
“华龙一号”海外首堆装卸料机设计审查
“华龙一号”落地英国进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