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标语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研究
2019-08-22万亚男
摘 要:校园标语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高校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校园文化。审视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为视角的校园标语建设的现状,挖掘校园标语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独特作用,即宣教引导、思想教育、道德培养、情感陶冶等育人功能,为校园标语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进言献策。
关键词:校园标语;育人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金项目:2017年度江苏师范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一般项目“校园标识标语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与塑造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17YXJ09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1]标语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媒介,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通过校园标语耳濡目染的熏陶影响,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道德信仰,外化为其自觉言行。
1 基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视角检视校园标语建设
“标语是发挥宣传鼓动作用的短句”[2],起源于夏朝,兴盛于“文革”时期,在革命年代意义显著,至今仍然是重要的宣传教育方式。校园标语主要运用在校园里,并非是词句的堆积,也不是出现在校园里的所有文字,而是包含激励、引导等教育功能、以条幅、告示牌等形式在校内进行宣传的语句,目的在于培育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校园标语是对学生进行隐性教育的载体,是校园文化的凝练与反映。
各大高校都把校园标语管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将其当做良好校风、学风建设的载体,成效颇丰。基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视角检视校园标识标语,尚存不足之处。笔者以江苏某大学为例,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式,获取该校的校园标语建设情况。从调研结果来看,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部分学生对校园标语的关注度不够,他们对于标语上宣传的内容及传播的思想缺乏兴趣,虽有部分学生仔细看了标语内容,但也只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了解,一段时间过后,相关内容逐渐淡出记忆。第二,大部分学生普遍关注的还是宣传文化内容的校园标语,对宣传政治内容的标语关注度不够。此外,核心价值观各领域的内容在标语中出现的频次也有一定差别。第三,标语被模式化,不少标语形式刻板,内容不够活泼,缺少学校特色,缺乏传播力、感染力。
为调查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及践行情况,设计《校园标识标语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与塑造的影响》调查问卷。共发放367份,回收363份。调查显示,超过90%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十分了解,仅有不足10%的学生对此不甚了解,这表明在学校的宣传教育下,学生对其有一定了解,但是认知程度不够深刻。在分析宿舍、考场等场所的标语对大学生的影响时发现,校园标语对学生文明、诚信、友善等品质的形成具有一定作用,但也存在少部分学生对标语视而不见的情况。在问到“是否将标语中传递的核心价值观内容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时,超过70%的学生表示存在不同程度的“说到做不到”狀况,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对核心价值观仅仅处于“认同”阶段[3],知行脱节情况明显。
2 校园标语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独特作用
校园标语是校园文化的独特载体,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理想信念、外化为自觉行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1 宣教引导作用
大学校园标语是对学生进行宣教引导的有效工具,承载着政策理念、校园精神等内容,以一种简明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师生,引导他们学习并践行某种精神文化。大学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对他们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阶段。校园标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革命战争年代,校园标语主要通过大字报、横幅、演说等形式传播,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革命斗志;建国后,国家及学校通过标语向学生传达政策及教育思想,引导学生投入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广播、互联网等媒介日益成为主流宣传工具,标语的呈现载体逐渐多样化。校园标语反映了不同时期国家对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时至今日仍作为一种重要的宣传工具,是政策及教育理念宣传的重要载体。例如,“加强诚信教育、培育诚信观念、弘扬诚信风尚”是宣传价值观中的诚信内容,“文明餐桌”强调文明的价值等,这些标语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中获得思想认知和行为引导,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添砖加瓦。
2.2 思想教育作用
校园标语的内容呈现方式较为感性,思政理论课的知识传授更为理性,两者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只有24字,但是极具概括性,要想将其内化为学生的信念、外化为具体行为,需要实现内容的具体化,强化其对大学生的感染作用。思政理论课通过系统的知识传授,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及价值,增进学生对具体内容的认知认同。
认知只是教育的第一步,将学到的内容落实到行动中才是最终目的。大学校园标语的思想教育功能是指利用标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知情意信行的教育过程。“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4]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十分重要。标语中蕴含着何为正确做法的内容,引导学生将这些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例如,“恶语不出口,苟言不留耳”劝诫学生要文明礼貌,“心灵在荡涤,梦想在启航”鼓励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这些良好行为方式的养成,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工具,校园标语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教育学生努力学习、踏实做人、养成正确三观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它教育学生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渐感悟,将具体认知转化为道德情感,进而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2.3 道德培养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道德素养塑造的思想基石,良好的道德认知、情感及行为能够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5]大学是青年学生道德养成的重要时期。从“忠、孝、廉、节”到“五讲四美三热爱”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标语一直发挥着道德培养的作用,将国家、学校对学生的要求简明准确地表现出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重视校园标语建设的大学会将核心价值观纳入建设规划,落实到标语制作的各个步骤。校园标语涵盖范围广泛,包含传统美德、生态道德等内容,在学生良好品德养成的过程中发挥感染教育作用。校园标语教导学生发扬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新中国成立初期,“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号召学生要艰苦樸素、吃苦耐劳。如今,“光盘行动,拒绝中国式‘剩宴”等标语以一种新的方式劝诫学生要节约粮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日益强烈,生态道德逐渐成为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环保的标语逐渐出现在校园中。“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创建绿色校园、给美丽中国加分”等标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念,保护自然环境。
2.4 情感陶冶作用
校园标语采用的是隐性教育的方式,更能为学生所接受。隐性教育即指教育者将教育内容融入教育环节里,促使受教育者在无意识之中获得某种知识,进一步融入自己的言行之中的教育方法。校园标语的教育方式与思政课的课堂教学不同,后者是以系统化教学方式开展的显性教育,教育目的明确,内容更具学理化,因此也会相对较为枯燥,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相比之下,校园标语诉诸于情感激励、鼓舞和感染,以学生所乐于接受的话语表达方式,在陶冶学生情操的无形之中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其中。
设计良好的校园标语不但能够起到引导教育作用,还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这种审美陶冶功效主要体现在校园标语的内容和形式上。在内容上,大学校园标语追求个性、体现创意,使用夸张、比喻等手法,使得内容更具感染力。例如,“有人说X学院的学弟帅学妹美,我想了一晚上,究竟是谁走漏了风声。”、“我运动、我提高、水桶能变小蛮腰”。这样的标语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在无形之中传递教育内容。在形式上,标语讲究对仗工整之美。例如,“不加油,西风叹瘦马;不追寻,岁月损黄花”、“安全校园逢盛期,莘莘学子迎佳音”等等,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学生在获得情感陶冶的过程中淡化自身的受教育者角色意识,[6]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内容、获得教育、形成价值认识,朝着教育目标的方向转变,建立起符合核心价值观要求的个人价值观。
3 基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标语建设策略
3.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
检视校园标语建设的各个环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标语的制作、使用之中,丰富标语的内容,积极抵制将不良内容融入标语。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净化校园文化环境,弘扬主旋律,彰显校园标语的思想性、引领性。此外,还要统一规划,建立高校党委领导下的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协调机制,统筹规划标语的制作、投放以及更换频次,推动校园标语建设更加系统化、科学化。
3.2 充分发挥校园标语的隐性教育功能
校园标语是具有隐性化的教育要素,它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校园里营造一种具有特定教育目的的文化氛围,影响人的情绪、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引导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无意识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抽象,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因此,要将其初步转化为学术话语,再进一步转化为形象生动的日常话语,使得校园标语的内容更加“接地气”[7],充分发挥校园标语的育人作用。
3.3 不断丰富校园标语的载体
正确认识“90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以科学的内容、生动的表达、丰富的载体来教育青年、影响青年、引导青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更加迅捷。将一些体现高校校园精神、人才培养目标的标语通过微博、微信、网站等网络载体进行传播,拓宽标语的传播渠道,实现宣传阵地全覆盖。针对高校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设置不同主题的标语内容,使其既凸显形式上的个性,又保持育人上的共性。
参考文献
[1][5]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002).
[2]刘建明.宣传舆论大辞典[Z],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886.
[3]柯健,殷梅霞.广东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程度调查分析[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2):59.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1.
[6]殷梅霞.基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4):15.
[7]李辉,任美慧.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生活维度[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2):18.
作者简介
万亚男(1992-),女,江苏连云港人,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