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教学中音色调控的方式及技巧
2019-08-21李艳
【摘要】乐音质量的特征主要由音色来判定,又称之为音品,是人们听觉所感知到声音的特点。声音的频谱是决定音乐的重要因素。伴随我国经济的进步,国民生活质量逐渐提高,对艺术欣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民族声乐教学中音色调控的必要性以及音色和生理构造间的联系进行探索,最终提出了在民族声乐教学中,音色调控的技巧。
【关键词】民族声乐;教学;音色调控;技巧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每个人的音色都存在差异性,具有自身的音色特点,并且不同的音色对民族声乐的表现力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不仅人声具有音色,不同的乐器呈现出的音色也不同,乐器也具有自身的音色特点。例如,钢琴和古筝演奏的乐曲,由于音色特征不同,作品呈现出的乐曲对人的感知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管乐器和弦乐器以及打击乐,甚至是民族乐器对相同的音乐作品,由于音色各具特点,其最终呈现出的音乐也各具特色。人声也是如此,每位演唱者,由于生理构造不同,导致其音色也具差异性。因此,在民族声乐中,根据演唱者的生理特征,对其进行合理的音色调控,使其掌握音色调控的技巧是应重视的问题。
一、民族声乐教学中音色调控的必要性
民族声乐演唱,人们通常是根据声乐演唱以及声乐鉴赏的特征来进行区分,对区别的内容具有明确性的标准,也是对相似的演唱方法的统称。总体来说,民族声乐演唱是具体的,是由各类演唱风格具有差异性的音乐作品,以及具有独特风格演唱方法共同构成的民族音乐文化。首先,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对演唱者对乐曲的听觉以及音乐感受能力要求较高,对音乐的听觉不足,在演唱中就无法充分随着音乐节奏进行完整的演唱,对音乐的感受也较弱,进而缺失对音色的控制。因此,民族声乐教学中如何进行优秀的音色调控是教师应关注的课题。音色调控能力较强,演唱呈现出的效果也较好,民族声乐演唱最终是通过听众的感受来确定演唱过程中的效果。美妙的音乐意境需要演唱者的声音所呈现,而演唱者要想呈现出良好的音乐氛围,就需要在演唱中准确调控自身的音色,以此来实现较好的民族声乐表现效果,进一步达到听众对音乐听觉的要求。
二、音色和生理构造间的联系
每个乐器演奏出的音色是不同的,即使是演奏相同类型的乐曲,呈现出的效果也具有差异性,这一现状是由于乐器的构造以及材质的不同所导致的。人声也是这样,不同的人在生理结构方面也不同,这也是每个人音色具有差异性的原因。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每个学生音色的差异性设置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学生音色不同,适合的音乐类型及风格也不同,教师应充分了解民族声乐专业学生的生理特点,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声带的结构都具有差异性,对音色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演唱时,由于声带振动频率不同,学生在演唱中,音色也会根据声带的振动产生一定的变化。因此,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师培養学生根据自身生理结构科学地调控音色,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音色。在民族声乐表演中,形成自身的演唱风格,进而使听众深刻记忆其音色特点。
三、民族声乐教学中音色调控的技巧
(一)重视学生气息以及音色的调控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科学控制微小的音乐变换中自身气息的调整,重视控制音乐本体,强化对演唱技巧的暗示性安排,进而调动听众感知音乐的变化。民族声乐教师应注重培育学生气息控制能力,以强弱两种气息改善乐曲蕴含的情感及音色等。演唱者完美诠释民族声乐,与演唱者的天赋以及气息控制能力正相关。教师应通过民族声乐教学,将学生的演唱天赋以及气息控制相结合,使学生在未来的声乐演唱中调动听众民族音乐的共鸣,为听众提供良好的音乐体验。演唱时的气息对发音动力具有直接作用,演唱的气息是持续训练形成的。演唱时气息的控制和应用对发音品质具有直接影响。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气息的运用,进而培养学生音色调控的能力。气息对音色的品质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如演唱者气息以及声门闭合控制欠缺,演唱中产生的音色也不同。民族声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气息训练。
(二)培养学生演唱中的吐字技巧
民族声乐演唱时,演唱者呈现出的情感对民族声乐风格产生直接影响。在教学中,民族声乐教师可以传授学生在演唱中如何正确利用吐字技巧,在演绎乐曲时,为观众呈现出不同的民族音乐感受,使观众对民族声乐有一个新的认知,深化听众对不同音色呈现的演唱情感的理解。良好的吐字技巧不仅仅可以优化演唱者的音色,还能让演唱者感受到运用情感表达音乐的新思维,从而完整地诠释民族声乐风格。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生理特征培养学生利用吐字技巧更好地诠释民族声乐,使学生在演唱过程中逐渐形成自身的民族声乐特点。嗓音的发音功能以及声带的差异性,对学生的音色也具有一定影响。在民族声乐中,部分音乐具有自身的特色,有高音,也有声音清脆的乐曲,为防止学生在民族声乐演唱时由于吐字不清晰造成发音困难等问题。教师在民族声乐教学中,通过传授学生吐字技巧,使学生在演唱中更好地调控音色,为听众呈现美妙的音乐氛围。
(三)培养学生在演唱中利用情感调控音色
学习民族声乐的学生情感较为细腻、丰富,并且在演唱过程中有丰富的情感呈现。学生在演唱中表达情绪的方法具有多样性,不但可以身体动作以及面部表情,还可以通过演唱中的音色表达情感。情感的不同,其呈现出的音色也具差异性。例如,在轻快、激励的乐曲中,学生演唱中的音色通常是明亮的,在舒缓、悲伤的音乐中,学生演唱时的音色通常较为暗淡。因此,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育学生的情感、情绪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播放不同类型的民族音乐,让学生感知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并为学生示例,在民族唱法中,表达情感与情感缺失的区别,让学生认识到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在演唱中融入情感,不仅可以呈现美妙的音乐氛围,还能形成更好的音色。演唱中通过合理的调控音色,可以在音乐中注入更完美的情绪,并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充足将乐曲的情绪表达出来,促进学生的人物塑造能力,优化艺术表现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民族声乐演唱中,音色的调控是丰富以及优化演唱者声音呈现效果的主要途径之一。音色与演唱者的生理结构、演唱技巧和表达情感的差异性联系紧密。因此,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这些特征,科学地传授学生演唱中音色调控的技巧,进而呈现出更优美的音乐意境。本文对民族声乐教学中音色调控的技巧进行探究,分析了重视学生气息以及音色的调控、培养学生在演唱中吐字技巧以及培育学生在演唱中利用情感调控音色,对民族声乐演唱成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雯靓.如何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进行相关文化的渗透和提升文化素养[J].艺术研究,2017(1):203-205.
[2]康彦龙.民族声乐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和文化素养提升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7(23):205-206.
[3]刘莹.沈阳音乐学院举办辽宁省音乐与舞蹈学一流特色学科建设立项暨民族声乐教学实践音乐会[J].音乐生活,2017(3):40,2.
作者简介:李艳(1983—),女,汉族,山西太原阳曲人,山西戏剧职业学院,讲师,职业技能鉴定办公室副主任,研究生,硕士,研究方向:音乐学(民族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