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音广场

2019-08-22

环境 2019年8期
关键词:分类垃圾标准

关键词:垃圾分类

摘 要:继上海出台法规实行强制垃圾分类后,北京、成都等地也陆续进入“强制时代”,但垃圾分类标准与上海并不完全一致。近期,垃圾分类相关话题在网上持续引起热议。网民对垃圾分类普遍表示支持,但在具体执行中引发的讨论,也值得关注。

推广垃圾分类要动真格,

更要有规范

垃圾分类动真格值得点赞,但不能忽视执行过程中造成的生活困扰。比如,有的地方推广扫码扔垃圾,但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个人隐私与公共事务之间的越界;有的小区投放时间限制太死,早出晚归的上班族无法按时按点倾倒垃圾;更不用提不同城市垃圾分类标准不一,好不容易养成的习惯到了另一个地方需要从头再来……这些现象都说明,垃圾分类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较真碰硬,关键还得循序渐进。从“你是什么垃圾”的网络段子,到“吃饭10分钟,分类半小时”的日常吐槽,再到“干湿垃圾”的品类之争,可见垃圾分类是一场从理念到行动的全方位变革,需要付出相当的认知、沟通和执行成本。只依赖志愿者短时间的提醒远远不够,单靠强制手段集中推行也不现实。让参与主体更加多元、更加广泛,才能更有效果。比如,厂家可以在商品包装上添加垃圾分类建议;再比如,将垃圾分类的理念浸润到教育当中等等。

说到底,垃圾分类既需要细密周全的考虑,也需要灵活人性的执行。从上海到全国各地,有经验也有教训,有掌声也有怨言。比起简单的通知和要求,规范标准统一、更多主体参与才能营造出可持续的氛围。

垃圾分类“一地一标准”,

谁能“拎得清”?

7月1日,上海的垃圾分类新政已经启程,其他省份也将陆续进入“强制时代”。上海阿姨能够做到“拎得清”,我能做到“分得清”吗?每天站在垃圾箱旁边的志愿者都在坚守一个原则:垃圾分类要严格,你若分清我便休。被垃圾分类“逼疯”,继上海之后将成为许多地方市民的常态。

万事开头难,标准需统一。上海市最严垃圾分类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而新出台的北京市垃圾分类则分为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及可回收物。由此可见,不同省市垃圾分类标准并不完全一致。不同标准的垃圾分类给本来就是“零基础”的市民增加学习成本,并且易在执行过程中造成混乱。何况现在是高度流动的时代,人们辗转各地,面对不同的垃圾分类标准难免犯迷糊。垃圾分类既是举国行为,便当统一标准,从而利于全面推进。

统一标准还有利于长期坚持。垃圾分类应进入学校教育内容,从小抓起,从简单学起,逐步提高全社会垃圾分类的能力。为便于学习,应制定一套统一标准、接受度高、可操作性强的垃圾分类标准,不仅能够促使国民愿意去学习,有能力去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垃圾分类的长期实施。

“容易分”是“分得清”的前提,也是“坚持分”的动力。为此,制定一套统一的标准势在必行。

【微言微语】

@姣姣:做起来总比原地不动强,垃圾分类肯定是必须要实行的,只要大家逐步养成这个习惯并且教孩子们从小有环保意识,我相信以后就会看到垃圾分类后的效果的。这是千秋万代的大事,我觉得大家都有责任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我真心希望这次能够有力度执行到底。

@七月紫云:各地垃圾分类标准不一,会造成混乱,在人口流动频繁的时代,成都人到上海、上海人到成都,必然会带来许多麻烦。全国急需统一垃圾分类标准,然后将垃圾分类科普进教材、进校园、进课堂,从小抓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分类问题,从而为环保做贡献!

@A.倒着看世界:政策是好的,但垃圾分类两个城市两种不同分类,未来更多城市加入会有更多不同分类,让外出旅行者如何应对? 统一标准,并在商品上标识哪种垃圾,不是更好吗?

@Zhen Q:支持垃圾分类爱护环境!我觉得不要管别人是否能做到,还有收垃圾的人是否能分类运输,这些都不是我们该关心的事,我们能做的就是自己分好类,一开始执行会很难,但这是个过程,相信会越来越好的!

垃圾分类全国统一标准很难吗?

具体标准上的些许不同,并不能掩盖在垃圾需要分类这个大原则上的集体认同;居民在某种垃圾该归属哪一类上的疑问甚或调侃,也不能掩盖他们对于垃圾分类理念和强制分类做法的普遍认同。在对待垃圾分类问题上,各地居民已经结成了理念上的共同体,也正在向着行动上的共同体进发。有此“大同”,就不怕具体标准甚至只是具体文字表述上的“小异”。

更何况,对于垃圾分类标准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不要迷信先验主义的标准、指望一揽子解决的方案,毕竟,刚刚开启垃圾强制分类只意味着我们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当下最要紧的,不是争论标准是否完全合理、应不应该先行建立全国统一标准,而是各地执法部门按照本地区确定的分类标准严格执法,把现有标准落到实处。对于分类标准,相关部门也不能一出台了之,还要多听听群众的意见,最大程度地方便群众分类,同时又能把垃圾危害降低到最低水平,才是最终的目的。

所以,学习上海的经验,不是简单地模仿,不能机械地照搬照抄其垃圾分类标准和规则,更不能在处罚力度上比狠。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容易水土不服,一味加大处罚力度有可能导致反作用。有决心,更要有办法,才会有好结果。

垃圾分类没有标准答案

垃圾分类是伴随城市化进程出现的一种“新时尚”,尽管发达国家已经积累了较多经验,但事实上,换一个国家,换一座城市,垃圾分类中碰到的情况就会变化,现有的成功模式不一定有“普适性”。因此,探讨垃圾分类仍应回归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本源。

第一,垃圾分类是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唯有在代际之间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才能保證代际延续。从全球视野来看,或早或晚,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垃圾分类都必然会进入我们的城市空间和家庭空间。在这个趋势面前,我们没得选。

第二,垃圾分类蕴含消费文化特性。垃圾分类直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技术特性:大骨头是干垃圾,碎骨头是湿垃圾,这样的技术细节让公众很困惑。关心技术特性固然没错,但过于纠结技术特性则偏离了垃圾分类的本质。好好找寻并尊重垃圾分类背后的文化特性,将有助于我们推进这项工作。

第三,垃圾分类折射市场经济体系发展水平。垃圾分类能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能否与市场经济体系相融,近期上海出现的“代扔垃圾服务中介”,居民购买第三方服务来解决垃圾分类问题。目前还不清楚这个新事物是否有生命力,但值得肯定的是,这为解决期限错配提供了一个市场出口。

猜你喜欢

分类垃圾标准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垃圾去哪了
倒垃圾
永远幸福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党员标准是什么?
给塑料分分类吧
李敖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