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旅游地旅游体验初探
2019-08-22王羽
王羽
本文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为代表性文学旅游地进行实证研究,构建了“文学旅游地旅游体验”评价体系,利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在旅游体验文献基础上提炼出情感体验、审美体验、移情体验和行动体验四种体验类型,从旅游者感知视角为杜甫草堂保护开发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引言
文学自古以来就在人类发展史上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文学家们则凭借其个人魅力,依托作品构建了优美的文化意境,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其故居及作品作为优秀文化的传承地也逐渐成为了后世向往的圣地。早在20世纪初期,以欧美为中心,以作家或者文学作品为核心衍生的文学旅游已得到了旅游市场的青睐,近年来更是得到了蓬勃发展。在中国,璨若星河的中国文学,承载着中华文明优秀的传统,从《唐诗三百》到《呐喊》《彷徨》,从少陵布衣到文坛先声,从浣花草堂到百草园三味书屋,上下千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为后世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
与其他旅游资源相比,文学旅游资源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学旅游资源除了具有一般旅游资源的共性,还有自己独有的一些特征,包括时代性、艺术性、知识性、联想性、文化性等。因此,旅游者在文学旅游地的旅游体验也与其他旅游地有所不同。成都杜甫草堂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文学旅游圣地,2018年游客量达到200余万人次。因此,本文将成都杜甫草堂作为实证调研地,研究旅游者在文学旅游地的旅游体验颇具学术和现实意义。
一、理论背景
文学旅游是文化遗产旅游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很多学者对涉及文学旅游的概念、特征和旅游动机进行了研究。现阶段国外学者对文学旅游概念研究比较权威的定义是将文学旅游定义为文化旅游的一个分支,属于遗产旅游的一种,将与文学作品或作者相关的场景或地点视为物质型遗产,将无形的文化遗存视为非物质性的遗产范畴。
而文学旅游者作为文学旅游的主体,他们既具有普通旅游者特点也具有其他行为特征。Bourdieu(1984)认为文学旅游者最早是由文学朝圣者发展而来。Herbert(2001)认为文学旅游者是指那些将自己描述为“仰慕者”,旅游主要目的是表达对作者的浓厚兴趣,并且已读过他或者她的作品的人。对文学旅游者的研究首先针对于旅游者动机,Pocock(1987)提出人们热衷于去文学作品相关的地方旅游是为了寻找文学作品中描绘过的地方,他们想通过探寻这些地方去证实是否与作品中描绘一致。Squire(1993)则提出人们到访文学遗产地是因为对文学作品和作者抱有特殊情怀,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而选择作者及其文学作品的相关地旅游。
在旅游体验上,B.Joseph Pine和James H.Gilmore(1999)在其《体验经济》一书中将体验分为4个维度:娱乐体验、教育体验、遁世体验和审美体验。Schmitt(1999)在其研究中将旅游体验分为知觉体验、感动体验、思维体验、行动体验与关联体验五个方面。邹统钎(2003)在两者基础上把旅游体验分为:娱乐体验、教育体验、逃避体验、美感体验和移情体验。
二、问卷构建
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杜甫草堂文学旅游地特征,将旅游者的体验活动的观测变量设置为情感体验、审美体验、移情体验和行动体验。随后,笔者对杜甫草堂讲解员及研究部专家进行访谈,结合杜甫草堂文物、古建筑、园林、景点内涵等多方面内容构建了以下12项原始测量指标(如表1)。同时,本研究在发放问卷上采用概率抽样法中的简单随机抽样进行调研。采用Likert 5分制量表,便于被调查者作答,量表范围为1~5分,从1~5,体验满意度由低到高。调查问卷为中文格式,正式调研时间为2019年3月20日至2019年3月27日,历时8天。共发放问卷400份,现场填写,现场回收,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8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达到96%。
表1 杜甫草堂旅游体验
三、数据分析及解析
根据相关性检验指标,对游客的384份有效问卷中文学旅游地旅游体验共12个观测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得出KMO值=0.916,大于0.9,说明因子分析的效果极佳。Bartletts球形检验值=3087.440,sig=0.000,在自由度为136的条件下和0.001水平上小于0.01,球形假设被拒绝,说明各变量具有相关性,即文学旅游地旅游体验的12个测量项的相关矩阵间存在公因子,适合做因子分析。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4个公因子,对提取的公因子进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法,以使公因子有较满意的解释。
为使提取的公共因子更具代表性,根据样本量大小以及前人相似的研究做法,以因子载荷0.5为基准提取因子,萃取出文学旅游地“情感体验”“审美体验”“移情体验”“行动体验”4个公因子,方差贡献率为68.620%,因子分析的结果令人满意(见表2)。
表2 文学旅游地旅游体验因子分析(N=384)
由表2可知,本文通过对旅游体验的12个观测变量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萃取方法共萃取出4个公因子,分别为“情感体验(解释方差8.235%)”“审美体验(解释方差6.124%)”“移情体验(解释方差43.546%)”和“行动体验(10.725%)”,可解释总体方差的68.620%,在统计学上具有较好的效果,得出了游客在文学旅游地主要从“情感体验”“审美体验”“移情体验”和“行动体验”四个个方面得到旅游体验,因子得分分别为4.137、4.160、4.080和3.190,除行动体验,得分均在4分以上,证明杜甫草堂在其文化属性、美学价值和诗歌氛围打造上较为成功,而行动体验中体验活动和文创产品还差强人意,有待进一步提高。
旅游体验会直接影响游客的行为意向,提升旅游体验对于每一个景区都至关重要。因此,文学旅游地要开发设计出让旅游者能体会到在其他地方感受不到的独特体验,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文学旅游地旅游。另外,文学旅游地不仅仅是一个观光的地方,许多代表性文学旅游地,如本文选取的案例地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不单是旅游景区,更是一个集教育、娱乐学习等为一体的博物馆。因此,更应增加对体验的关注,使旅游者在轻松得到文化求知和观赏愉悦方面的体验。在本文的调研地点——成都杜甫草堂中,游客的情感体验、审美体验和移情体验分数较高(最低分4.08),但是行动体验分值仅为3.19。说明杜甫草堂应采取相关措施提高游客的行动体验,在其文创纪念品、文化体验活动中加强旅游者的体验参与感,适当增加文化类体验项目,如开展诗歌朗诵活动、国学类体验活动,或者利用多媒体设备增加互动项目等。文学旅游地应明确自身独有的文化优势,继续加大文化宣传营销力度。就杜甫草堂本身而言,可通过拍摄和播放杜甫文化影视片、举办诗歌文化知识讲座、举办研讨会和巡回展等公益活动提升旅游者对杜甫以及诗歌文化的了解。对外还可大量利用報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络推送平台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自身文化品牌。
综上所述,本研究从微观实证上对参观杜甫草堂的游客进行了旅游体验感知研究,在相关变量中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丰富了杜甫草堂的观众调查研究,也为文学旅游地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单位: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