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口腔医学课程建设研究
2019-08-21张耀超左艳萍张琳梅
张耀超 左艳萍 张琳梅
摘要:要讲好一堂口腔医学课,首先我们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一堂好课?怎样讲好一堂课?口腔医学课程的特点是什么?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如何准备口腔医学课?文章主要针对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口腔医学;课程建设;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4-0207-02
一、课堂的基本构成及其评判标准
根据不同教学任务,从课程具体组织形式上说,课程有单一课和综合课两类。其中单一课完成一项教学任务,如理论课、复习课、技能培养课等。综合课完成两个以上教学任务,如既讲理论又要形成技能、技巧课,可边讲边练。不论单一课,还是综合课,都有其一定的组成要素和结构体系,一般而言,教学过程中的要素主要有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一般来说,课的结构包括引入阶段、主体阶段和结束阶段三个部分。
俗话说,教无定法。对一堂好课的评价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教育是一门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教育界对于一堂好课的评价集中体现为十个方面:“一是教学理念的先进性,是否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思想;二是教学设计的科学合理性,是否适合教学对象和课程或内容特点;三是讲课是否精神饱满、生动形象,是否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性;四是教学组织是否思路清晰、阐述准确、重点突出,教案是否规范;五是教学内容是否充实,难度、深度、广度和信息量是否适宜;六是能否针对教学对象的需要,反映本学科专业前沿知识和最新成果或客观介绍不同的学术观点;七是能否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医学专业实践或临床应用特色;八是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手段恰当,能否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并适合教学对象和课程或内容特点;九是能否调动学生情绪,课堂互动性如何,课堂氛围是否和谐、活跃;十是教师姿态是否端正,语言文明,形象气质好等。”上述十个方面,归纳来讲,实质就是要达到四个目标,也就是“四课”:(1)一堂好课应该是“实惠课”。一堂好课应该是让学生有所收获,或是获得知识技能,或是掌握了规律方法,或是拓展了思维,或是触动了情感心灵,甚至是提升了人格、改变了人生观、世界观等。总之,应是一堂“有效教学”。(2)一堂好课应该是“特色课”。“标准件”固然好,但不适用于课堂教学。一堂好课涉及诸多因素,教师的个性特点、风格就成了影响一堂好课的决定因素。教师要在充分了解自己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具体情况,针对教学内容,上出一堂生动而富有特色的课。(3)一堂好课应该是“生成课”。“生成课”主要是指教学互动方面。一堂课的要素基本相同,教学也有普遍规律可循。但在教学互动环节,师生间的真情交流、智慧碰撞、能力投入等,就在于课堂上师生双方了。(4)一堂好课应该是“创新课”。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教学也不例外。在医学模式转变的背景下,一堂好课还应是“创新课”。“新”,一方面是教师不断求新,自身素质不断提升、教学艺术不断创新;另一方面是教学内容要紧跟新时代发展的需求。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人才,为医学事业服务。因而,不要浪费一点时间,让每节课都成为“高效教学”。当然,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并不局限于以上几点,也不是上述“四课”的简单组合。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师生应该伴随课堂教学共同进步、一起成长。
二、如何上好一堂课
根据课堂的基本组成和评价标准,一堂好课要满足以下五个方面的要求:(1)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一般包括: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发展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等。(2)恰当地组织教材和正确阐明教学内容。内容安排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兼顾教材的系统性。教师正确无误地掌握教学内容,做出确切、清晰的阐述,并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3)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服从于教学目的,要适应教学对象特点。运用好教法,还必须遵循教学规律,把握教学原则。(4)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课堂的各项活动必须精心设计、妥善安排,环环相扣、有条不紊,提高教学效率。(5)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效果是衡量一堂好课的主要标志,通过教学,学生学到了知识,培养了技能,发展了能力。当然,上好一堂课的因素很复杂,就教师来说,包括事业心、责任感、品德修养、文化水平、工作经验、教学能力、心理素质、情绪以及作风等;就学生来说,包括年龄特点、文化基础、智力水平、学习目的、态度、方法、习惯以及学习兴趣、情绪等;就教材来说,包括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循序性,对师生的适应性等。此外,还有校风、班风以及教学条件等。要上好一堂课,还需要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
1.精心备课。“三备”: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
2.精彩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方法有:实例导入、悬念导入、直接导入等。一切服务于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因势利导,画龙点睛。
3.教法自然。教法是备课阶段就必须考虑的问题,在具体实施时,需根据课堂情况机智灵活地调整教法。在教法的选择上,一般要遵循三个原则:(1)符合课题的目的和要求,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实现;(2)符合教学对象的认知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3)方法灵活多样,服务于教学效果,综合运用。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提示、讲授、指导自学、组织讨论、检查指导作业;学导式——提示、自学、解疑、精讲、作业、小结;研究式——确定研究问题、个人探究、小组讨论、总结讲评;范例式——导学、探究、巩固、拓展。此外,还有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实验法、练习法、演示法、自学指导法,等等。
4.严密组织。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1)充分利用时间,妥善安排教学环节和步骤;(2)控制进度,及时调整学生注意力,张弛有度;(3)严格要求课堂纪律,以身示范。
5.充分互动。教师、学生都有积极性,才能发挥各自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1)信息及时反馈、问题及时暴露,解决问题才能及时、有针对性;(2)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主动性。
6.讲究艺术。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1)语言要艺术。准确简练、通俗易懂、生动形象;(2)调控要艺术。吸引注意力、调节气氛、把控节奏;(3)指导要艺术。内容联系学生实际、有效指导、巩固知识、熟练技能、掌握方法。
7.完美小结。总结归纳是一堂课的最后阶段。但凡精彩生动的讲课,不仅要有扣人心弦的开头,环环相扣的进程,而且还必须有个精心设计、耐人寻味的结尾。小结的方法:归纳小结法——归纳全篇、深化主题;前后呼应法——巧设悬念、再激新疑;承上启下法——含蓄深远、回味无穷;巧编口诀法——浓缩内容、便于记忆;精选作业法——学生演示、自己总结。
三、口腔医学课程的具体特点及授课要求
口腔医学是一门具有高度实践性的学科,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口腔医学教育的核心精髓[1]。当前,我国高等口腔医学教育的主体是五年制本科教育,各大医学院校普遍采取的是“临床医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相结合的形式,作为一门以临床操作为主的学科,在口腔医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具备很强的实践性[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该遵循现代教育原理和口腔医学专业特点,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师教学与学生主动参与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验室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是需要我们医学教育工作者终生奋斗拼搏的课题,课堂就是一个大舞台,只有课下精心准备和课上精湛表演,不斷总结、不断完善,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得利,袁辉,周洋,林洋洋,石屹,于学刚.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6,(01):82-84.
[2]王慧明.提高实验人员素质,做好口腔实验教学工作[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6):643-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