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未来图书馆发展的因素研究

2019-08-22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商学院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9年7期
关键词:图书馆空间社区

陈 信(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商学院)

1 引言

在美国,对未来或前景的预测和展望一直是社会各界的热门话题,其中,图书馆界最著名的是兰卡斯特在《情报检索系统》中预言的“无纸信息社会”和“图书馆消亡论”。图书馆的发展一直深受社会经济技术环境的影响,对影响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尝试“把握行业演变的重大趋势,利用变革带来的颠覆力、洞察力对行业本质及其服务形态进行创新性思考和设计,主动前置变革措施”,能够“为我们服务的对象以及我们自己创造新的未来”。[1]

研究图书馆未来发展最细致的当属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的未来图书馆中心(Center for the Future of Libraries) 于2015年发布的题为《趋势》( )的研究报告,[2]该报告详细分析了美国社会、政治、经济、技术、教育、人口和环境的发展趋势及其将对图书馆产生的影响。[3]2015年的报告确定了19大趋势,2018年新增了15大趋势(截至2018年9月),本文主要探讨新趋势的特点及其对图书馆的影响。

2 趋势概述

ALA未来图书馆中心将影响图书馆发展的因素分为七大类别:社会(Society)、技术(Technology)、教育 (Education)、环境 (Environment)、政治 /政府(Politics/Government)、经济 (Economics)、人口 (Demographics),简称 STEEPED,并于2015-2018年公布了34个大趋势(见下表)。2018年新确定的15个影响因素中有5个是关于社会和科技这两个类别的,说明这两个领域变化非常快,这与美国崇尚创新的文化和制度密切相关;教育和经济类别新增了2个影响因素;政治和政府成为一个全新的类别;环境和人口类别中没有新增影响因素,说明这两个领域相对稳定。

3 新趋势述评

3.1 社会趋势

(1)共同工作空间/共同生活空间。共同工作和共同生活空间实质上是共享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重点在于培育一种特定的社区文化。共同工作空间将公司员工和个体经营者聚在一起,在共享空间中分享知识和想法,创造一种社区归属感。如WeWork在全球拥有200余个共同工作空间,摩根大通、西门子、IBM等公司都租用了其共同工作空间。[4]共同生活空间将不同的人聚集起来,分享厨房和餐厅、健身房、剧院和温泉等生活信息。如The Wing集社交俱乐部、共同工作空间和美容沙龙于一体,仅限女性参与,是一个旨在恢复20世纪初期妇女俱乐部女性情谊的共享空间。[5]共同工作和共同生活空间旨在用社区理念来激活空间,但是,目前许多共同工作和共同生活空间只是把某些类型的人聚集在一起,没有为他们建立彼此之间的联系,而且需要交纳高额的会费或满足一些特定的条件才能加入,而图书馆能够为每个公民提供真正免费开放的社区空间。共同工作和共同生活空间的出现促使图书馆重新思考其空间模式,如传统的阅览室和学习室可以改造为信息共享空间或创客空间,以增强读者之间及读者与技术、资源的互动。

表 2015-2018年ALA未来图书馆中心公布的大趋势

(2)创意公共空间。创意公共空间把艺术和文化融入到社区空间中,旨在建立健康而有活力的社区,让社区居民体验新的社区服务,美化社区的艺术设施,[6]将社区居民聚在一起开展活动。[7]虽然目前创意公共空间项目不是社区规划的正式组成部分,但正在促使社区领导者对社区发展的讨论范围扩大至艺术和空间,就像讨论交通、卫生、教育等传统服务一样。创意公共空间的某些理念,如关注艺术和文化、创造力、社区参与、公平和伙伴关系等,与图书馆历来崇尚的价值观相似,容易引起图书馆专业人员的共鸣。[8]创意公共空间最有价值的一个方面是提出了社区归属感,它尝试将原本不具有吸引力或人性化的社区空间转变成为有吸引力、能传达某种意义、建立和维持社区记忆的空间。[9]对于社区成员和社区历史来说,图书馆提供了一个创造某种意义和保存某种记忆的空间,即社区的历史文化。创意公共空间赋予了图书馆创新和维护这一传统功能的新方式和新手段。

(3)体验式营销。现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者不再只追求标准的购物场所,而更追求消费体验。实体店正在积极提升消费者在购买产品过程中的体验,如充满创意的空间设计、消费者实际操作产品等。2016年以来,Apple一直在重塑其实体店的功能,如在其店名中删除“商店”一词,改称为“苹果联合广场”“苹果第五大道”“苹果世界贸易中心”,努力将实体店从购物目的地转为社区聚集地。[10]用户在零售店和商场提升了体验感,他们自然期望在图书馆等其他公共空间有同样的体验和乐趣。因此,图书馆等文化机构需要根据社区用户需求拓展自身功能,提升用户的文化消费体验,如可针对医疗和健康开展青少年运动、营养教育、体重管理等项目。

(4)粉丝圈。Fandom指的是一群热衷于某事或某物的人,这些事物可以是电影、乐队、球队、书籍等。[11]“粉丝圈”为“粉丝们”提供一个集体活动的空间,为他们提供交流的机会。作为保存和提供书籍、视频、音乐以及各种新媒体的文化机构,图书馆可以成为“粉丝们”提升信息素养、进行新媒体创作及接触不同文化的合作伙伴,如图书馆可以将《权力的游戏》《超级英雄》等小说的“粉丝”融入到相关的知识竞赛、书友会、读书会等社交活动中。“粉丝”可以帮助图书馆成为社区和活动中心,如图书馆举办的某一主题的活动将不同身份的读者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共同兴趣的“粉丝圈”,吸引那些以前没有体会过图书馆服务的潜在读者。

(5)短阅读。短阅读指利用简短的时间来帮助那些时间紧张、不愿阅读或注意力容易分散的人阅读。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一项调查发现,有73%的美国人在2016年阅读了一本书,这一数字自2012年以来一直保持不变。[12]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图书的页数从1999年的320页增加到2014年的400页,增长了25%。[13]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长时阅读在美国很流行。但一些出版商则另辟蹊径,他们认为,在数字时代,一部分读者需要随时随地进行阅读,于是推出了短阅读,如 Amazon Rapids、Serial Reader、Hooked等。短阅读对于时间紧张的读者有较大的帮助,如:Serial Reader每天将经典文学中的部分内容推送给读者,读者在20分钟内就可以阅读完;[14]Amazon Rapids以“对话+动画”的方式为读者提供小故事,读者只需要5-15分钟就可以阅读完由500-1,000个单词构成的小故事。[15]短阅读的日益普及促使图书馆创新短阅读服务,短阅读也为图书馆创新阅读活动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3.2 技术趋势

(1)区块链技术(Blockchain),该技术使用分布式数据库将数据组织成具有密码验证的记录(块),记录(块)标有时间戳并链接到之前的记录,只有拥有密钥的人才可改写。[16]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Microsoft CocoFramework[17]、IBMBlockchain[18]等均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跟踪或验证功能。此外,区块链作为一种方便记录保存的系统,能吸引更多的政府文件、历史记录和其他信息迁移进入;区块链还有可能彻底改变机构存储个人信息的方式,如Sony正在探索利用区块链来存储学生信息和教师教案,让这些信息可以简单、安全地在机构之间完成转移。由于区块链可以提供更安全和可信的认证,所以它的应用可以扩展到图书馆正式和非正式学习环境或读者借阅系统中。

(2)互动玩具(Connected Toys),它利用无线网络、物联网、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在儿童和玩具之间创建一种高度个性化的交流,提升二者间的互动水平和效果。如玩具制造商Mattel设计了一款玩具娃娃的全息图像,孩子可以直接与玩具娃娃进行交谈,父母通过手机App可以控制、甚至改变玩具娃娃的容貌。[19]互动玩具可以让家长通过互动游戏、信息传递等途径深入了解孩子,增进家长和孩子的感情。但互动玩具也可能会限制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如互动玩具和孩子之间可能进入到一种“支配”模式的关系中,即孩子满足了所有的需求、得到了所有的奖励,对互动玩具却毫无责任感。儿童图书馆员在选择玩具时应该清楚地了解这些玩具的优缺点。

(3)触觉技术(Haptic Technology),或称触觉反馈技术,是将触觉体验或反馈作为用户界面的技术。触觉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被开发,现已广泛用于远程医疗、军事训练、太空探索、家庭游戏等领域。最近,触觉技术已经进入计算机、移动设备和可穿戴设备领域,如Apple Topic引擎、Google Jacquard等,下一代触觉技术甚至可以将感官体验整合到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中。[20]触觉技术在学习中会起到重要作用,如儿童与屏幕的接触互动可能会成为儿童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21]、帮助有视觉或听觉障碍的读者访问图书馆。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会越来越期待新的图书馆体验,如在信息检索或阅读时将他们的可穿戴设备和相应的触觉反馈融合在一起。[22]

(4)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是计算机生成的模拟图像或环境,使用者可以通过特殊的电子设备进行体验,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球形或360度视频等。[23]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可以在一个教室里学习,在家里可以和医生面谈、和在远距离的朋友聚会。”[24]IT巨头们已经研发出大量的虚拟现实平台和硬件,如Google Cardboard虚拟现实眼镜、Facebook Oculus Rift、Samsum Gear VR等。截至2017年2月,Google已经售出超过1,000万个Cardboard虚拟现实眼镜。[25]图书馆是公众首次接触新技术的切入点,在虚拟现实技术中可以再次发挥同样的作用,如在加利福尼亚,Oculus在90个图书馆中放置了100个Oculus Rift和VR Ready PC系统向公众提供服务。[26]研发人员已经考虑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图书馆的关键服务上,如读者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设备可以远距离体验图书馆空间、发现馆藏文献。

(5)语音控制(Voice Control),该技术由计算机语言、图形用户界面、手势控制和语音技术进化而来,[27]无线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语音控制的虚拟助手提供了施展空间,如Apple Siri、Google Assistant、Amazon Echo等语音控制助手。截至2017年,Google Assistant已经被集成到超过1亿个独立设备中,包括智能电视、汽车和可穿戴设备。[28]语音控制技术会改变人们访问和读取文献的方式,在可预见的未来,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控制设备实现对特定内容(如报纸、网站、书籍)的朗读和检索。同时,语音控制技术可以为特定人群提供帮助,如残疾人或老年人,他们可以利用语音控制的虚拟助手更容易地访问图书馆的数字资源。[29]

3.3 教育趋势

(1)设计思维,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利用一套思维模式和理念来与用户建立同理心,从而定义问题、构建原型、完善解决方案。如设计咨询公司IDEO运用设计思维,在设计开发的早期会邀请用户参与,先开发“低保真”原型,在得到用户的试用反馈后,再改进原型,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满足用户需要。[30]设计师的思考和沟通方式与科学和学术的方式不同,但是在设计领域,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科学或学术方法同样强大。[31]作为辅助学习的机构,图书馆专业人员可以思考如何将设计思维置于图书馆教学、营销、活动或服务中,[32]如2018年我国“首届图书馆杯主题海报创意设计大赛”活动就是非常好的尝试。同时,通过倡导包容和发散思维,可以帮助图书馆专业人员更加理解各种观点和思维方式。

(2)徽章认证。徽章(特别是数字徽章)提供了认可个人成就、技能、品质或兴趣的机会,[33]徽章可以被看作是传统教育评估和认证的替代品。传统认证学习的系统——字母等级、成绩单甚至文凭——可能无法充分代表学生的实际学习或成就,教育机构也在尝试应用徽章来评估学习效果。如,加利福尼亚大学可持续农业和食品系统中的徽章系统同时认可正式(课程和学分)和非正式(田野工作、讲习班、奖励、项目)学习[34]、卡罗来纳大学已将徽章整合到一年级课程中。[35]徽章在专业发展或继续教育中的作用有可能使图书馆成为支持个人追求徽章的重要力量,如图书馆可以为在MOOCs注册的学习群体提供学习空间,增加其完成课程以及获得徽章的可能性。

3.4 经济趋势

(1)收入不平等(Income Inequality),指收入在一个群体中以不均匀的方式分配的程度。[36]2010年,美国最富有的1%的人口拥有34%的财富,其中最富有的0.1%的人口拥有15%的财富。[37]“了不起的盖茨比曲线”(Great Gatsby Curve)表明,父母收入的不平等会导致孩子教育的不平等,因为孩子们获得的机会主要依赖于父母。[38]经济学教授Melissa Kearney认为,“大规模的技能升级”是解决收入不平等的最有效方案。[39]因此,图书馆支持技能发展的服务将变得更为重要,但需要确保寻求发展的技能与经济发展所需的技能类型相一致,尤其是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 技 能 。同 时 ,图书馆空间提供了将不同收入的人聚集在一起机会,这在消除收入不平等方面尤其重要,[40]能为社会提供重要的经济机会。

(2)基本收入(Basic Income),通常称为普遍/全民基本收入,是满足个人的基本生存需要以及个人追求自我完善及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前提和保障。基本收入可以加强社会安全网并将财富重新分配给那些工作可能被机器夺走的人。[41]图书馆工作人员是否会因自动化的普及而出现对基本收入的需求?《新地平线报告2017年图书馆版》已经将人工智能列为图书馆界的六大技术发展之一;一些图书馆已经引进智能机器人,如美国康乃狄克州Westport图书馆于2014年9月引进机器人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42]同时,基本收入可以促使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休闲活动,如艺术、阅读、写作等,图书馆作为这些活动的空间可能变得更受欢迎。

3.5 政治趋势

智慧城市(Smart Cities)能利用智能、联网的设备彼此通信,连接不同的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生成实时数据以帮助城市管理者更有效地管理城市活动和服务,并测量其影响。智慧城市有三个组成部分:信息和通信技术(ICT)产生和聚合数据,分析工具将数据转化为可用的信息,协作、创新的组织应用这些信息解决公共问题。[43]2015年,奥巴马政府宣布了智慧城市倡议(Smart Cities Initiative),2016年参与该倡议的城市数量增至70个。

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与图书馆追求的目标相一致:为城市提供更多的数据,快速响应社区需求。作为城市的公共空间,图书馆毗邻交通基础设施,与社区紧密相联,因此,图书馆可以通过配备各种智能设施来帮助城市或校园更好地管理公共设施,提升用户体验。

4 趋势特点

4.1 对象主要涉及公共图书馆

同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of College&Research Libraries,ACRL)的《学术图书馆主要趋势》和新媒体联盟的《地平线报告:图书馆版》相比,ALA未来图书馆中心预测的影响因素更超前,关注的范围更广,且对象主要为公共图书馆。如ACRL《2018年学术图书馆主要趋势》的主题主要有:信息出版商和供应商版图,虚假信息和信息素养,图书馆项目管理方法,教材购买力和开放教育资料,学习分析、数据收集和伦理问题,研究数据获取、文本挖掘和数据科学,馆藏采购模式、开放存取馆藏发展政策和资助计划、纸质资源管理。[44]这份报告与ALA未来图书馆中心的趋势报告都关注用户体验、空间再造、机器人、无人飞行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虚拟助手等,这些也是《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7年图书馆版》[45]预测的影响图书馆发展的因素。

4.2 高度关注社会和技术的影响

重大的社会环境变化和科学技术变革会对图书馆产生持久深远的影响。19世纪,产业工人识字阅读的需要催生了英国公共图书馆的诞生;20世纪,卡内基的捐赠推动了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普及;21世纪,中国政府对公共文化的重视助推了公共图书馆的繁荣。社会空间观念的改变不断促使图书馆改变其空间结构和形态,创新空间服务模式,打造信息共享空间、创客空间、数字学术中心等新型空间和服务,以及新的图书馆形态,如地铁图书馆、书店图书馆和咖啡图书馆。

信息技术一直在深刻且持续地改变着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模式。从简化借阅、采编和书目检索的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以MARC为核心)到颠覆人们传统印象的数字图书馆,从邀请用户参与和互动的图书馆2.0(如 OPAC2.0、 SaaS、 RSS、 SNS、 Blog、 Instant Message等)到由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的无人、移动和智慧图书馆(如发现系统、RFID、机器人馆员等),以及不断变革的资源组织技术(如RDA、SKOS、本体、关联数据、区块链等)。借助信息技术,图书馆创新出大量的服务、活动和项目,不仅重新吸引用户回到图书馆,还将图书馆无缝地嵌入用户的学习、工作甚至生活中,如可以“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伴随用户的(移动App)微信图书馆。

4.3 新兴影响因素居多

国内外不少学者或机构都对图书馆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过预测,如张晓林[46]、初景利[47]、王世伟[48]、朱强[49]、程焕文[50]、柯平[51]、刘兹恒[52]等,他们预测的基本是长期、稳定的趋势或因素。ALA未来图书馆中心的预测的多是新兴的趋势,不确定性更大:区块链技术、触觉技术、语音控制技术等更多用于商用或家用领域;相对于短阅读,大学图书馆的读者更多表现为深入思考的长时阅读;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现行教育认证体系中,徽章认证仅限于狭小的领域应用,而且难以获得官方承认;图书馆向来给人以安静保守的刻板印象,设计思维在图书馆的应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这一印象,但在短期内还难以颠覆。

4.4 注重隐私或伦理

美国是一个重视隐私保护的国度,谈到技术都会涉及到隐私或伦理问题。某些互动玩具和语音控制设备连接到互联网时可能会向第三方发送私人信息;厂商可能会利用机器学习或人工智能来收集、存储个人信息,这些都可能带来隐私和安全问题。智慧城市计划也存在一定的伦理或者隐私问题,如提醒行人路况的路灯可能被用于监视行人、向智能手机用户推送信息可能被用于收集个人手机数据。此外,读者在图书馆系统上的借阅记录、利用数据库的行为、在互联网上搜索习惯等,都存在泄露个人隐私信息的可能性。

4.5 关爱特殊人群

图书馆的服务应该向经济收入低的人群倾斜,这是美国图书馆界的共识。虽然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低收入人群必然是信息或知识的贫困者,但可以肯定,经济上的富有者在信息或知识的拥有量上肯定比经济贫困者多,也就是说,二者存在正相关性。因此,图书馆应该充分履行非正式教育机构的职能,为经济上的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信息或知识服务。

猜你喜欢

图书馆空间社区
社区大作战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图书馆
影像社区
去图书馆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