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安奈德联合利多卡因皮损内注射治疗苔藓样皮肤淀粉样变的疗效研究

2019-08-23宋慧丽王玉霞李健冯红孙燕

中国美容医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曲安奈德利多卡因

宋慧丽 王玉霞 李健 冯红 孙燕

[摘要]目的:探讨皮损内注射曲安奈德与利多卡因在苔藓样皮肤淀粉样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80例苔藓样皮肤淀粉样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观察组皮损内注射曲安奈德与利多卡因,比较两组患者皮肤症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皮肤症状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瘙痒(0.57±0.24)分、皮损(0.49±0.31)分、皮肤颜色(0.52±0.19)分、苔藓化(0.44±0.29)分,均低于对照组(0.84±0.32)分、(0.77±0.41)分、(0.75±0.34)分、(0.68±0.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苔藓样皮肤淀粉样变患者,采用皮损内注射曲安奈德与利多卡因利于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苔藓样皮肤淀粉样变;曲安奈德;利多卡因;皮损内注射;瘙痒

[中图分类号]R751.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9)08-0062-04

淀粉样变指的是淀粉样物质在器官或组织沉积引发的疾病,可能与代谢障碍相关,依据累及器官的差异性,可分为皮肤与系统性淀粉样变[1]。皮肤淀粉样变为淀粉样蛋白在正常皮肤内异常沉积的代谢性皮肤病,主要包括苔藓样、混合型、斑状、皮肤异色变样及结节状淀粉样变[2]。该病具有病程漫长、病情易反复发作等特点,容易给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带来诸多不良影响[3]。目前,临床上对于苔藓样皮肤淀粉样变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常通过外用糖皮质激素与维A酸来治疗,虽能取得一定临床效果,但往往仅能在短期缓解瘙痒及皮损症状,容易引起皮肤萎缩,在不同程度上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4]。近年来,临床实践表明,将曲安奈德与利多卡因通过皮损内注射的方式注入苔藓样皮肤淀粉样变患者体内,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皮肤症状,防止复发,治疗效果显著[5]。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对90例苔藓样皮肤淀粉样变患者进行曲安奈德与利多卡因皮损内注射治疗,进一步探讨其使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80例苔藓样皮肤淀粉样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入选患者皮肤均出现皮疹,经皮损组织病理活检、电镜或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苔藓样皮肤淀粉样变;②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③本研究经笔者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内脏损害;②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③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④合并全身或局部感染;⑤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存在过敏反应。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90例。观察组:男49例,女41例,年龄25~61岁,平均(39.87±5.62)岁;病程1~9年,平均(6.53±1.02)年。发病部位:小腿胫前59例,前臂伸侧14例,背部17例;对照组:男51例,女39例,年龄26~63岁,平均(40.23±5.74)岁,病程1~9年,平均(6.69±1.23)年,发病部位:小腿胫前58例,前臂伸侧13例,背部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香港澳美制药厂,批准文号HC20100009),使用前先清洁皮损处,取少量乳膏涂抹,并轻轻按摩3~5min,2次/d,早晚各1次;观察组:予以50mg/5ml曲安奈德(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0762)和2%利多卡因(山东鲁抗辰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3560)1:1混合液皮损内注射,每2周注射1次。均持续治疗6周,随访6个月。

1.3 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皮肤症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1.3.1 皮肤症状: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评价。①瘙痒:抓挠次数≥7次/d为重度瘙痒,记3分;4次/d≤抓挠次数<7次/d为中度瘙痒,记2分;抓挠次数<4次/d为轻度瘙痒,记1分;无症状为0分;②皮损:>8cm2为重度皮损,记3分;4.1~8.0cm2为中度皮损,记2分;<4cm2为轻度皮损,记1分;无症状为0分;③皮膚颜色:呈褐色,甚至深褐色、发黑,记3分;呈暗红色,记2分;稍稍深于患处周围皮肤颜色,记1分;无变化为0分;④苔藓化、丘疹、斑疹:皮肤明显局限性增厚,皮嵴隆起,触之不平,可见许多红疙瘩,记3分;皮肤增厚,触之不平,出现较多红疙瘩,记2分;皮肤轻微增厚,外观较粗糙,记1分;无变化为0分。

1.3.2 疗效判定标准:随访6个月后进行评价。显效:瘙痒、皮损等症状显著消退,皮肤颜色基本正常,外观无明显变化,疗效指数≥85%,无复发;有效:瘙痒、皮损等症状有所改善,皮肤颜色较深,不影响外观,60%<疗效指数<85%,复发次数≤2次;无效:瘙痒、皮损等症状无好转,皮肤颜色深于患处周围正常皮肤,影响美观,疗效指数≤60%,多次复发。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治疗总有效率=(有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3.3 不良反应:皮肤轻度萎缩、毛囊炎、灼热、干燥及刺痛。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皮肤症状:治疗前,两组患者皮肤症状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皮肤症状积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者治疗前后照片见图1。

2.2 临床疗效:随访6个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皮肤淀粉样变中所产生的淀粉样物质主要是因为灶性表皮出现损伤,角质细胞凋亡,进而形成胶样小体,并脱入真皮转化而来,主要特征为真皮乳头层上出现众多淀粉样蛋白沉积,通常不累及内腔[6]。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致病基因主要存在于染色体5p13.1-q11.2及染色体1q23两大区域,或具有遗传异质性。苔藓样皮肤淀粉样变皮损常出现在两小腿胫前、背部、臂外侧、躯干、颈部及大腿,临床表现可由褐色斑点向针头样丘疹、结节状或苔藓状丘疹渐进,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7]。采取积极有效、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对于维护患者皮肤健康,减少心理负担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曲安奈德属于合成皮质类固醇,是更为有效的去炎松,可作用于糖代谢,减轻抗体组织遭受损害性刺激时出现的病理反应[8-9]。该药物为中效糖皮质激素,是曲安奈德A的一种醋酸酯衍生物,具有抗瘙痒、收缩血管及抗炎等功能。同时,曲安奈德作为一种长效肾上腺皮质激素,其抗过敏及抗炎作用持久而又强效,在局部使用过程中耐受性极佳。若口服曲安奈德,吸收效果较好,口服5mg,药物生物利用率可至23%,半衰期为2h,60min内血药浓度可达10.5ng/ml;若通过肌内注射,则吸收较为缓慢,需数小时方可起效,1~2d效力可至最大。

本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皮损内注射虽吸收缓慢,但作用强效持久,注射1次,药效可维持2周左右[10]。但有研究表明[11],长期或大量使用曲安奈德,易形成耐药性,出现停药症状及反跳现象,诱发脂肪、蛋白质、糖、水、盐等代谢紊乱,加重感染,引起消化性溃疡,造成肾上腺功能不全等问题。故合理控制药物剂量及使用时间,待皮肤症状得到改善后逐渐减少用量,同时避免突然停药或减量太大,对于消除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防止出现耐药性,维护皮肤健康,促进患者恢复极为必要。利多卡因属于常见的麻醉药物,具有止痒、止痛功能,可有效缓解皮损内注射曲安奈德产生的疼痛感,是主要通过对细胞膜内钠离子通道产生抑制作用而发挥膜稳定性,控制神经冲动的传导,进而起到止痒效果[12]。小剂量的利多卡因,既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还能够通过阻止神经介质的大量释放,来达到促进局部微循环,加快炎症吸收的作用。皮损内注射曲安奈德与利多卡因,利于准确定位与透入最需要进行治疗的患处位置,进而控制藥物使用量。与此同时,局部注射能够把药液直接有效地注入皮损基底部,虽然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疼痛感,但利于扩大皮损组织与药物的接触面积,增强药物渗透性,充分发挥药物疗效[13]。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皮肤症状积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皮肤症状积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相较于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皮损内注射曲安奈德与利多卡因可有效改善苔藓样皮肤淀粉样变患者皮肤症状,增强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曲安奈德联合利多卡因皮损内注射治疗苔藓样皮肤淀粉样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①配方合理,曲安奈德联合利多卡因可以产生止痒、抗菌、抗过敏、止痛、加快微循环等协同药理效应;②注射方式的优越性,利于发挥药物与皮损内注射之间的协同作用,减少药物使用量,增强药效持久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更为高效持久的缓解患者皮肤症状;③不良反应少,该种治疗方案有利于在保证最大治疗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药物使用量,避免出现病情反跳与复发[14]。

综上所述,针对苔藓样皮肤淀粉样变患者,皮损内注射曲安奈德与利多卡因属于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有利于缓解瘙痒症状,控制皮损程度,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维护外观美观,促进患者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魏瑾,张宇,马国全,等.皮肤淀粉样变病的治疗进展[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2):147-149.

[2]于艳秋,于洪钧.润燥止痒胶囊联合阿维A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13(3):163-164.

[3]甘红婉,高明阳,裕普,等.浅表播散型汗孔角化病继发皮肤淀粉样变性[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4,43(5):298-299.

[4]杜晓凤,庄莉,张曼,等.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的不良反应观察和护理对策[J].东南国防医药,2017,19(5):527-529.

[5]吴卿,赵巍,陈达灿.陈达灿运用“三术三藤药对”治疗顽固性皮肤病经验[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7):99-101.

[6]刘宏业,郭书萍,白莉.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53例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2):235-237.

[7]宋艳霞,王云鹏,高月兰.倍氯米松软膏与维A酸乳膏治疗皮肤丘疹型淀粉样变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8):2768-2770.

[8]龚睛丽,孙杰,丁高中,等.色素性扁平苔藓合并皮肤淀粉样变性一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10):718.

[9]邹爱玲,曹育春.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发病机制的研究概况[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15(5):322-324.

[10]刘宇,肖茜,坚哲,等.皮肤结节型淀粉样变性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4,43(6):379.

[11]艾菁,林尔艺,吴铁强,等.皮肤异色病样淀粉样变病二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6,32(7):421-423.

[12]陈平姣,李常兴,王琦,等.鼻部结节性皮肤淀粉样变一例[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6,9(6):410-411.

[13]赵卫华,尹瑶,姚奕斌,等.成人淀粉样变性85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33(5):868-870.

[14]徐纲.射频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疗效评价[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5,31(7):417-418.

[收稿日期]2018-05-24

本文引用格式:宋慧丽,王玉霞,李健,等.曲安奈德联合利多卡因皮损内注射治疗苔藓样皮肤淀粉样变的疗效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9,28(8):62-65.

猜你喜欢

曲安奈德利多卡因
结膜下注射利多卡因对全麻斜视矫正术中眼心反射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利多卡因还有这个副作用千万注意
曲安奈德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口腔扁平苔癣的临床分析新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曲安奈德或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疗效观察
曲安奈德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
加拿大警示2%利多卡因凝胶婴幼儿严重副作用的潜在风险
3.5%利多卡因眼用凝胶的研究进展
静脉用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手术与曲安奈德注射结合术后放疗治疗瘢痕的疗效观察
球后注射曲安奈德对视网膜光凝术后睫状体变化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