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纪实摄影视角下的公安形象研究

2019-08-22赵阅书

法制与社会 2019年21期

摘 要 网络平台的迅速兴起,给公安宣传带来巨大挑战。如何借助网络平台,加大公安形象的宣传力度值得探究。以纪实摄影为手段,以记录生活现实为主要诉求的摄影方式,将公安作为纪实摄影的主题,探究纪实摄影视角下的公安形象。试图从记录真实性、运用不同视角、强调捕捉瞬间三个方面分析纪实摄影对树立、宣传公安良好形象的作用;总结通过激发摄影者的主观能动性、加强纪实摄影的连续性进行公安纪实摄影的措施,从而树立、丰富公安形象,增进人民群众的理解,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以促进社会治安稳定和谐。

关键词 纪实摄影 公安形象 警民关系

基金项目:江苏省哲学社科项目:基于纪实摄影的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8SJA0583)。

作者简介:赵阅书,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刑事技术。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304

近些年随着摄影技术的快速发展,摄影成为了人类获取视覺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逐渐走向视觉化。摄影的宣传力、社会影响力日益凸显。在19世纪后期到20 世纪前期发展起来的社会纪实摄影就是通过照相机来关注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起到影响社会发展的作用。目前,运用纪实摄影反映弱势群体的研究较多,姚坤泽分析了纪实摄影对社会边缘人的影响,探讨在我国当代社会的语境下社会边缘人面临的命运,纪实摄影如何表征社会边缘人及社会意义等问题;朱净儒以煤矿工人为例,分析了社会纪实摄影的作用及影响;闫军等分析论证了纪实摄影的社会价值,证明了纪实摄影的社会力量、传播力量以及新形势下的价值导向。由此可见,纪实摄影这一传播方式可以反映多种题材的影像,并且具备较为强烈的社会反响。李恒等研究在自媒体环境下警察形象的宣传,证明塑造良好的警察形象是加强警民融洽的有效手段;而目前运用社会纪实摄影(简称纪实摄影)宣传公安形象的研究尚未提及。因此,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以“苏州太仓安保”为主题的纪实摄影为例,分析、探讨纪实摄影在宣传公安形象、警务工作方面的正面作用,从而达到促进警民关系和谐发展的目的。

一、纪实摄影与公安形象

(一)纪实摄影的概念

纪实摄影记录这个时代的社会景象,它的焦点是人与人的关系。它运用影像描写人类的各种制度,家庭、教堂、政府、政治组织、社会团体、工会等。它不仅展现它们的表面形象,同时还刻意揭示人们的活动方式,接受生活的方式,表示虔诚的方式,以及影响人类行为的方式。概括说来它是以记录生活现实为主要诉求的摄影方式,素材来源于生活和真实。具体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生活纪实,二是社会纪实。纪实摄影最基本的特点,首先是以人为主线,讲述真实的故事,其次是再现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并在此基础上展现摄影者的个人思想情感。如社会纪实摄影,以反应社会问题、关注弱势群民体,包括饥饿、贫困、疾病、战争等社会题材为主的,以期引起世人的关注,进而推动社会改革和发展的纪实摄影。这就需要摄影者有敏锐的洞察力、正确的价值观,再配以摄影技巧,才能引起社会关注和受众的共鸣。

对于以公安为主题的纪实摄影其实是生活纪实和社会纪实的综合体,以警察为主线,既表现了警察真实生活工作的一面,又让社会大众能进一步了解公安工作的艰辛,树立正面的公安形象,从而增进警民沟通,促进警民关系发展。

(二)公安形象的作用

公安形象对于公安文化建设、建立维护和谐警民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谐警民关系是公安民警与所在地方、区域的各类机关、组织及广大人民群众之间,建立了常态化的、良性互动的管理工作机制,公安工作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公安民警形象受到广泛赞誉和认可,警民间关系融洽、互惠互利,促进社会治安稳定及社会和谐。公安形象代表着公安队伍,展现着警察在警务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以及工作方法等,公安形象建设有助于群众更深入更全面地认识警察在警务活动中的任务。而对于现在的网络读图时代,纪实摄影正是对宣传公安形象,促进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

网络的普及给纪实摄影提供了快速传播的平台,移动端、电脑端等各类网络平台发展迅速,形态愈加复杂多样,一定程度上对公安的宣传能力和水平提出挑战,同时对于纪实摄影,这是比传统媒体具有更大传播优势的阵地,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的兴起给了纪实摄影更大的空间,纪实摄影的传播实现了常态化,碎片化,随时可以阅读的便利也给了纪实摄影更多与社会、与受众交流的机会,与受众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建立联系。

以公安形象为主题的纪实摄影,以警察为拍摄主体,以警务活动为拍摄客体如实反映警察的精神风貌,以及人们难以见到的独特的警务文化氛围是构建警民关系的方式之一,是见证者最不可忽略的价值所在。公安民警的各项警务工作必须建立在良好的警民关系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开展。

二、纪实摄影中的公安形象:以“苏州太仓安保”为例

2018年11月初,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召开。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接安保任务,对进入上海的过往车辆进行排查,确保通往上海一切车辆及人口的安全,维护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安全秩序,保证会议顺利进行。在纪实专题摄影“苏州太仓安保”创作过程中,立足于安保过程,以宣传和记录为目的,欲求通过真实客观的现场,以真情实感让群众了解警察、了解人民卫士的日常工作,从而引人思索。

(一)记录的真实性,宣传保民平安

纪实摄影的真实性主要体现在拍摄场景的真实性和拍摄主体的真实性,通过摄影者的视角将人民警察的宗旨日常化,贯穿于打击犯罪、维护稳定的主业,体现在服务百姓,保民平安的每一个细节。可运用“大面积”强化主体,使主体所占面积大于其他物体,从而将主体从环境中凸显出来;在表现执勤民警检查卡口过往车辆时,运用近景拍摄手法,确保主体突出的同时又有细节的表现,民警仔细核对身份信息展现出工作的一丝不苟,向社会大众传递着在和平年代,有这样一支队伍守护一方平安的情感信息。

(二)运用不同視角,体现工作艰辛

由于特殊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的涉密性,导致公安工作对于社会大众来说存在一定距离。因此,群众对于公安工作的不理解和抱怨也时有发生。此时,摄影者应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摄影者在拍摄前应深入了解公安工作或者摄影者由公安队伍中的一员承担,才能深刻理解公安工作,从而可以准确选取时机、角度,避开公安工作涉密的一面,寻求另一个侧面进行拍摄。

在拍摄安保工作时,抓住一个背影,一个细节都可以衬托和记录公安民警真实生活的影像,这些侧面的呈现,带给人们以更多解读的可能,促使群众深层次解读公安工作的不易,感受到公安民警对公安工作的执着和那份不可亵渎的尊严。这比直白、刻意的拍摄人物正面的、高大的形象更能引起共鸣,这就是摄影“一图胜千言”的魅力。

(三)强调瞬间的捕捉,建立沟通桥梁

布列松将“决定性瞬间”视为摄影的生命。他说:“如果快门是在决定性瞬间按下的,就会本能的赋予画面栩栩如生的生命,如果不能把握这个瞬间,你的照片既没有内容,也没有形式,也就没有了生命力”。

捕捉瞬间,能够定格动态影像所不能突出表现的细节,能够突出表现大众不易发现的细节特征,更能有效的传达思想感情,引人思索。那么捕捉瞬间这种特殊的拍摄方式是对摄影者基本素质及综合处事能力的考验,拍摄者亲临现场,不干扰被拍摄对象,不改变现场环境和现场气氛,这就是瞬间思维,瞬间判断,瞬间构图,瞬间拍摄。通俗的说就是凭直觉,而这种直觉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敏锐的洞察力,文学的积累,技巧的积累,对拍摄对象感悟的积累。

在拍摄安保工作时,借助夜幕的衬托,手电筒的光线和民警认真的目光显得格外醒目,眼神是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眼神的捕捉似乎给观者一颗定心丸,年轻的面孔,笃定的目光激起观者内心一丝的温暖和感动。摄影者要善于捕捉眼神和面部表情,以及表情背后的品质,由此引起共鸣,这就是纪实摄影的作用所在。

三、运用纪实摄影宣传公安形象的主要措施

(一)激活摄影者的主观能动性

一是提高宣传意识。现如今,摄影设备迅速发展,可以说硬件条件充沛,摄影者除了适时的运用摄影设备之外,还需要熟练的摄影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激活摄影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宣传意识,主动观察、随时记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二是具备社会责任感。以摄影者独特的视角和对公安工作的感悟记录的影像必然是生动的,因此,摄影者需具备社会责任感,努力通过影像宣传“警爱民,民拥警”的和谐警民关系,使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警察对人民的热爱。三是深入了解公安工作。对于以宣传、记录公安工作和形象的纪实摄影,摄影者可以是专业摄影师、新闻工作者,在进行以公安为主题的拍摄时,需要深入了解公安工作,走进民警的日常生活,才能拍摄出鲜活、生动的影像;而摄影者中更多的是公安队伍中的一员,是被拍主体的战友,是摄影活动中的中坚力量,因为他们对公安工作有更深的感悟,只要从全局性出发,主动适应新形势、充分运用纪实宣传再配以摄影技巧,促使这些静态影像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因此,拍摄者对公安工作、公安形象研究的深入程度,决定着作品的内涵深度。

(二)加强纪实主题的连续性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人民群众的支持从来都是最大限度发挥公安职能作用的不竭动力,群众只有对公安工作的理解才能支持公安工作,因此只有进行正面宣传和沟通,如“警营开放日”“群众走进警务室”等活动才能体会到公安工作的流程及艰辛;又如借助网络平台传播正面形象,让人民群众真正了解并理解公安工作,才能实现和谐警民关系的目标。因此,以“苏州太仓安保”工作为主题,以“公安形象”为主体,以纪实摄影作为传播媒介,做一个长期的、连续的纪实,整体记录警务活动,定期更新成为新时期大众关注的焦点,可以最大限度的表达并宣传公安形象,这也是构建警民关系的新路径。

四、结语

社会发展离不开同情、理解和关怀,和谐警民关系离不开宣传,在警民关系中,警方始终是起主导作用。在纪实摄影过程中,既要宣传公安正面形象,又不可回避的记录公安工作中的不足。因此,纪实摄影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沟通的桥梁,又是监督的利器,让纪实摄影做人民群众的眼睛,督促公安队伍时刻保持良好形象,从而达到和谐警民关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姚坤泽.纪实摄影与社会边缘人--在当代中国语境下探讨纪实摄影的社会角色[D].复旦大学,2013.

[2]朱净儒.纪实摄影视角下的煤矿工人影像探析[D].山东艺术学院,2018.

[3]闫军.新闻纪实摄影的社会价值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7(15):186.

[4]刘熠煊.纪实摄影的社会价值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7(23):164-165.

[5]李恒,周密.打破“刻板印象”——自媒体环境下的警察形象再塑造[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7(6):59-63.

[6]贾清.影像的力量——中国纪实摄影视角下的弱势群体影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5.

[7]宫毅,徐海晋.警民关系建设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2-5.

[8]符冰.新媒体时期纪实摄影的传播方式及效果研究[J].视听,2018(12):198.

[9]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思想的眼睛-布列松论摄影[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