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援一位状元
2019-08-21沙克
沙克
帝王之后当下有几许?譬如嬴、齐、韩、刘、李、赵、朱氏之类的人家,追溯几十代都能找到赫赫宗源,嬴姓者找到秦始皇,李姓者找到李世民,朱姓者找到朱元璋。出生名门望族当下有几许?也许百姓家的先人总有圣贤达人,上溯百年千载,总能给自我介绍添些神气,总能附托于十八辈前的堂堂人物、虚构人氏而认宗耀祖。常听说“我姓孔,孔子的孔”,“我姓孫,孙悟空的孙”,似乎没听说过“我姓秦,秦侩的秦”,或“我姓潘,潘金莲的潘”。
当朝正史、地方志书、俾林野史、小说笔记等无数的史料有载,在大运河当道的历朝历代,淮安府地牛气冲天,南北船马交通、粮物交流必经此埠,使得都城繁荣,人物先进,堪称一线城市。到明朝中期,由于漕运、盐运、河工、榷关、造船、军事等各业兴旺,淮安盛景已是登峰造极,知府不算大官,漕运总督府、河道总督署里、河道总兵府的官衙里,坐着从一品、二三品大员;进士不算名人,仅所属山阳县亦即后来更名淮安县的河下镇,涌现的六十多位进士中就有十多位翰林,还有一位生前不得志、“非科班出生”的小说大家吴承恩。山阳县与清河县亦即后来复名淮阴县的两个县域,嘉靖年间就产生两位状元沈坤和丁士美。
沈坤、丁士美、吴承恩是16世纪上半叶出生的人,沈坤小吴承恩几岁,大丁士美十多岁,立世成事于16世纪中叶,可说是同时代的人,彼此自有乡党间的关联。沈坤入仕早于丁士美,为官从翰林院修撰晋至从四品的南京国子监祭酒,为母居丧期间,聚结乡勇抗倭,为此受诬入狱,被民间誉为武状元。丁士美为官从翰林修撰晋至吏部左侍郎,贵为三朝文臣,两代帝师,逝后赠礼部尚书,谥文恪,有襄校重录《永乐大典》的成就。
现当代淮安,回溯文化名人最著称者当数《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他一生多囿居山阳县河下镇,凡其诗文述及人氏常是地方达人。吴承恩为沈坤的父母写过墓志铭,为丁士美的父亲丁儒写过墓志铭,后者的墓志铭是他为丁士美的同科进士林士章代笔。看来古代即有代笔撰文的风气,就像当下的官员和博导,常叫秘书、研究生代笔。丁士美的父亲去世,请同僚林士章写一墓志铭,林士章转让吴承恩代笔,就有了《封通议大夫太常寺卿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双松丁公墓志铭》。这种文章的内容都是盖棺定论的生平美言:翁讳儒,字希贤,世为淮郡清河著姓。生子二:长即后溪公士美。
墓志铭必提丁士美,因父以子贵,没有朝廷重臣的儿子丁士美,哪有父亲丁儒“通议大夫、太常寺卿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的封号。
百姓家史如果不能从遗存、史籍中找到脉络,只能从族口相传或宗谱中求索。世道变迁,人事演进,没想到我会与丁士美的两位后人相遇。我有一位四十年前的小学同学丁亮,一位熟识多年的丁迎真,都是丁士美的族地原清河县现淮阴区的丁集镇人,都早已远离乡土创业有成。月初,受从深圳回乡兴业的丁亮邀约,我去丁集镇钓鱼玩闲,午餐桌上有丁迎真在座,闲谈间才知道他俩是丁士美的嫡系后代,而且两人是嫡亲叔侄。在我从前的印象里,好像他们从没在我面前说过丁士美的名字。
我在阅览地方文史掌故时,读到有关《御书堂丁氏族谱》的文字,提到排辈在丁世美族系下的第十三代孙丁亮和十四代孙丁迎真,才豁然明白两位丁老板近年来所做的一些事情。他们似乎要在祖先丁士美身上“软硬兼施”一番,软的是成立状元文化研究会,硬的是开发状元府第生态小区。硬的我懂,就是在丁士美亦即自己的乡土上开发房地产。软的我可以猜测,张扬丁状元功德以及传统文化。软硬结合,状元府第依偎“七星湖”的风水,弄成明清风格,牌楼做门,屋呈翘顶,路名邦彦,公共设施是状元文化研究会的楼房,其中有状元祠堂,处处弄出古典氛围,样样崇尚状元质素。
光有状元文化的理念不行,还要有眼光、思路和行动。丁氏叔侄与北京大学的有关机构合作,要在状元府第生态小区建一所北大名下的中学,让状元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落地生根,成长为“当代状元郎”。他们的所作所为,真是想在乡土上光宗耀祖了,做成了就真光宗耀祖了。
在五百四十年前的隆庆六年(1572年),明代漕运总督王宗沐、淮安知府陈文烛负责续修清河县的高家堰,请京官丁士美撰文记事。丁士美在《高家堰记》一文中称高家堰之修,与范仲淹筑海堤,白居易、苏轼修西湖二堤一样,功德无量,永存青史。如今看来,高家堰确实永存青史,它在古代是为防范淮水、南犯的黄水;洪泽湖形成后由于泥沙沉积,湖床抬高、水位上涨成为高于周围城池的悬湖,高家堰大堤就成为防范湖水的屏障。有谣词形容高家堰的险要:“倒了高家堰,淮扬不见面”,或者“倒了高家堰,两淮不见面”。就是说,假如高家堰溃堤,古时的淮水就会淹了淹了淮安、扬州两府,后来的洪泽湖水就会淹了淮安、淮阴两县,两地人那就见不着面了。
我少年时的20世纪80年代初,多次去过高家堰的未来岳母家玩,她家的房子就在堰堤上,门口左前侧七八步远,有一卧姿的镇水铁牛,角已秃,身有残,腹有窟,但雄健威武,头脊股处被手掌或外物摩挲,黑光幽然。我摸过它,骑过它,还用家里的120海鸥相机给它拍了照,还把铭文记在纸上:
维金克木蛟龙藏 维土制水龟蛇降 铸犀作镇奠淮扬 永除昏垫报吾皇 康熙辛巳午日铸 。
铁牛铭文体现的愚猛和愚忠,没能提供什么动人情节,倒是丁士美的《高家堰记》人事可感,教人浮想不已。
岳母姓名丁承玉,娘家夫家均是洪泽湖畔双河镇一带的地主,三年自然灾害时,早已出嫁成为家庭主妇的岳母,无法承受一家人无商品粮可吃、连霉米都吃不到的困境,全家从双河镇民变为高堰村民,种地求生。据丁氏叔侄丁亮、丁迎真的一番论祖排辈,丁承玉及其兄弟姐妹是丁士美族系第十二代子孙。忽与丁状元攀缘上外亲,闻之近乎荒诞穿越,又一个没想到。
远在京城的小女阿忆,见到此文不要讪笑,此事当真,却不可把这古人古事当回事,既然沾不到五百多年前的丁状元荣光,做好自己的人、自己的事,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很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