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巨大甲状腺肿手术术中喉返神经保护策略

2019-08-22孙燕翔刘兆龙

中国临床医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胸骨甲状腺癌气管

孙燕翔, 冯 煜, 刘兆龙, 吕 桦, 杨 乐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普通外科,上海 201203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及居民健康水平的提升,全球范围内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1-3]。手术切除是甲状腺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存在一系列的并发症风险,其中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损伤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4]。巨大甲状腺即B超下甲状腺结节直径≥8 cm的甲状腺,常并发气管受压移位或变窄以及甲状腺对神经推拉、移位,导致RLN走行变异[5]。因此,巨大甲状腺手术术中RLN损伤的预防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及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 051例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资料,对巨大甲状腺异常走行的RLN损伤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临床经验,为提升巨大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11年间术中全程行RLN暴露的甲状腺手术病例2 051例。全部手术病例均显露RLN,按照疾病情况分别行甲状腺癌根治术、腺叶切除术、次全切除术、全甲状腺切除术、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颈侧方淋巴结清扫术)等。

1.2 喉返神经麻痹及喉返神经损伤的定义 喉返神经麻痹:术后3个月内不能正常发音,低音或声音嘶哑,3个月后能正常恢复,喉镜检查声带活动正常者。喉返神经损伤:手术中切断喉返神经,称为RLN损伤。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检验水准(α)为0.05。

2 结 果

2.1 患者基本资料 全部病例中,甲状腺癌1 043例,单纯性甲状腺肿464例(巨大甲状腺肿和胸骨后甲状腺肿92例),甲状腺瘤290例,单纯桥本病108例(巨大桥本病3例),桥本病合并甲状腺癌146例。巨大甲状腺肿RLN麻痹发生55例,甲状腺癌23例,甲状腺瘤9例,桥本病3例,桥本+甲状腺癌8例。另有2例巨大甲状腺肿发生RLN损伤,1例发生在甲状腺癌。以上均术中及时发现,用5-0的可吸收缝线行对端缝合,术后6个月,发音基本或接近正常。巨大甲状腺肿导致RLN移位典型病例见图1。

2.2 RLN麻痹的发生率对比 结果(表1)表明:巨大甲状腺肿RLN麻痹的发生率最高,为11.85%,与其他甲状腺手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3 RLN损伤的发生率对比 结果(表2)表明:巨大甲状腺肿手术RLN损伤的发生率为2.13%,明显高于其他甲状腺疾患(P=0.006)。

图1 典型患者术前胸片及术中所见

表1 甲状腺疾病种类与喉返神经麻痹发生率

χ2=69.123,P<0.001

表2 巨大甲状腺肿手术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

*四格表精确概率检验法(Fisher’s Exact Test)P=0.06

3 讨 论

甲状腺周围毗邻颈部大血管、重要的神经、气管、食管、甲状旁腺、淋巴组织等,对于手术的要求很高。RLN损伤已成为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随着体检的普及,青年人甲状腺癌的发现率和手术量也逐年增加。青年人的甲状腺癌预后较好,术后需要工作、学习、生活,对神经保护要求更高[6]。RLN损伤发生率,国外报道为0.4%~5.0%,国内报道[7]较高,为3%~9%,可能与国内将部分RLN麻痹也纳入RLN损伤。

巨大甲状腺肿手术中RLN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寻找RLN有3种常规方法:一是甲状腺下极,以甲状腺下动脉为标志;二是RLN入喉处;三是甲状腺侧后方。似乎找到RLN就能保护好,其实不然[8]。部分RLN入喉是入喉点在上方弯曲或弧形入喉。建议在甲状腺的侧后方,以Kelly钳或蚊氏血管钳精细地分离组织寻找RLN,找寻过程中损伤到细小血管引起的出血,千万不要盲目止血,极易损伤RLN。目前常用吸引器吸尽出血,找到出血点,这种做法理论上可行。建议用纱布压迫止血,数分钟后小的出血或渗血会明显好转,确定找到RLN后再去结扎出血点,千万不要轻易结扎、切断并行的组织和不确定的小血管。目前一般认为RLN走行于气管食管沟内。临床实践发现RLN只有在标本切除后才会走行于气管食管沟内。手术过程中,右侧的RLN大多与气管呈锐角走行,有的入喉时会出现2~3个分支,注意分支也不能损伤。找到RLN后,向上要追踪其入喉处。建议以小Kelly钳或蚊氏血管钳,弯度向下紧贴RLN,作隧道前行,这样是对神经最好的保护,直到RLN入喉处。如RLN没有直接入喉,注意有无弯曲,倒“V”字型或弧形入喉。用纱布轻推RLN向下方,这样在直视下保护RLN作腺叶切除术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Ⅵ区)。在保护神经的过程中,千万不要把非RLN保护当做RLN来保护,造成RLN损伤。本组1例甲状腺癌患者,就是把非RLN当做RLN来保护,切断损伤了真正的RLN。并非所有的RLN都是灰白色,极少可以有不典型的外观。神经暴露后大多由原来的屈曲、细长状态,很短时间内变直、变粗,直径增加,可能与神经暴露后神经的兴奋性增加,神经周围乙酰胆碱减少有关[9]。

一般临床医生认为右侧RLN容易损伤,因为右侧RLN走行位置浅。但是,我们的多年实践发现,部分右侧RLN走行很深,甚至很难找寻。由于颈部的食管偏向左侧,左侧的RLN相对固定,事实上有的也不一定能在左侧气管食管沟内找到,需要在气管食管沟上方的甲状腺背下侧或侧方才能找到。巨大的甲状腺和胸骨后甲状腺肿(前纵隔甲状腺肿),由于肿块的推移和挤压,加上气管的受压和变窄,很容易引起RLN的走行变异,甚至有的走在甲状腺表面[10]。这样在分离和保护RLN的过程中,不可避免有解剖、牵拉、推动、剥离和电灼等过程,易造成RLN的暂时性麻痹[11]。本组巨大和胸骨后的甲状腺肿RLN麻痹的发生率为11.85%,与其他甲状腺手术的麻痹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另外有2例巨大甲状腺肿的RLN横断损伤,1例是把异常走行的RLN当作是组织结扎切断,另1例是处理上极时,RLN呈弧形入喉引起的损伤。

综上所述,巨大甲状腺和胸骨后甲状腺肿,由于其RLN变异走行,手术操作易发生RLN麻痹,但凭借精细操作和术者的经验可减少RLN麻痹发生和损伤。必须提高术者的手术技能,积累临床经验,才能在手术中更好地保护好RLN。

猜你喜欢

胸骨甲状腺癌气管
胸骨柄体脱位一例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成人心脏手术胸骨正中入路术后胸骨闭合技术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癌“低位领”式与“L”型切口淋巴结清扫术的比较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板型胸骨固定系统与爪型胸骨固定系统在心脏手术中胸骨固定中应用效果比较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护理干预在降低甲状腺癌患者焦虑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