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行为现状调查及引导思考
2019-08-21骆念武赵林于倩张轶
骆念武 赵林 于倩 张轶
摘要:大学生是创新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是高校的核心部分。成长于快速发展社会环境中的大学生具有独特的思想行为特征。通过调研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对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步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行为;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2-0050-03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着重强调: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迅速,大学生群体是“大众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多元文化的冲击和网络信息的广泛包围,导致了大学生们的思想行为现状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复杂化、多样化的趋势,他们面对更多机遇的同时也承受更多的压力与选择的困惑。大学阶段是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阶段,而班主任作为大学生思想行为教育的最直接引导者,需要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行为现状,并施以积极和正确的引导,对大学生培养完善健全的人格、正确的思想观至关重要,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提供服务。
一、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个人学习状态与感知
目前网络已经遍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与电脑,随时可以上网,会有被网络影响程度较深的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或电子软件后逐渐丧失学习意志,从而面临挂科甚至退学。班主任了解和掌握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很重要,及时发现沉迷网络的学生并加以疏导。调查发现,56.6%的人选择了“刷空间、朋友圈、微博等”,46.23%的人选择了学习,45.28%的人选择了聊天,40.57%的人选择了看视频,37.74%的人选择了打游戏。由此可见,网络确实成了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虽然使用网上学习也是使用网络时的主要活动之一,但各种娱乐活动也占据了大部分的上网时间。学习习惯是影响学习质量的直接因素,本文从样本主观出发,让学生给自身的学习习惯打分,按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作业自主完成率(3.67分)、学习效率(3.14分)、上课时保持注意力集中(2.96分)、自制力(2.92分)、上课发言或参加讨论(2.49分)。由学习习惯评分可知,学生有意愿自主完成作业并保证学习效率,自主学习能力尚可,但是仍有提升空间。学生较缺乏的能力是什么?通过调查79.25%的学生选择了社交能力,66.04%的学生选择了自律能力,32.08%的学生选择了创新能力,25.47%的学生选择了思辨能力,20.75%的学生选择了独立生活能力,社交能力与自律能力的比例远胜其余因素。为了了解学生们对下一步学习目标,调查发现83.96%的学生打算进一步深造,54.72%的学生打算国内深造,29.24%的学生打算出国深造。这一调查结果符合某C9高校学生选择深造的现状,绝大多数学生对下一步学习有一定打算。
(二)学生生活质量与感受
从学生活动参与情况和生活消费情况两个维度进行考察。在学生活动参与度方面,调查发现55.66%的学生认为“同学参与度太低导致活动质量不好”,40.57%的学生认为女生少,6.42%的学生认为活动种类单一,25.47%的学生认为时间不充足。社团活动是帮助大学生释放学习压力、结识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开阔眼界的重要渠道,可通过一些激励政策鼓励大家参与活动,除了各级团学活动外,班级也是开展活动的重要阵地,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为了解学生们的消费水平,通过调查,86.8%的大学生每月消费在2000元以下,1220—2000元占其中绝大部分,但不可忽视的是,仍有部分学生存在消费过高或过低的现象。消费过低,表明大学生的经济水平有限,节衣缩食状况严重;而消费过高,则表明大学生在各方面的消费中讲求品牌,消费没有计划性。调查发现大学生和父母的联系偏少,47.17%的学生每周与父母联系1次及以下,68.87%的学生每周与父母联系三次及以下。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与父母联系次数较少,班主任需要承担更多情感联络和思想动态关注的工作,重点关注重要时间和意外事件对于学生心理的影响。应鼓励学生和家长加强联系,做到家校共同关注学生的在校情况。
(三)职业与社会认知
许多高考生填报志愿时,经常会迷茫,不知该选择好学校还是选择好专业,不知应该学热门专业还是钟爱专业,甚至有人没有明确专业倾向。调查发现,34.91%的学生选择“阴差阳错没特别原因”,27.36%的学生选择“我从小喜欢这一学科”,12.26%的学生选择“因为是热门专业”,10.38%选择“我是调剂的”。大多数的学生在入学时并没有明确的方向,更多的是走一步看一步。调研高校给予了学生自由选专业的机会,大一班主任应尽力督促班级学生充分了解学校各系的实际研究方向与学习内容,比如可以举办活动邀请各系师生向学生介绍情况。为了了解学生们在职业上的选择,课题组设计题目调查学生们的职业规划。其中,学生对“未来工作地区”的选择,以“北上广深等国内繁华城市(非家乡)”为主,占总数的44.34%,其次是“其他直辖市或省会城市(非家乡)”,占总数的27.36%,再次是“无所谓”,占总数的13.21%,然后是“国外(美洲大陆)”,占总数的9.43%,另有5.66%的人选择了“回家乡”;大学生“未来规划的明确程度”选择中,40.57%的人选择了“走一步看一步”,37.74%的人选择了“有短期的职业规划”,14.15%的人选择了“有长期的职业规划”,仅有7.55%的人“完全没有规划”。调查结果,有一半的学生没有长期或短期的职业规划,这样的情况还是较为严峻的,班主任应有所关注并引导。
(四)理想信念
近年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取得很大的成效,这是不容置疑的,也是为社会各界所称道的。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之难,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调查发现,41.51%的学生选择“一般了解”,30.19%的学生选择“不太了解”,16.04%的学生选择“比较了解”,9.43%的学生选择“完全不了解”,仅有2.83%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虽然学习次数很多,但学生们的接纳程度不高,大多数仍未能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涵,这可能会导致学生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下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一是当前开设的思想政治课以理论为主,形式单一,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接納并吸收知识,因而产生抵触情绪;二是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接触途径较少,这使得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缺乏整体性、系统性把握,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甚至导致只看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个别观点的局限性,而看不到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科学性。调查了解学生们对国家重大事件的了解程度与关心程度,54.72%的学生选择“我了解一部分”,24.53%的学生选择“我不太关心”,15.09%的学生选择“我了解大多数”,另有小部分3.77%的“我一点不关心”和1.89%的“我非常了解”。在了解的主被动意愿上,52.83%的学生选择“主动被动各一半”,22.64%的学生选择“主要是被动”,16.98%的学生选择“主要是主动”,各3.77%的学生选择“非常主动”和“完全被动”,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都持一种比较中立的态度,既不非常主动也不完全被动地去关注“窗外事”,或多或少会去关注国家的重大会议、重大事件等,这一定程度说明学生们有了解国家大事的意愿。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中,非常愿意入党的占比17.92%,比较愿意的占比19.81%,看情况占比28.3%,由此发现,相当数量学生都在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具备当今社会主流的理想信念的意识和追求。
二、班主任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引导的建议
导致大学生思想行为偏差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宏观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及引导的优劣,家庭环境及个体性格特质等。本文旨在从班主任的角度出发,探索新方法,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培育其健康成长成才。班主任身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直接监督者与服务者,学生与学校之间的重要纽带,是大学生思想行为的主要引导者,努力探索适合引导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新途径、新方法,从而引导他们沿着一条健康向上的轨迹成长。
1.对学习状态的引导。重视和防范部分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和成瘾性,以个案教育来提高学生们的网络自律性和自制力。为了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质量,班主任应多加督促来弥补由于自制力欠缺对学习造成的影响,可实行课堂签到、课堂随查的形式,成立学习兴趣小组,加强朋辈帮扶。同时也要关注宿舍环境和睦与否对学生学习质量的影响,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因玩手机、补作业等各种因素而熬夜。在防范的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开创更多更有效的沟通渠道,避免严肃刻板生硬的交流沟通方式。可以创建完善的班干部集体,每学期多次召开班委会了解班级现状,也可以通过课程打卡制度,督促学生在学习上保持一定自律性,或树立榜样,发挥个体性思想引领功能等。
2.对生活质量的引导。大学生除了保证学习质量外,应注重综合能力提升,其中提升课余生活质量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社团活动是帮助大学生释放学习压力、认识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开阔眼界的主要渠道,由于理工课院校的属性,比如女生少等因素,学生们的业余生活较为单调,班主任要密切关注班内学生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可以通过举办班级活动来弥补这一不足,以丰富课余生活,同时鼓励学生们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学生社团活动。大学生外出求学,外界诱惑与娱乐活动很多,班主任应在这一方面多加关注,加强人文关怀,引导孩子避开社会陷阱。班主任应加强与学生父母的联系,同时鼓励学生加强与父母的交流。
3.对职业规划的引导。大学生在职业发展方面表现为没有明确职业规划,没有明确的未来从事职业的目标,更多是一种顺其自然的心态,面对未来比较迷茫,应关注学生们对未来职业的迷茫和对工作质量高要求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增强个人信心,积极求学就业,加强社会实践,锻炼抗压能力和心理素质,正确看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为面向社会大环境早做准备。班主任应注重对学生专业了解和兴趣的引导,可以通过举办师长、学长交流活动让学生们更加了解学校各专业的详细内容,培养专业兴趣。同时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按照自身特点制订分阶段的职业规划,踏踏实实,实现每个阶段的规划目标,通过不懈的努力让梦想照进现实。
4.对理想信念引导。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有很多对矛盾,比如说教与学的矛盾、学与问的矛盾、知与行的矛盾、知与信的矛盾。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能否解决矛盾、提高有效性,其关键在于能不能解放和发展好教师“教”的能力、学生“学”的能力。可以通过开展讲座、趣味活动的方式,也可以从红色景点、红色旅游或者纪录片等方面进行熏陶,用更贴切更生动的教育形式接近大学生,以培养学生们对这些内容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兴趣。班主任要主动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树立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荣辱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树立大学生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目标,肩负社会主义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握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5.对心理健康引导。应关注学生因为学业压力及人际交往等因素造成的思想行为异样,如心理健康问题,班主任作为班级学生的最主要管理者和服务者,应密切关注学生们的心理状态,防患于未然。班主任需加强自我素养的提升,教师对学生人格和动机的发展具有示范作用,教师的人格特征、行为模式与思维方式、教师的公平公正性都会对学生人格和动机产生巨大影响。加强班级建设,班集体是学校的基本组织结构,班集体的特点、要求、舆论和评价对于学生行为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班主任加强和学生的谈话,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的困难及由此引发的心理障碍、情绪和动机上的困扰、行为和控制上的困难。同时,根据出现的心理问题积极推动心理行为训练,比如耐挫折训练、自我认识训练、情绪管理訓练、学习能力训练,领导能力训练等,以此塑造大学生的健康心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6-12-9.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3]江玲.当前工科院校大学生思想状况及思想教育工作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2):23-28.
[4]苏文娟,穆迪.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行为分析和引导[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4,(s2).
[5]李恩广,凌文秀,赵殷.基于“95后”大学生特点的辅导员胜任能力研究[J].高校探索,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