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玩具设计研究
2019-08-21吕玥李晶欧阳子薇柳雨欣蒙泽玲
吕玥 李晶 欧阳子薇 柳雨欣 蒙泽玲
【摘 要】随着我国自闭症儿童患者数量不断提升,关于自闭症的研究受到了社会广泛的重视。针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和社交康复需求,根据游戏对于自闭症儿童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本文从趣味性和训练性角度出发,在相关文献研究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自闭症儿童智能玩具设计探讨。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玩具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3-0132-02
一、现状分析
自闭症儿童主要体现为儿童的语言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语言表达方面,患儿常难以处理语言信息,表现为可能既难以处理外界输入的语言信息,也难以组织表达自己的言语。由于情感障碍,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自闭症儿童有着很大的压力,导致他们常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一些无法理解的外显行为,有时甚至是攻击行为。重复刻板行为是大部分自闭症儿童的常见行为,患儿具体日常表现为用一种方式生活,例如坚持吃一样的食物等。周念丽等[1]认为自闭症患儿的重复刻板行为是为了了解周围环境并获得控制感。
针对自闭症儿童的发展特点,目前市场上针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的玩具产品类主要包括两大类:减压降噪类和感统训练类。减压降噪类玩具主要适用于自闭症、多动症儿童的自我发泄。感统训练类玩具作为游戏疗法用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包括注意力训练玩具、手眼协调训练玩具以及其他感官刺激类玩具。但上述玩具产品康复训练性强,趣味娱乐性差,往往造成患儿不愿意使用。本文在相关文献研究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自闭症儿童智能玩具设计探讨。
二、用户研究
(一)用户访谈
针对人们对儿童自闭症等精神性障碍的特殊儿童的康复需求越来越多,我们通过对幼儿园(专门收自闭症儿童的幼儿园)的老师和3-7岁自闭症儿童及其家长的访谈,去了解自闭症儿童的一些行为特征,以及小朋友对玩具的喜好。
1.访谈对象及内容
2.访谈总结
3-7岁儿童大多对积木、玩具小车等可运动的玩具物件感兴趣、像轮胎、球体这一类圆圆的东西,对他们也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游戏过程中,家长重视孩子与他人的互动,希望孩子在互动过程中能得到一些提升,比如提升社交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动手动脑能力等,也希望他们能不计较得失、看淡输赢、懂得分享。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游戏有助于孩子融入社会、亲近他人。
(二)用户观察
1.观察目的
现今,自闭症儿童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患者,而儿童自闭症康复多采用心理干预的治疗法,现在人们对儿童自闭症等精神性障碍的特殊儿童的康复性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一个产品可以对自闭症儿童有一定的帮助,去帮助自闭症儿童的心理有一定的帮助,因此,我们进行了这一次观察,去了解自闭症儿童平时的生活,从而更了解自闭症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更方便我们设计一款适合自闭症儿童的玩具。
2.观察方法
本次观察采用的是自然观察法,我们前往南京市明星幼儿园,观察那些自闭症儿童的户外课程游戏,来了解小朋友的日常生活行为。
观察对象:自闭症幼儿园的小朋友。
观察内容:小朋友在幼儿园自由活动期间的行为。
观察现象:从小朋友的行为表现来看,自闭症幼儿园内的小朋友可大致分为两类:外向型自闭症和内向型自闭症。外向型自闭症的小朋友看起来与普通小朋友没有区别,他们能很好地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在玩具滑梯四周追逐打闹,相互交流。而内向型小朋友就有较明显的自闭现象:一是不与其他小朋友沟通交流,偏向独自玩耍。二是会出现喜欢的游戏方式、兴趣点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情况,比如有小朋友喜欢看着地上的花瓣。三是小朋友喜欢重复的动作。在玩滑梯的过程中,小朋友有自己拟定的路线,并会沿着此路线不断重复。四是只有在需要时,才会开口说话。小朋友沿着自己设计的路线行走,在遇到爬滑梯、高处爬下等不能单独完成的任务时,会主动寻求帮助,在得到帮助之后,继续沉迷于自己的路线,不与人沟通。
3.总结
自闭症小朋友有与普通儿童有明显的差异:一是自闭症小朋友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不能与老师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也不与同龄儿童建立伙伴关系。二是对于正常儿童所热衷的游戏、玩具不感兴趣,而喜欢玩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如一朵落花,可以持续玩数十分钟而没有厌倦感。三是会出现固执地要求保持某项活动不变,如玩耍时要走相同的路线等。若这些活动被制止或行为模式被改变,小朋友会表示出明显的不愉快和焦虑情绪,甚至出现反抗行为。四是只有在需要得到帮助或要按原定路线进行游戏时,才会主动与人沟通。
三、用户需求分析
根据调研结果和相关的文献资料,自闭症儿童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得到治疗和改善。虽然自闭症儿童难以主动关注外界,但他们在游戏中相比其他活动更容易产生兴趣和愉悦感,比如自闭症儿童一般不愿与他人交流,但在游戏中不能达成愿望时,有些患儿就会求助于老师或家长,这说明游戏或许是一个更好突破的契机,这也让我们看到了通过游戏改善自闭症的希望。
第一,充分考虑自闭症儿童自身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能力的提升。自闭症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明显的群体特征,游戏水平低、玩具玩法刻板,他们的能力缺陷致使他们无法像正常儿童一样学会复杂度较高的玩具的玩法;在游戲的过程中也表现出重复性行为,对细小改变都能察觉。
第二,自闭症儿童在游戏过程中与同伴互动较少。由于同伴和亲子关系建立的重要性[2],可以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特点,设计出合适的互动模式,帮助自闭症儿童克服社交障碍。
第三,多感官设计。自闭症儿童的感知器官发展迟缓,可以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多通道的设计激发患儿的感知能力,比如不同材质拼接带来的触感、儿童偏好的颜色、音效交互等。
四、产品创意说明
据调研,自闭症儿童多有以下表现:不愿与人沟通、不具有“社会”的概念、在美术等创造性方面有特长。针对此研究结果,本产品设计为可由儿童自由搭建并语音操控的城市模型——我的城市。自闭症儿童多沉浸在自己的思想世界中,缺乏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及认知,通过树木的摆放及积木搭建的城市建筑,给儿童灌输“城市”这一概念,并且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语言能力的缺乏,是自闭症儿童的一大特点。本产品对小汽车及红绿灯(障碍)采用语音控制的设计:当儿童发出“开车”指令,小车前进;发出“停车”指令,小车停下;在转弯过程中,“左转”与“右转”指令操控小车的前进方向;游戏过程中,家长可适机发出“红灯”指令,红灯亮,路障升起;儿童需回应“绿灯”,路障才可下降,绿灯亮起,小车继续前行。希望在游戏过程中,自闭症的小朋友可通过创造属于自己的城市建筑逐渐培养“城市”“社会”的概念,且从在游戏中的操控语言开始逐渐开发自身的语言功能[3]。
(一)产品造型说明
如图1,本产品主要由城市框架、小树、积木、小车构成。产品主要以立体几何的形态出现,风格简洁、色彩丰富。对于整个城市框架来说,道路的色彩及形态努力向真实社会还原,红绿灯采用简洁设计,地面地板色彩与道路相搭配。树木和小车的外形采用简单的几何拼接。不同大小、颜色的积木,带有弧形边缘以及方形凸起与凹槽,衔接紧密、不易松动。带高级感色值的糖果色积木,萌趣舒心,让儿童对于色彩的认知从舒适开始[4-5]。路障的配色鲜艳明亮,饱和度高,吸引儿童的注意力[6]。
(二)产品使用说明
城市底板与小树均内置磁铁,儿童可将小树安置在城市中适宜的位置。各颜色、形态的积木可自由组合,搭建城市建筑。当儿童发出“开车”指令,小车前进;发出“停车”指令,小车停下。在转弯过程中,“左转”与“右转”指令操控小车的前进方向。红绿灯与路障亦是声控装置,游戏过程中,家长可发出“红灯”指令,红灯亮,路障升起,儿童需回应“绿灯”,路障才可下降,绿灯亮起,小车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1]周念丽,方俊明.提高自闭症幼儿装扮游戏能力的教育干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09):69-73.
[2]苗艳凤,田霖霞,张娴,韩佳彤.基于儿童认知阶段的中国符号分类研究与应用初探[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8,(01):13-15.
[3]苗艳凤,徐璐,申立乾.基于亲子互动的儿童家具设计[J].林产工业,2017,44(08):42-46.
[4]陈杨威,郁舒兰,李策,夏巍恒.产品材料与形态设计相契合的研究[J].大众文艺,2016,(13):67.
[5]靳晓佳,郁舒兰.构建詩意化生活——当代家电产品设计的艺术化研究[J].设计,2016,(15):124-125.
[6]施佳露,郁舒兰.基于设计形态语义学的洗衣机语义分析[J].大众文艺,2018,(18):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