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女性艺术家创作之“我”的重要性

2019-08-21黄美林

戏剧之家 2019年23期

黄美林

【摘 要】女性艺术家创作过程中,有强烈的自我参与意识,她们关注自我的内心情感,关注自我周围的微观世界,重视自我的生活体验,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从平凡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和思路,打破传统男性多以表达宏大、象征力量的艺术表达方式,用细腻、真切表达她们的精神世界。本文以当代著名的女性艺术家,草间弥生、马琳·杜马斯及中国民间艺术家库淑兰的创作,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自己的创作感受和作品,找到了女性艺术家创作思路的一些共性,即女性艺术家创作中“我”的重要性。

【关键词】女性艺术家;创作体验;自我情感;微观事物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3-0137-02

一、当代女性艺术家代表及作品分析

女性艺术家的创作,与男性艺术家作品中的“大场景” “大力量”不同,她们的艺术创作,更愿意贴近内心、表达自我……而当代艺术,更是体现时代精神,追求多样性的意识形态的集合。当代优秀的女性艺术家不计其数,本文着重以日本国宝级艺术家草间弥生、当代绘画家马琳·杜马斯,以及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家库淑兰三人的艺术创作为主,阐述和分析当代女性艺术家对于艺术创作的理解和展示的共性——对“我”的关注。

(一)艺术家草间弥生及其作品

(图1)

草间弥生,日本国宝级艺术家,被界内称之为“波点婆婆”的她,善于把色彩及对象元素结合构成的原理,进行延伸。众所周知,草间弥生家庭属于上层社会,殷实富足,但原生家庭的弊端,加上小时候患有神经性视听障碍的病症,使得她不安、焦躁,经常出现幻听、幻视的情况。于是,在她诉诸于家人无果的情况下,她尝试用绘画的方式,疏解内心的焦虑感。从此,圆点成为她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本质元素,而对于圆点的复制,成为她平衡精神疾病和艺术创作的方式之一。佳士得官网曾经记录了艺术评论家戈登·布朗对她的采访:“她称自己的作品为‘艺术药物。作品《无限的网》(图1),其创作灵感正是源于自小困扰着她的幻觉问题。她透露自己早于1963年便出现幻觉,笔下的网不仅超越自己,更超越画布本身。這些网一直延伸至墙壁、天花,最终覆盖整个宇宙。”①

(二)画家马琳.杜马斯及其作品

(图2)

马琳·杜马斯,荷兰画家,她的创作元素包含婴儿、女性及人物种族的题材(色彩表达),这些元素的选取,与画家从小就经常接触南非种族隔离文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对于包含人道和女性主义内涵的活生生的人的刻画,有着她自身的解读——她用女性特有的视角,表达她对于生命、性别、种族等社会性问题的感受。她用色彩对抗大众的审美习惯,她笔下的婴儿有病态的外形,女性形象更是自由,尽显特点。把人物表面背后的精神状态的“丑陋”和不完美,表现给观众,带领人们打破传统的审美,对抗传统审美流派。例如《茱莉》(图2)这幅作品,除了既象征了女性性别的嘴唇和睫毛,保持了肤色的原本特征外,其他部分,用大面积带有血腥味道的红色来绘画,让人本能地感受到人物似乎所经受的带有残酷味道的经历和感受。画家利用女性艺术家的敏锐,才会用“不计后果”的纯色,进行心灵的剖析。

(三)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家库淑兰

(图3)

库淑兰,是我在创作中寻找资料时,无意间发现的一位大师。母亲教会她剪纸。她就是一个普通农民。长期生活在农村,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有着大部分农村女性的生活经历——多子、夭折,丈夫的冷漠,这些生活体验都给了她无限的创作感受。其剪纸风格有许多平面构成的原理,比如对比;有极好的色彩搭配方案,画面丰富多样。可见她的艺术天赋极高。她的艺术剪纸被美术馆多次陈列展出。她的作品,有着中国民间美术的朴实而平面化的特征。以观念中的形象出发,用拼贴组合的方式构图,直接刻画对象的特征,剪刀下的事物稚拙而简朴,艳丽而明快。剪刀下的花鸟鱼兽、石榴蝎子,人物静物,鲜艳而生动。她的代表作《姑娘爱我石榴情》,运用了强烈的冷暖对比的关系;《石榴树树开红花》《一树梨花》等又能清晰的看到典型的中国图案的构成方式,《剪花娘子》更是她笔下鲜活的新娘形象,头戴发冠、身着红衣……

二、图形符号化的来源分析

(一)体验的重要性

(图4)

女性艺术家总体来说,有这么几个角色:母亲、妻子、社会的人,介于这些身份,使得当代女性艺术家的题材,大部分都与自我的亲身体验有关。她们的作品虽然可能以绘画、雕塑、摄影、装置、实验,甚至行为艺术等多样的形式呈现,但她们所表达的几乎都与自我的情感体验有关。正如以上艺术家的生活体验及她们的作品所展示的:体验了精神疾病的困扰,就以绘画的方式疏解压力;体验过人与人之间因种族歧视而产生的隔阂,就会关注这类身份的群体特征;体验了生活的艰辛和生命的结束,就会有寄托情怀的美好。女性生理结构的特征,情感、官能的直觉性,使得她们细腻、情绪化、关注自我、关注平凡的生活。这些都构成了女性艺术表达的独特精神。

(二)对自我情感的重视

女性有着优于男性的情感特征:敏感于外界事物的刺激,敏感于刺激后自我身心的体验,因为她们的神经系统容易兴奋。因此,很多女性艺术家对外界关系后的情感,会给予本能上的关注(长期艺术思维的习惯性所致)。例如,库淑兰的剪纸,很多题材都是对于婚姻关系的单纯的定格描绘,《剪花娘子》《两个吹手吹唢呐》(图4)、《门上来了个媒人哥》,等等,人物的形象都是新婚的艳丽扮相,内容几乎都与婚姻相关。这些,不正是艺术家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求吗?正是对于平淡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朴素表达,才使得她们的作品,生动而不造作。对于自我情感的自觉性的关注,还有很多,例如很多女性艺术家身为人母后,对孩子所产生的情感,成为她们创作的灵感通道,当代油画艺术家闫平、水墨画家纪京宁,都有母子系列的经典作品。她们的作品洋溢着母性特有的幸福、美好。这些情感体验的独特性使得她们与男性艺术家常常表现宏大和力量的气氛形成极大地对比表。

(三)對微观事物的敏感

(图5)

众所周知,南瓜是我们日常餐边的食物,圆圆鼓鼓,没什么奇特,但它却是草间弥生符号化的事物元素,她觉得正是南瓜圆圆鼓鼓的外形,让她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角度看,都会有新发现。草间弥生曾说:“我第一次看到南瓜还是小学的时候。我去祖父的苗圃玩耍时,在小路旁看到黄色的花和小小的南瓜。我把手伸向茂密的叶子,在其中翻找到一只南瓜。当想将它从茎干上扭下来时,我听见南瓜用生命向我叙说着什么。”②正是南瓜的圆圆鼓鼓,无限圆满的外形,在特定的时期(小时候的草间弥生有视听觉的幻觉障碍)给了她心灵上的无限安定感,无数次的慰藉过她的心。这就是生活的微观事物,对于女性艺术家的影响。再如,马琳·杜马斯笔下的《白化病》系列,《人之初》(图5)系列,都是我们生命中每天可以见到的微笑的事物或者现象。《白化病》系列中的患者们,他们都用一种凝视观众的眼光,似乎“询问”着他们与众不同的原因。《人之初》系列中的婴儿,有着巨幅的构图和静止下的动态挣扎。而杜马斯正是要表现初生婴儿身体虽小,但生命无限的力量感、挣扎感。由此可见,日常生活,平凡事物,给予女性艺术家创作的巨大动因。

三、我的创作体验和感受分析

(图6)

(图7) (图8)

我的创作思路,来源于本人对生活点滴的感受、体验,把生活中与个人相关的方方面面,以感受后的形式加以记录,并以绘画的形式呈现于布面之上。创作的主题就是围绕周围事物人物与我之间的联系。主要为了突出艺术创作的感人之处,在于它是艺术创作者情感的流露,而不仅仅在于技术层面的冷淡乏味。我认为,艺术的创作无法急功近利,也不必为日常的遗憾的悔过,因为,每个阶段的创作,都是当下的你,最真实的自我,作品就是生动的。两地的恋爱体验,教会我思念这个词的含义,例如我的铅笔画作品:《温暖》《记号》《水肿的手》(图6)等等,都是用日常的事物为绘画元素,表达当时的情感。几年后的现在,我体会了生儿育儿的平凡生活,结合传统刺绣的方式,创作了一些与孩子相关的小小作品。例如《凝视后的“虫”》(图7)、《P孩偷吃面》《暑假生活》《P孩不爱洗头发》(图8)、《雾化中P孩》等。其中,《凝视后的“虫”》,表达哺乳期间,缺少与外界的沟通,凝视窗外景色后,眼里出现的疲惫感。这些“虫”形象和眼睛的元素,都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记录,是女性特有的情感体验的自觉表达。

四、结语

从对几位杰出的女性艺术家自身特质和艺术品质的分析,以及我自身一些不成熟的创作过程中的感受来看,女性艺术家更善于从个人的经验和情感出发,描绘自己的内心世界。她们用“自恋”的眼光,关注微小事物,关注内心情感,自觉主动的表达切身体验,最终以“我”的感受,融入到艺术作品的创作之中。

注释:

①雅昌艺术网.佳士得香港春拍艺术药物:草间弥生作品赏析[EB/OL].2018-4-23.

②卡荔约.12个关键词解读“怪婆婆”草间弥生[J].世界文化,2015(6).

参考文献:

[1]刘雨.草间弥生绘画作品元素的表现性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8(8).

[2]厉锐.草间弥生作品中的圆点符号解读[J].美术教育研究,2017(11).

[3]李运贤.浅析玛琳·杜马斯的艺术创作特征[J].大众文艺,2017(3).

[4]顾晓燕.女性艺术家创作的自觉性[J].美与时代(中),2016(11).

[5]陈莉.库淑兰剪纸艺术作品分析[J].美与时代,2017(7).

[6]姜小丢.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内审视”现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7]常宁生.国际当代艺术家访谈录[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