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建设探索

2019-08-22徐广标郭珊珊崔启璐

纺织服装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学分纺织导师

徐广标,郭珊珊,崔启璐,黄 晶

(东华大学 纺织学院,上海 201620)

一、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建设背景与意义

《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教研〔2014〕5号)》指出,课程学习是我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备环节,在研究生成长成才中具有全面、综合和基础性作用。要立足研究生的能力培养和长远发展加强课程建设,坚持服务需求、深化改革、立德树人,以研究生成长成才为中心,以打好知识基础、加强能力培养、有利长远发展为目标,尊重和激发研究生兴趣,注重培育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1]。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将课程体系及案例库建设作为“十三五”期间组织实施的重大项目[2],将课程体系建设纳入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体现了国家对研究生课程建设的重视。

我校(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的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在2004、2009、2012年全国学科评比中均名列同类学科全国第一。2012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正式推出“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计划”,本学科入选冲击世界一流的A类学科。在2013年底上海市高校学科发展与评价研究中心和上海市教育评估院联合承担的“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动态分析”项目中,本学科分析结果为“达到世界一流水平”。2015年本学科成功申报上海高校Ⅰ类高峰学科。

我校纺织科学与工程研究生课程建设先后被列为教育部首批课程建设试点项目以及上海市课程建设试点项目。针对课程现状,瞄准课程体系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基础性、开放性、前沿性和系统性作用,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共享,扩大导师和学生根据课题自主选课的权利和范围,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课程建设中的主导地位。课程建设围绕研究生课程培养方案、国际化课程建设平台、课程论证与评估以及课程教学质量保障四个方面展开,包括:建立以一级学科为主线的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体现专业基础,二级学科选修课程体现方向和特色,构建围绕不同培养目标的研究生课程设置体系;建立开放的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国际化课程平台;建立研究生课程培养方案及新开课程的校内外论证与国际评估体系;形成研究生课程建设组织运行体系、日常监督与管理,保障课程教学质量。

二、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建设内容与举措

1. 设计研究生课程培养方案

(1)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建设思路与实践。我校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坚持把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作为课程体系设计的根本依据,重视课程体系的系统设计和整体优化。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针对课程体系现状以及学科发展特点,不断调整课程体系,构建符合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需求的课程体系。特别是自2014年进行课程建设以来,梳理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课程建设情况,充分利用国务院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课程调研会议契机,了解国内其他高校相关课程建设情况。同时学院组织对该学科标杆学校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纺织学院进行调研,充分了解该校在研究生培养及课程建设方面的情况,为我校研究生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在国内外调研的基础上,经教授委员会多次研讨,征求学科教授意见,认为以往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以二级学科为基础进行设置,存在不同二级学科不同的培养方案,多个培养方案相对独立,优质课程资源不能有效共享,基础知识面较窄,不同培养阶段课程体系没有有效整合、衔接,存在因人设课,缺少国际化前沿课程,以及科学方法类课程不足等问题。通过梳理已有课程体系,确定了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课程建设的整体思路:以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为基础,兼顾二级学科特色,即专业学位课程设置按照二级学科特点统分结合,专业学位课体现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研究生必须掌握的专业课程,同时根据二级学科特点在专业学位课设置方面体现差异,专业选修课设置突出学院二级学科的特色,采取开放的体系,由学生和导师共同决定选修课程。

学术型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总学分为32,采取三级模块的课程设置思路。其中公共学位课(8学分)由学校统一设置,专业学位课10学分,专业选修课12学分,实践课程2学分。学院负责组织力量进行专业学位课程的讨论与设置,专业选修课则由导师负责提出,学院负责开课,具体选课由学生与导师共同决定;学生和导师也可以根据需要选修其他学院课程,由此形成三级开放的课程体系。博士生课程建设按16学分设置,采取二级模块,学校负责公共学位课开设,学院负责博士专业学位课开设,由学生和导师按照学分要求选修课程。

在该思路的具体指导下,目前已完成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生物材料与技术、数字化纺织工程、古代纺织材料与技术、纺织复合材料和非织造材料与工程7个自设二级学科的课程梳理,按照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课程设置思路,通过学位点负责人、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及教授委员会讨论通过该培养方案设置。

(2) 试点实施以一级学科为依托的长学制研究生培养模式课程培养方案。长学制研究生改革是在获得学士学位后,以攻读博士学位为目标的硕博一体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即学生以硕士生入学,经过1年的课程学习后须参加博士资格考核,综合考核通过者按照博士生进行培养,未通过者则按硕士生进行培养。通过统筹硕士、博士招生名额,按学科制定并落实硕博一体化研究生培养方案,并制定长学制研究生培养中的选优分流办法,建立适应长学制研究生培养模式。

为适应长学制研究生培养,2014年着手制定实施该课程培养方案。长学制研究生培养基于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其学科/研究方向涵盖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等二级学科所有方向,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博士研究生为目标,贯通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课程。在具体课程设置上,以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为基础,兼顾二级学科特色,即专业学位课设置体现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研究生必须掌握的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设置突出学院二级学科的特色,课程学分分配如表1所示。该培养方案在运行过程中不断解决具体课程开设以及国际化课程建设等问题,为推动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改革提供了思路与经验。

表1 课程学分分配

(3)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课程建设。根据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的内涵和外延,科学设计课程分类,根据需要按一级学科设置课程,不断加强重点课程以及研究方法类、研讨类和实践类等课程建设。先后立项建设“纺织物理”“现代纺织技术”“纺织检测技术”“纺织复合材料”“科学研究方法”等重点专业课程,以及“化学实验”实践课程和“纳米材料与生物技术”前沿课程,制定了实践课程、研讨班与学术讲座学分认定办法。近年来编著了《纺织物理》《纺织品设计原理》《纤维集合体力学》等核心教材,以及《纳米技术与纳米纺织品》《生物医用纺织品》《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冲击动力学》《纺织测试技术与质量控制》和ElectrospunNanofibersforEnergyandEnviromentalApplications、TextilesandFashion等专著,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研究生课程教学。

2. 建设开放型国际化课程平台

我校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作为连续3次排名全国第一的学科,是上海市一流学科,高峰Ⅰ类学科,正逐步建设成为世界纺织教育中心。同时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加强中非“20+20”建设,世界各地来华攻读学位留学生不断增加。为了不断提升国内研究生的国际视野,根据教育部和学校有关文件精神,从两个方面加强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国际化课程建设,并把国际化课程纳入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体系。

(1) 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全英文培养方案设置。按照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进行课程体系设置,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4,包括公共课(10学分)、专业必修课(12学分)、专业选修课(至少12学分),建立了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留学生全英文授课课程体系。该培养方案为保障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国际留学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奠定了课程基础。

(2)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国际化课程平台建设。为了拓展研究生国际视野,引领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国际化发展,依托上海“国际纺织”研究生暑期学校,以及国际大师课程建设,着力打造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国际化课程平台,构建立足东华大学、辐射全国的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国际化课程体系。

通过2012—2018年连续7年举办上海“国际纺织”研究生暑期学校,以及持续的国际大师课程建设,集聚了一批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师资队伍,包括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费城大学,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法国鲁贝国立高等纺织工艺学校等10余所国际知名纺织院校的30余位教授,不断强化国际化前沿课程建设。课程涉及纺织软物质、先进纺织技术、复合材料、生物医用纺织品、色彩学、数字化纺织技术、抗菌纺织品、功能纤维材料、功能性纺织品、营销与供应链管理等多个领域,已有来自我校以及全国20余所兄弟院校共计近600名暑期学校学员顺利完成课程学习。

通过连续举办上海“国际纺织”研究生暑期学校,已经形成了从课程设计、师资队伍建设、学员招生以及过程组织和管理等一套成熟的体系。在课程设计上,根据学员需要,筛选出包含各个纺织研究领域的课程;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资源丰富的国际化教学队伍;在学员招生上,严格把关,根据科研成果和学习能力挑选出一批科研能力较强、学习优秀的学员;在整体运作上,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操作流程。目前通过我校国际大师课程和上海“国际纺织”研究生暑期学校每年开设至少5门全英文课程,约占总学分的30%,主要根据不同研究生培养目标要求纳入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培养体系。

3. 构建研究生课程培养方案及新开课程的校内外论证与国际评估体系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课程培养方案实施后,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我们组织召开了全国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建设研讨会,共有来自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苏州大学、江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20家培养单位40余名学科负责人参加,会上国内同类高校专家对我们的培养方案进行了论证,为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提供了条件。

同时,我们还组织国外纺织高校专家,从课程方案的特色定位、课程设置、素质培养以及学位论文要求四个方面进行评估。从评估结果来看,国外专家普遍认为,我们在创新课程开设、合作课程以及研究生论文写作等方面有待提高。评估结果为从不同角度认识培养方案、进而完善培养方案奠定了基础。

4. 建立课程建设组织运行机制,加强日常监督与管理,保障课程教学质量

(1) 课程建设运行机制。建立由院长负责,学位点负责人、教授委员会协同的课程建设运行机制。院长根据学科发展目标,结合国家有关文件精神提出课程改革要求,学位点负责人提出本学科方向课程建设需求,如课程培养方案修订,以及课程增加、删减等,负责审核新开课程的可行性;教授委员会负责审核学位点负责人提出的课程修订方案是否合适、课程开设是否合理等。三者之间形成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

(2) 课程设置标准与审查机制。①根据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建立三级模块课程体系。公共学位课由学校统一设置;专业学位课(必修课)是该学科所有研究生必须修读的课程,课程设置由学位点负责人负责,学院导师共同参与讨论,并经教授委员会审定,专业学位课根据学校经费投入和自身经费情况进行持续性投入建设;在专业选修课方面,由具有开课资格的导师提出,由学院教授委员会审核通过即可开设新课,课程选修学生少于一定的人数则暂停开设。②在课程审查机制方面,构建导师、学位点负责人、教授委员会三级审核机制,公共学位课开设以学校为主,专业学位课开设以学院为主,选修课开设以导师为主,形成一个开放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化与共享。

(3) 课程教学管理。①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在课程开设上首先对教师的任课资格进行审核,一般硕士研究生课程由硕士生或博士生导师开设,博士研究生课程由博士生导师开设。②课程教学大纲由任课教师根据学校统一格式编写,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进度等进行详细的规划,并送校研究生部备案。③建立校院二级督导制度,由督导组成员不定期进课堂听课,课后检查档案,定期召开督导组会议,总结听课及检查情况,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院及任课教师,实现时时防范,事后监督。④规范教学与档案管理,包括任课教师上课请假调课手续、教学大纲、日历以及试卷格式等,任课教师上课及考核资料的管理及保存等。⑤利用评教系统,由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并将评教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督促教师改进与提高教学水平。⑥对于在督导听课、档案检查和学生评教中发现的问题,采取通知或单独谈话等方式与任课教师沟通,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视情节给予通报等处理,甚至在职称评定时一票否决。

(4) 研究生选课与课程考核。①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由导师与研究生一起制订学习计划,在满足培养方案规定学分要求的前提下,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必选,专业选修课则由学生与导师商量后自主选课并由导师审核。②对于专业选修课,学生可以选择本学科开设的课程,也可以根据课题需要跨专业、跨学科选课,甚至跨校选课,学生提出书面申请并经导师签字、学院审核、研究生部备案即可。对于学生所选专业选修课,开学2周之内可以根据听课情况进行课程的退改选。③硕士生课程主要采取考试方式,考试(含闭卷和开卷)占比超过80%,博士生课程考核主要以论文和作品为主,占比超过60%。④课程考核成绩与学业奖学金挂钩,对于有补考或者考试成绩居后10%的学生,只能获得三等奖学金;同时学习成绩与国家奖学金挂钩,硕士生学习成绩整体排名居前30%的才具有国家奖学金申请资格。

三、 结语

2014年我校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长学制硕博一体化研究生培养方案试点实施,截至2018年已有近400名研究生受益。2014年我校着手进行博士研究生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改革与建设,所形成的培养方案到2016年9月在纺织学院2016级200多名博士生、 硕士

生及留学生中全面实施,得到导师、学生的普遍认可,实现了优质教师资源共享,扩大了学生的自主选课权和选课范围,提高了学生上课灵活性。该培养方案于2016年10月在全国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课程研讨会上交流,得到了广泛的响应,一致认为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作为该学科评议组组长单位,我校未来将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宣传和推广课程建设经验,并不断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推动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学分纺织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澳洋纺织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V eraW an g
学分美食
导师榜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爱情导师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