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唤醒心灵之音乐教学法
2019-08-21陈宏英
陈宏英
【摘要】随着音乐新课改的深入,我发现:情感态度和心理需要成为学生音乐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校学生对于音乐审美存在一定的偏爱,热衷通俗歌曲、流行音乐这类娱乐性、宣泄性的快餐文化。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通过初中三年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怎样使学生拥有较高的艺术境界,学会在音乐中酣畅淋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用心底涌动的真情唤醒心灵的倾诉?我认为,它的最好切入点就是情感唤醒心灵的需求。
【关键词】情感;心灵;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学生喜欢唱流行歌,而不喜欢上音乐课,喜欢追逐演唱会,而想不起来过问古典音乐……诸如此类,已经成为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中甚为尴尬的处境。
那么,怎样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怎样使学生拥有较高的艺术境界,学会在音乐中酣畅淋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用心底涌动的真情唤醒心灵的倾诉。我认为,这将是当今音乐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由此,我认为,艺术不是附和大众审美,艺术是引领大众审美。音乐不是娱乐,不是取悦人耳,音乐是洗涤人的灵魂。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的审美需要引导,而非讨好和迁就。
一、以美好的形体塑造人,让情感唤醒心灵的表达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致力于坚持做一件事,那就是严格要求学生的站姿坐姿、仪态形体。大多数人认为,这只是一个习惯问题,做不好也无伤大雅。我却以为,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举止修养,是内型外塑的体现。处在青春期的学生们,来自不同家庭,弯腰驼背、一说话便低头、跷二郎腿、两腿直伸开去、或双腿反复不断抖动的人比比皆是。这些在中国传统审美中都是缺乏教养、傲慢无礼的表现。上身正直、头正目平、肩平挺胸、直腰收腹、提气翘臀本身就是朗诵、歌唱的最好乐器状态。千万不能塌腰泄气做松懈状,全身上下都应是一种积极饱满的情状,发出的声音方向是向上升起的。
二、以美好的声音塑造人,让情感唤醒心灵的倾诉
我这里所说的美好的声音,是指说话的声音、朗诵的声音和唱歌的声音。声带是人体中发育最晚的器官,因此,一定要引导那些进入初中阶段正在经历变声期的学生们要有意识地养护自己的嗓音,告诉他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那样爱护自己那两片薄薄的、细嫩的,却有可能在日后发出辉煌迷人声音的声带。
那么,如何才能保护好声带、又能发出漂亮的声音呢?我认为,气息是关键。古人有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想要发出漂亮的声音,就必须以气息作为动力,以横膈膜呼吸法为歌唱的动力。换言之,必须教会学生学会呼吸技术,“声动气先行”,有气息做支撑,就具备了一定的发声技术,也具备了保护声带的能力。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学习和练习的工作。音乐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不间断地帮助学生掌握呼吸技术,建立良好的声音观念。无论是说话、朗诵、歌唱,想要发出好的声音,就必须要有横膈膜的支持,高位空腔、有好的共鸣、有大的音量、能低能高,这样发出的声音才会有一定的辨识性。现在,经常批评歌唱界缺少打动人的真情,缺少鲜活的民族神韵、缺少高远的艺术境界,千人一腔的现象。记得沈湘先生曾说过:“所有的嗓音都被教成一个味儿,也许其中一个是对的,应该是这个味道,但其余学生就都被牺牲了。”所以,要彻底摈弃“假、大、空”毫无真情实感、千人一面的声音,这在艺术表现中是致命的。因此,音乐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以美好的声音塑造人,让情感唤醒心灵的倾诉。
三、以美好的音乐素养塑造人,让情感唤醒心灵的渴望
音乐学科确有它自身的学习规律和体系。听觉培养是音乐艺术的专利,因为任何一种音乐活动都不可能没有听觉的参与。普通的耳朵想要训练成“音乐的耳朵”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所以,音乐院校都开设有视唱练耳课。其中包括音准、节奏节拍、调式调性、和声听觉、音乐记忆力、记谱等等的训练。中小学开设音乐课虽然不是培养大家去当音乐家,而是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的青少年,但是也要通过听音唱谱来训练耳朵,培养听的意识、培养专注力,只有一点一点地在音准、节奏、发声上进行训练,审美才会逐步提高,逐渐积淀,才能塑造一个人的音乐修养,只是教学方法应该呈现丰富多样、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罢了。轻松愉快才会更受欢迎,岂不闻子曰:“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例如,欣赏《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这首作品,塔吉克族独特的八七拍,头脖肩膀手脚的肢体律动非常复杂,教师用分解动作来降低难度,通过练习,学生在学习成功后会产生非常大的满足和愉悦感,会主动去研究、探索、交流,学得更多。又如,学生们课余学习歌曲的方式,几乎是戴着耳机协同歌星一起唱,往往看到他们自以为是的自我陶醉,周围的人却笑得前仰后合。究其原因,是严重跑调。教师的作用就是引领学生寻找到适合他们自己学习的方法:先打着拍子,逐字逐句地听清楚再唱,不要随歌星一起唱。两只耳朵都塞上耳机相当于屏蔽了监听,跑调就是必然的了。长期戴耳机听音乐,还会损伤听力,造成耳鸣、头晕等症状。如是這般,他们就会很佩服你,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因此,音乐教师要以美好的音乐素养塑造人,让情感唤醒心灵的渴望。
四、以气息的律动塑造歌声,让情感唤醒心灵的运动
老一辈的歌唱家,每一首作品都成为那个时代无可替代的经典。随着改革开放40年,全国青歌赛的普及,更多的人开始接受风格多元。如今,好嗓子很多,但真正能打动人的并不多。歌曲流行得快,销声匿迹得也快。歌唱家很多,这个国际奖、那个金钟奖,能让人记住的声音还真没几个,往往都是“歌把人唱了,而不是人把唱歌唱了”。大名鼎鼎的戴玉强,是美声唱法的中国男高音,他唱的中国创作歌曲被大众接受,唱的意大利歌曲《我的太阳》《今夜无人入睡》亦为普通百姓喜爱。究其原因,其过人之处便是:气随心动,心随意动,以气行腔,以情动人。跟随他的歌声,你会与他在音乐中起伏跌宕,使你跟音乐有一番不同寻常的遇见。《你是这样的人》就是这样诠释的一首作品,你会忘记他是美声唱法还是通俗唱法,而这一切都显得并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他的情感将你燃烧、牵引,他的歌声深情而不失激昂、内在而不失旷达,引起人无限的遐想。歌声中周总理的音容笑貌、为人处世浮现在你眼前,使人深深感动,久久沉浸其中。因此,我认为,歌声是心灵的运动,不是生理的运动。歌唱的秘密就在心灵的气息控制上。好的音乐教师,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地享受音乐,享受音乐流动过程中气息行经身体的奇经八脉,心灵运动的结果。俗话说:七分念白,三分唱。提气便读,声随心动,音随气发,以气行腔,以情驭声。以呼吸技术作保障、以真情实感的朗诵为基础,以基本的音准、节奏的音乐素养为后盾,歌唱就变得水到渠成。因此,要以气息的律动塑造歌声,让情感唤醒心灵的运动。
综上所述,情感唤醒心灵之音乐教学法,抓住了音乐学习的本质,避免了本末倒置,避免了教学内容杂乱、无序,避免了教学形式与方法过于外在花哨和流于形式。对于音乐,它强调学生无论怎样学习,最终目的是表达人类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用情感唤醒心灵,以技术手段达到全身心投入艺术表现中。让我们以美好的形体塑造人,让情感唤醒心灵的表达;以美好的声音塑造人,让情感唤醒心灵的倾诉;以美好的音乐素养塑造人,让情感唤醒心灵的渴望;以气息的律动塑造歌声,让情感唤醒心灵的运动。故而,情感唤醒心灵之音乐教学法是音乐教学之必然。
参考文献
李晋玮.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