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问题及相应对策

2019-08-22吴杨

卷宗 2019年19期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医院档案档案管理

摘 要:医院档案管理是国家档案事业范畴的基本构成部分。相对经济、科技、人事等档案管理而言,“医院档案”的管理水平长期处于较低档次,这不仅与我国庞大的医疗市场规模不相匹配,同时也严重阻碍了我国医疗产业现代化发展,导致医疗档案信息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被严重削弱。本文基于新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需求,探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从宏观角度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医院档案;档案管理;以人文本;全生命周期

1 主、客体视角下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性

一方面,主体视角下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性。所谓主体,包括医院及相关医疗机构为代表的档案管理执行者,新形势下我国医疗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医院作为社会主要医疗服务机构,其工作负荷在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客体视角下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性。所谓客体,主要是指医院档案的服务对象(以患者为主),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医院档案发挥着更高的经济价值,微观层面它可以为患者提供精准的病历信息、病史追查,为医疗纠纷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缓解医患矛盾,宏观上它可以为医疗事业科学规划、决策提供参考,为医学科研工作提供丰富素材,整體上关系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新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问题分析

以下从宏观角度分析新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以病为本的档案管理思维造成严重的信息孤岛

“以病为本”是当前我国大多数医院档案管理的“通病”,其表现为,根据病患当前疾病情况建立“临时性档案”,在结束治疗之后,档案交付患者或直接丢弃,病患再次入院治疗过程中重新开启建档,由此形成一个低效率的“档案循环”。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过程中大量宝贵的医疗信息会失真甚至丢失,临时建档又会导致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如治疗方案、体检数据、病史资料等),不仅医院要进行重复劳动,也导致病患面临较大的经济负担。

更为严重的是,新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在“以病为本”的思维下,难以有效地推动现代化建设。例如,临时性档案大多以纸质或部分电子化形式存储,“人机混合”的档案生成途径容易造成系统对接障碍,如“门诊”、“缴费”、“住院”、“医学检验”等各部分形成的数据,难以通过统一、完整形式交付,各部门之间形成“信息孤岛”;此外,一些规格较高的大型医院(如三甲医院)虽然引进了较为发达的医疗管理系统,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但由此所形成的档案内容却被封闭到医院内部,与其他医院及医疗机构、主管部门之间的共享程度不足,在“以病为本”档案流转过程中,同样无法完全发挥档案管理的价值。

2.2 各自为政的档案管理方式造成权责范围不明确

宏观层面,我国医院档案管理表现出较强的“各自为政”现状,不同医院在档案管理模式构建中,都会采取更适合自身的方式。诚然,这与国内医院档案管理匮乏统一、规范的标准制度有关,但更核心的问题在于,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不强,尤其是领导层没有认识到档案价值,操作中仍以“经验主义”为指导原则。现实中,医院档案管理部门的设计是位于“办公室”之下的,除了病历档案之外,还包括设备、基建、人事、会计、科研等诸多方面,分别有不同的部门负责,即在同一个医院组织结构下形成了多部门管理档案的现象,这很明显是违背《档案法》关于“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要求的,档案信息、数据、实物等分散管理,一旦发生丢失或损坏,难以确认权责问题,最终给国家、医院和患者造成损失。

2.3 人才观念的落后导致医院档案管理的后劲不足

现阶段,我国医院档案管理部门在人才吸纳中,表现出一系列的弊端,较为突出的是人才专业性不足、稳定性较差、缺乏人才队伍长远思考。其中,“专业性不足”意味着大多数从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并为经历专业的档案知识学习、培训,例如,医院通过社会招聘的形式,吸收一些“半路出家”、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人员,补充到档案管理部门中,此类人才往往不具备高水平的档案意识,其工作认知仅为“输入”、“统计”、“打印”等浅显内容。而“稳定性较差”的表现,更多源于医院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视不足,由于档案部门并非创收部门,在员工薪资待遇、岗位晋升、相关福利等方面给予不足,发生“跳槽”的现象十分普遍。

3 新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相应对策

3.1 树立“以人为本”思维、打破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孤岛

将现有“以病为本”思维扭转为“以人为本”思维,可以有效破解医院档案“临时性”的弊病,无论是针对外部病患还是内部工作人员,在新建档案中遵循“一次识别、终身有效”的原则,有利于医院档案中信息、数据的完整性建设。基于发达国家医院档案管理经验来看,这一做法可以有效缓解社会医疗资源不足、共享信息孤岛等问题。例如,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电子健康档案(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简称EMR)实践,通过对国民个人医疗档案的“唯一性”建设,形成了各医疗机构、科研机构、保险机构等跨平台操作,便捷地实现了资源共享。通过这一举措,保障了医疗保健质量、减少医疗事故机率、降低医疗成本支出,这对于我国新形势下“全民医保”规划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国家负责顶层设计,卫生部门负责全国性的电子档案平台建设,各省、市、区医院完善组织内介入系统,并积极对接科研、保险、教育等相关机构。

3.2 以“互联网+”创新理念、促使医院档案管理规范化

“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业态,对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战略性影响,“互联网+医院档案管理”是新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迈入“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加大医院档案管理硬件投入,构建医院档案管理“生态系统”,例如,在医院各职能部门中普及数字化终端设备,加强档案电子化程度,在档案部门中配备高规格保护设备。另一方面,要加强医院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建设,引进“大数据”管理理念,例如配置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分析预测软件等,实现档案价值的深度挖掘。

“互联网+”理念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实践,对于传统医院档案管理思维、行为具有颠覆性功能,全程电子化、数字化、智能化处理机制,促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同时,“互联网+”也实现了跨越时空,“远程医疗”成为可能,例如通过远程设备进行异地会诊、医疗救援、健康讲座等,扩大了医院档案的内容来源。

3.3 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建立“梯队模式”档案管理队伍

现阶段而言,医院档案管理人才的获取将更多地依赖社会供给,包括高校专业教育、成人网络教育、个人进修等方式,短期内无法实现医院档案管理专业人才的大规模培养。基于此,医院可从自身角度出发,投入一定的资金和人力,通过“外部引进、内部培养”的形式,打造属于自身的档案管理人才梯队,保障人力资源的稳定。

整体上,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之后,更加强烈地依赖信息技术展开各项管理工作,“数据”、“网络”、“系统”等一系列集成性资源,成为提升人类管理现代化水平的主要动力,由此衍生而出的“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概念,不仅对医院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也进一步暴露了原有缺陷和不足,亟待完善有效的相应对策,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焦钧.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建议[J].档案管理,2018(04):96.

[2]黄晓映.医院数字档案室建设现状与改进措施[J].浙江档案,2017(12):66.

作者简介

吴杨(1982-),汉,女,重庆人,研究生,馆员,研究方向:档案管理。

猜你喜欢

全生命周期医院档案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互联网环境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思考
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探析医院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策略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