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综述

2019-08-22林浩涛

卷宗 2019年21期
关键词:人事制度事业单位改革

摘 要:事业单位改革是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顺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培养市场主体,培育市场竞争的关键举措之一。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作为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础制度之一,是各个管理机制运转的逻辑前提,因此改革工作离不开人事制度改革。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1 传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

传统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主要是指有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录用、调配、选拔、聘用、考核、分配等工作的法规政策和规范性文件。作为国家干部人事管理制度组成部分,有其特殊的天然属性(缺陷):

1)行政化,事业单位具有对政府机关的依附性,一直以来,政府既是事业单位的举办者又是管理者,导致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时过于依赖政府部门的照顾和行业政策的保护,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事业单位人事工作也主要采用行政化的手段进行管理,比如由国家编制管理部门核定其单位规格和编制数量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岗位设置管理、人员编制的使用接受上级主管机关和国家人事管理部门管理且人事调配录用须经审批、主要人事任免由上级主管部门实施、考核评估工作以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为纲,人员的流动由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等等。

2)粗放化,大部分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活动仅定位在事务性执行层面,缺乏主动性,操作方式无针对性,操作程序非标准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2号)虽然解决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无专门法律可依的问题,但其中针对每一环节的规定仍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比如聘用合同管理环节,仅规定“初次就业的工作人员与事业单位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3年以上的,试用期为12个月。”,却并未区分其中所指“初次就业”的概念,导致执行过程中判定随意(既可将大学应届毕业生报到参加工作认定为初次就业,也可将社会人员竞聘到本单位参加工作认定为初次就业),实施程序流于形式(甚至是不签订聘用合同)。

3)碎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设计多是单个项目进行,缺乏系统规划,由于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分立较多的渊缘,导致缺乏对事业人事管理的系统性规划,即各个工作模块和环节的配套未能协调打通。比如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长期以来囿于国家政策法规有关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待遇的管制无法真正实现与工作人员的业务绩效充分挂钩,摆脱“大锅饭”分配,收入分配制度不仅涉及到收入分配工作专业性的设计,同时也受到岗位设置、绩效考核、社会保险等其他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相关领域的影响,若各领域各自进行缺乏协调互补的,将大大削弱管理效果。

此外,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还面临着运转效率低下、既得利益格局难以打破的困境,制约着事业单位的正常发展。因此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进行改革,是落实事业单位社会职责,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客观要求和必要之举。

2 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历程

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从1978年起至今主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首先是初步探索阶段(1978至1987年)。主要改革内容为恢复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即职称评审),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即职称评聘分离),适当下放人事管理权限以扩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自主权等。

其次是逐步推进阶段(1987至1993年)。主要改革内容是进行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实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辞职辞退制度等。

再次是深入探索阶段(1993至1998年)。主要改革内容是改革人事管理制度以使其适配市场经济改革,同时将传统的干部人事管理调整上升至人力资源开发上来。期间,在1996年颁布的《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探索指明了方向。

最后是加快推进阶段(1998年至今)。推行聘用合同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是这一阶段的主要改革内容。此阶段重点转换了用人机制,建立了适合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方式。

3 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主要内容

3.1 通过分类推进改革举措,为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1)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进行分类管理。将现有事业单位按照社会功能,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

2)对公益类事业单位进行分类管理。从事公益服务,继续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的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等不同情况再进行具体划分。以广东省为例,公益类事业单位细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公益三类事业单位。

3)对事业单位内部各类人员进行分类管理。改革后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方式将从以往的身份管理转换为岗位管理,分别在三类岗位上任职: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国家对确定三类岗位的通用类别、岗位间等级结构以及岗位内部各级别结构、岗位基本任职标准等基础性要求对事业单位三类岗位进行宏观管理。各事业单位根据国家政策法规要求,在不突破地方有关规定的前提下,结合本单位业务情况以及发展规划,对三类岗位具体的任职条件、职责任务以及考核标准进行微观管理。

3.2 全面推行岗位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

为了尽快实现岗位管理制度全面步入正轨,需要增强分类指导,岗位结构不断的得到优化,形成动态的管理机制,进而推进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

3.3 推进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改革

事業单位与职工之间应该明确有关的权利和义务,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之上,签订聘用合同。此外,事业单位新进的员工除特殊性人才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破除终身制、铁饭碗,探索从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从行政管理转变为法治管理,从静态管理转变为动态管理,从国家用人转变为单位用人,从固定用人转变为流动用人的用人机制,是有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结果应该是构建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并且顺应中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探索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正是为组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广泛的工作分工中的合作提供一个高效运转的机制框架,从而提升事业单位的整体绩效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国公共事业发展以及公共产品供给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文红.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研究——以山东省为例[D].山东:山东大学,2012.

[2]彼得·德鲁克.非营利组织的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12.

作者简介

林浩涛(1986-),男,汉族,广东揭阳人,硕士研究生,经济师,研究方向:组织发展、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人事制度事业单位改革
《当代中国人事制度》出版发行
改革之路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