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区民族琵琶乐曲创作的发展与比较研究
2019-08-21王朕
【摘要】琵琶在经过丝绸之路中,在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融合碰撞中传入中国,琵琶的艺术发展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滋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当代的琵琶作品都是以少数民族题材为主,如《草原小姐妹》《山之舞》等。本文研究三部作品均是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族题材琵琶作品,尝试了解作曲家在不同时代少数民族琵琶作品的思路与特色,深入探究作品的发展方向以及内涵。
【关键词】琵琶;新疆;编创
【中图分类号】J647 【文献标识码】A
建国以来,我国在音乐创作领域继承传统、学习西方现代音乐作曲理论,重新思考中国音乐创作中的新问题,以及吸收西方现代作曲家各种新派创作技法并加以运用,同时对现代音乐创作中产生的西方理论学说进行了相关研究,中国现代作曲家在创作实践过程中大胆地探索和尝试,打造出了形式多样又有独特风格的近现代音乐作品。
在此期间,各种琵琶新作品纷纷涌现,大多数作曲家追求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以及现代音乐的技法,同时追求风格和魅力所在,力求为琵琶注入全新的生命力,演绎出独特的时代风格。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极为多样,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各少数民族造就了独特的音乐风格,而且许多少数民族乐器都和琵琶有着共性,逐渐运用各民族的民间音乐,以少数民族为题材创作的琵琶曲占有一席之地,为琵琶艺术开辟了新的道路。
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族题材的琵琶作品,较为经典的有琵琶演奏家、教育家王范地先生的《送我一支玫瑰花》《天山之春》,琵琶作曲家刘德海先生的《春蚕》。
王范地先生的《送我一支玫瑰花》于1961年根据同名新疆民歌编创,乐曲完全采用维吾尔族传统情歌旋律,同时也是主题旋律,曲调采用七声音阶的小调式,乐曲中经过了五次变奏和发展,主旋律中的四个乐句运用“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以琵琶独特的演奏技法进行演奏,这可以说是开创了建国后琵琶曲改编成功的先例。短小精悍的节奏引子后,第一遍采用分弹、轮指的技法呈示了轻巧活跃的主题旋律;第二遍高音区用长轮发挥出主题旋律流畅又抒情的内涵;第三遍在中低音区双音节奏将舞曲风的特征展现出来;第四遍在中音区运用摇指的技法表达出内心深沉的情感流露,之后运用滑音和经过句将乐曲进入高潮,用衬音复述第五遍主题旋律。例如,将相邻的两小节的连音用“半轮、挑、弹”的演奏手法,左右手敲击面板加中指抹弦的音响模拟新疆手鼓打法的节奏型,强烈突出富有跳跃性的维吾尔族舞蹈典型节奏特征和充满激情的维吾尔族音乐,使乐曲达到了欢乐的高潮。
《天山之春》是王范地先生又于1964年根据乌斯满江、俞礼纯创作的热瓦甫独奏曲《天山的春天》改编成琵琶作品《天山之春》,主要描绘了天山春天的明媚景色,全曲按照“呈示—展开—对比—结束”布局,主题旋律是《木夏吾莱克木卡姆》的间奏部分旋律,但调式运用了西方的大小调式。王范地先生为使琵琶演奏技法和演奏风格更加多样性,学习了热瓦甫等少数民族乐器,充分利用琵琶的技法多样性:用摇指和长挑轮模仿热瓦甫的滚奏呈示两次主题,旋律变得舒展又富于强烈的歌唱性,突出了维吾尔族民间音调的特点。小快板后采用了维吾尔族弹拨乐器常用的轻快活泼的节奏将旋律级进,临时转入属调用长轮呈示出主题旋律,增加音乐的抒情性,后又采用双音与低音交叉,加强了维吾尔族舞蹈俏皮的节奏性。之后进入全曲欢腾的快板段落,音乐旋律开朗奔放起来,达到了音乐高潮。相比之前王范地先生的《送我一支玫瑰花》,这一首《天山之春》在保留原曲音乐元素基础上将乐曲结构进行调整,利用琵琶丰满的音域和音区扩充旋律主题,对改编曲的创作手法有着极大的提升,成为那一时期最具表现的代表作品。
通过《送我一支玫瑰花》《天山之春》这两部作品体现王范地先生可以做到既保持前人艺术创造上的特有优点,又能随着中国时代的音乐发展有所创新,有所发挥,传承中国音乐的神韵和美学品格更高的立意,深入研究传统音乐的精髓。
刘德海先生创作于2007年的《春蚕》,这首乐曲的旋律优美、明亮,具有典型新疆十二木卡姆音乐旋律特点,节奏具有舞蹈性,音阶采用新疆民歌中的七声音阶,调式采用了民族音乐的调式,其中比较鲜明的特点是调式中具有新疆独特风格的增二度音程,巧妙地运用了唐大曲的曲式结构:“散—慢—中—快—散”,将《牧羊曲》《埃介姆》《你的天上没有月亮》《自由的生活》四段主题旋律连接起来,给人以浓厚的维吾尔族风格和强烈的画面感,乐曲的旋律带来起伏感,还结合了琵琶多样性的音乐和指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内涵,运用许多维吾尔族民族旋律特有的“游移音”,采用滑音来模仿,体现出维吾尔族音乐“游移音”的韵味;还有模仿一群维吾尔族人围在篝火旁载歌载舞庆祝节日,美丽的维族姑娘穿着传统的维族服装舞动时,帽子的铃铛随着节拍发出“叮叮”的声响;新疆少数民族乐器“热瓦普”的演奏,由于“热瓦普”主要材质是蟒皮,音色比琵琶要暗淡,所以,在整段的“弱奏”中,为了使音色模仿“热瓦普”,运用创新指法“弱奏”才能充分描绘出西域的特色。
现今,琵琶音乐作品大多数是表达作者强烈的人文情怀和高阔的人生境界,个性的旋律书写独具魅力的音乐篇章。虽说《春蚕》与《送我一支玫瑰花》《天山之春》不同于音樂深层意义上的庄严肃穆,但其中同样描绘了许多新疆少数民族的人们在佳节、丰收后载歌载舞、欢快喜悦的场景。
作曲家运用从丝绸之路传来的琵琶乐器承载了西域风情,赞扬了春蚕一生默默无闻的奉献,隐意为用毅力和勇气深层次赞美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和顽强不息的精神。同时,从“一带一路”文化传播角度理解:在这种文化传播中,可以用琵琶这种本民族乐器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和民族精神,《春蚕》不仅仅赞扬新疆音乐风格独特,还赞扬了丝绸之路中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为我们所带来的影响和交流碰撞出的火花。
琵琶作为从西域传来的弹拨乐器,由于受到多民族、多地域音乐文化影响,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颗粒音色和丰富的演奏技法,更为模拟以及展现维吾尔族风格的琵琶作品奠定了基础,琵琶作品的改编提升了那一时期琵琶的演奏水平,同时推动琵琶艺术的发展。受到琵琶作品的改编和创作的启发,此后原创维吾尔族琵琶作品便层出不穷,如《龟兹舞曲》(杨静曲)、《楼兰姑娘》(刘锡津曲)等,这些作品进一步推动了琵琶艺术的快速发展。
结语
琵琶在音乐会演出时不仅能独奏,也可以与“热瓦甫”这种民族乐器同时演奏,还能与“冬不拉”“都塔尔”等共同演奏,演奏出的音乐极具魅力,这是不同文化带来音乐的融合。充分发挥琵琶的演奏特长,在调性上保持民族性,兼容西方音乐调性色彩,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通过借鉴西洋音乐的演奏方式和音乐来发展琵琶艺术,用春蚕的吐丝情节比拟自己以及广大音乐家的艺术人生,展现出中华民族开辟丝绸之路的伟大以及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髓。
参考文献
[1]卢盈盈.少数民族音乐在当代琵琶乐曲中的运用[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0(6):37-39.
[2]赵卓群.维吾尔族音乐风格在琵琶演奏技巧中的诠释——以刘德海创作的琵琶独奏曲《春蚕》为例[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14-119.
作者简介:王朕(1994—),女,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