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2019-08-23梁振耕谢奇郝春波

中国美容医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正畸治疗安全性有效性

梁振耕 谢奇 郝春波

[摘要]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4月在笔者医院口腔科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80例患者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正畸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辅助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头影测量数据指标(OJ、OB、U1/L1、MP、SN、SNA、ANB、SNB、Z角)、咀嚼效率、咬合力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8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OJ、OB、U1/L1、MP、SN、SNA、ANB、SNB、Z角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咀嚼效率、咬合力均明显大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0%、2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关键词]口腔畸形;正畸治疗;微型种植体支抗;有效性;安全性

[中圖分类号]R78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9)08-0122-03

错牙合畸形在人群中常见,使用固定牙套进行矫正是传统的正畸治疗方法,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常需配合颌间牵引,要求患者具有较好的依从性,且由于正畸力的机制、直丝弓托槽的特点,可能会发生支抗丢失,后牙前移,对预后、牙齿美观及咬合稳定等产生不良影响[1-2]。近年来,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研究显示[3],微型种植体支抗能够抵抗矫治力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因此,本研究以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口腔正畸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4月在笔者医院口腔科进行正畸治疗的80例患者病例资料,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14~30岁,平均为(18.45±4.16)岁。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18.13±4.09)岁;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18.87±4.2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①具有正畸治疗史者;②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系统性疾病、牙周炎、口腔黏膜疾病及牙龈炎患者;③孕妇及哺乳期女性;④精神异常者。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治疗前采用0.02%氯己定清洁口腔,并用适量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固定牙套正畸治疗,口外弓加强支抗,同时口内配合使用横腭杆,每天佩戴8~12h,根据每位患者实际情况设置每侧牵引力(一般控制在200~300g);观察组:患者进行微型种植体支抗辅助正畸治疗,在支抗进行种植时,需要对患者的牙根组织形态以及结构进行充分了解,选择合适的微型种植体支抗系统,在设计需要植入的部位直接进行种植支抗植入。采用黄铜丝将植入的微型种植牙牙齿分开,并做好相应的标记。在肉眼直视下观察牙根的位置、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口腔完成全景、根尖片部位照片拍摄,然后将微型种植体植入正畸部位。对于牙槽部位黏膜厚者,微型种植体支抗植入时应切开黏膜,避免软组织卷入植入部位。同时,微型种植体支抗植入时应偏向牙根2~3mm,且植入角度应略微倾斜,保证植入角度与骨面垂直。种植完毕后采用X-线对植入情况进行了解,确定牙根与微型种植体的关系,种植体与牵拉钩之间采用拉簧等进行拉力,并且定期更换拉簧与链状橡皮圈。术后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叮嘱患者治疗后注意口腔卫生,保证口腔清洁,每月到医院复诊1次,根据每位患者实际情况设定相应的加力值。治疗完毕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进行效果评估。

1.3 观察指标:①治疗后6个月,采用X-线测量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②在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采用X-线测量头影数据指标,主要包括上下颌测量值:OJ、OB、U1/L1、MP、SN,上下颌改变特征值:SNA、ANB、SNB、Z角;③治疗后6个月,采用吸光度法测定咀嚼效率:所有患者口中咀嚼5g皮熟花生30s不吞咽,用蒸馏水漱口后,将食物吐出,于1 000ml烧杯中,加蒸馏水定容置1 000ml,搅拌1min,静置5min后,用刻度吸管吸取烧杯上1/3处悬浊液5ml于比色皿中,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吸光度,该吸光度即定义为咀嚼效率;采用咬合压力测试仪测定咬合力:开启Tee-Tester咬合压力测试仪,患者端坐,双眼平视前方,下颌牙列与地面平行。患者紧咬合3s,重复5次,每次间隔10s,从自然闭口做正中咬合到紧咬合有不适感为止。取5次咬合压力的平均值作为咬合力最终值;④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6个月内,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所有测量数据均由同一位医生采用同一设备获取。

1.4 临床疗效评价:按照文献[4]报道的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显效: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均发生明显减少,没有不适症状的出现;有效: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均发生一定的减少,有不适症状出现;无效: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均未减少,有较多不适症状出现;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治疗前后测量数据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为9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736,P=0.012),见表1。

2.2 两组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的比较:对照组的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分别为(6.28±0.65)mm、(4.58±1.44)mm、(29.60±9.43)?,观察组的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分别为(3.87±0.29)mm、(2.47±0.76)mm、(13.25±6.92)?;观察组的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均明显小于对照组(t=5.724、4.809、6.115,P=0.000、0.000、0.000),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头影测量数据指标的比较:治疗前后头影测量数据指标的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Kappa=0.506,P<0.001,提示治疗前后的测量结果存在一致性。治疗前,两组的头影测量数据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OJ、OB、U1/L1、MP、SN、SNA、ANB、SNB、Z角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的OJ、OB、U1/L1、MP、SN、SNA、ANB、SNB、Z角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t=4.917、5.114、6.528、4.571、4.463、3.886、4.055、5.204、5.306,P=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见表3。

2.3 两组咀嚼效率、咬合力的比较:对照组的咀嚼效率、咬合力分别为0.54±0.30、(98.52±31.55)N,观察组的咀嚼效率、咬合力分别为0.65±0.44、(133.46±40.19)N;观察组的咀嚼效率、咬合力均明显大于对照组(t=2.753、4.169,P=0.008、0.000),见表4。

2.4 不良反应情况:对照组患者中发生炎症2例、软组织轻度水肿4例、不舒适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2.50%;观察组患者中发生软组织轻度水肿1例、不舒适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053,P=0.000)。

3  讨论

错牙合畸形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口腔疾病。在正畸治疗过程中,需要施加一定的力量以帮助牙齿移动到设定的位置,该力量显然会产生反作用力,而能否对抗不利的反作用力是正畸治疗成功的关键[5]。近年来,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因为其具有以下优点:①种植体支抗的体积较小,对植入部位的选择比较灵活,对患者的创伤比较小;②手术操作比较简单;③可以随时进行加载;④患者的异物感不强;⑤穩定性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6-7]。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的用途根据其植入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如:推磨牙向远中、增加支抗、压低牙齿、牵引埋伏阻生牙、牵引错位、打开咬合等。根据患者不同牙齿情况选择合理微型种植体支抗种植,临床效果较好。本研究发现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模式对口腔正畸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8]。

口腔正畸治疗的重点在于恢复牙列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畸形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磨牙位移、上中切牙倾角差和上中切牙凸距差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下颚测量值以及上下颚改变特征值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微型种植体支抗修复后的稳定性更佳,牙齿畸形矫正改善较好,同时也有效提高了治疗后咀嚼功能。种植体的选择力上,应考虑种植的时间、种植体长度以及患者牙齿根的形态情况,所以种植的稳定性是最重要的。因而,根据检查的结果对微型种植体进行适当选择,在对患者进行手术过程中要保障骨质与种植体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从而有效减轻对骨质的伤害,而且较长的种植体支抗也提高抗荷载力[9-10]。国内学者研究表明[11-13],将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患者中操作相对简单,患者具有较强的舒适感,并且治疗时创伤相对较小。通过微型种植体支抗能发挥良好的支抗作用,能在短时间内施加外力,并且微型种植体支抗植入过程中患者配合相对较少。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能达到良好的正畸效果,通过施加适当的承载力避免钛钉发生移动或移位,治疗过程中并不会增加牙齿移动风险,发挥良好的固定作用。同时微型种植体支抗植入时受到的限制相对较少,避免植入过程中受到空间与施力的约束,使得手术难度大大降低,从而能保证手术安全性。本研究得出同样结论。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软组织轻度水肿和不舒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相对于常规治疗,不良反应较低,结果与报道相符[14-15]。

综上所述,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种植的稳定性强,且能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兆社.成人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4,23(22):1908-1911.

[2]郭秀丽.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10(6):70-71.

[3]李伟,姚毅章,赵国廷.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成人口腔正畸中的应用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5):103-104.

[4]李杨,马盛男,张帆.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43(2):232-234.

[5]周欣荣.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6, 17(7):68-70.

[6]高菲.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39(1):35-37.

[7]温秋平.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 25(7):1255-1256.

[8]孟庆芳,胡西娜尔·艾尼瓦尔.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6,3(13):3-4.

[9]杜申钊,徐姗.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7):1217-1218.

[10]李薇,于世德,文静,等.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稳定和安全性[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7,4(16):16-17.

[11]刘启明.微种植体支抗矫治成人轻中度骨性前突的临床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 2017,26(5):43-46.

[12]班杨杰.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进展[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6, 3(10):16-17.

[13]秦芳,余国建.微型种植体支抗措施对口腔正畸治疗患者的L1-MP和U1-SN水平及切牙角度的影响[J].浙江创伤外科,2017,22(1):154-156.

[14]王利辉.成人口腔正畸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2016, 36(8):93-94.

[15]郭丽娟.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对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7,4(7):28-29.

[收稿日期]2018-10-18

本文引用格式:梁振耕,谢奇,郝春波.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中国美容医学,2019,28(8):122-125.

猜你喜欢

正畸治疗安全性有效性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Ⅲ类颌间牵引在安氏Ⅲ类错矫治中的应用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