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切口用于保留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

2019-08-21赵庆怀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4期

赵庆怀

【摘要】目的:探讨放射状切口及横切口应用于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合I期假体植入重建术中的手术作用。方法:对本医院予以手术治疗的64例乳腺癌患者开展临床分析,选择于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依据随机双盲法予以分组,一组收入32例,两组均采取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合I期假体植入重建术,其中,试验组采用放射状切口,对照组采用横切口,评估两组满意优良总计率、皮下积液总计率、皮瓣坏死及乳头乳晕坏死总计率。结果:试验组满意优良总计率较对照组数据指标提升,表明组间资料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皮下积液总计率较对照组数据指标降低,表明组间资料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皮瓣坏死及乳头乳晕坏死总计率较对照组数据指标降低,表明组间资料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合I期假体植入重建术中采取放射状切口的手术满意状况较横切口更高,不容易出现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及乳头乳晕坏死,呈现出临床应用价值及手术优势。

【关键词】放射状切口;横切口;NAC;乳腺癌改良根治术;I期假体植入重建术

乳腺癌为女性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合I期假体植入重建术的疗效明确,但容易出现皮下积液、乳头乳晕坏死等术后并发症,对手术效果带来不良影响。本文将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本医院予以手术治疗的64例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资料,评估放射状切口及横切口实施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合I期假体植入重建术中的手术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将本医院予以手术治疗的64例乳腺癌患者(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是选择时间)归入分析数据资料,分组方法是随机双盲法,一组纳入32例。对照组:年龄最大55岁,年龄最小27岁,其年龄均值为(40.26±3.15)岁;试验组年龄最大54岁,年龄最小29岁,其年龄均值为(40.27±3.13)岁。统计两组一般资料,P>0.05。

纳入标准:

(1)患者要求保留乳头乳晕且接受乳房再造;

(2)肿瘤处于上象限和外上象限部位,是单发肿瘤,和胸肌与表面皮肤不存在粘连:

(3)患者都签字知情同意书,研究方案往医学伦理会上交被审查允许。

排除标准:

(1)乳头乳晕存在癌浸润征象;

(2)乳头溢液、乳头溢血、乳头内陷;

(3)乳头乳晕皮肤出现糜烂、变硬、溃疡、水肿等。

1.2方法

试验组于肿块表面行放射状切口,对照组于肿块表面行横切口,两组均完整切掉肿瘤,快速送病理检查确诊存在乳腺癌。将肿瘤作为中心,切口皮缘予以多点冰冻明确不存在癌浸润现象,乳头之下组织选取多点冰冻明确不存在癌浸润现象。对前哨淋巴结活检呈现阴性的患者不予以腋窝淋巴清扫处理,对前哨淋巴结活检呈现阳性的患者予以腋窝淋巴清扫处理,对创面予以冲洗,顺着胸大肌中央沿着肌束方向予以切开,在直视之下采取电刀对胸大肌和胸小肌的间隙分离到乳房下缘,如果有必要则将胸大肌下端和内侧起点断开,对下面和内侧到原来乳房边缘部位予以游離,按照健侧乳房体积和切掉的腺体量将大小适宜假体放入,对假体部位予以调节,对胸大肌实行缝合及关闭操作,在腋窝和胸壁位置将引流管放置,对皮肤切口予以缝合。

1.3相关指标

计算两组满意优良总计率、皮下积液总计率、皮瓣坏死及乳头乳晕坏死总计率。

1.4评定标准

1.4.1优良评定标准

患者非常满意,术后重建之后乳房部位保持对称,双侧乳房大小一致则评定为优;患者较为满意,术后重建之后乳房部位稍微不对称,双侧乳房大小不相同,不过差异并不大,通过修饰之后双侧乳房大小没有明显差异则评定为良;患者并不满意,术后重建之后乳房部位并不对称,双侧乳房大小明显不相同则评定为差。

1.4.2皮下积液评定标准

患者局部皮瓣出现隆起现象,触及皮瓣存在波动感,或是局部穿刺可将液体抽出则评定为皮下积液。

1.4.3皮瓣坏死评定标准

患者皮瓣颜色变黑,将皮瓣切开之后没有流出新鲜血液则评定为皮瓣坏死。

1.5统计学分析

指标数据添加到SPSS21.0予以计算,计数资料(满意优良总计率、皮下积液总计率、皮瓣坏死及乳头乳晕坏死总计率等)表示成例数(n)或率(%)形式,数据实行X2检验,P<0.05,呈现出组间资料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满意优良总计率

试验组满意优良总计率(96.88%)相比于对照组数据指标(75.00%)明显提升,呈现出组间资料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皮下积液总计率

试验组皮下积液总计率(3.13%)相比于对照组数据指标(18.75%)明显下降,呈现出组间资料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对比两组皮瓣坏死及乳头乳晕坏死总计率

试验组皮瓣坏死及乳头乳晕坏死总计率(0.00%)相比于对照组数据指标(12.50%)明显下降,呈现出组间资料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乳腺癌患者的乳房被切掉之后,对女性体态美带来严重不良影响,且危害乳腺癌患者机体健康及心理健康。所以,对乳腺癌治疗效果不产生影响的同时,使乳房形态保持完美是现今乳腺癌治疗方案的发展趋势。对乳腺癌患者开展乳头、乳晕和部分乳房皮肤保留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治疗,术后立即开展硅胶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手术,比自体组织移植乳房重建手术的继发性损伤更低,是目前多数乳腺癌患者常用手术方案之一。这种手术方案将对称乳房予以重建,且将真实乳头乳晕保留,对乳腺癌辅助治疗以及远期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影响,且将肿瘤治疗目标满足,将患者对形体美容的要求同样满足。不过,患者可能会出现皮瓣坏死、皮下积液等术后并发症,引发患者对手术治疗效果并不满意,或是手术失败。

在放射状切口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合I期假体植入重建术采取放射状切口比横向切口的手术切口长度减少,患者术后瘫痕比较短,可将术后恢复期中由于瘫痕增生导致的疼痛、瘙痒等不适症状,且放射状切口选取外上象限切口,能够被内衣所遮盖,得到比较美观的手术效果。另外,放射状切口沿着胸大肌肌纤维的方向,将患者胸大肌之后间隙较好露出,于直视之下采取电刀对腔隙分离,止血较为彻底,将术后出血量明显降低,将皮下积液和皮下积液量明显减少。本文资料数据体现,采取放射状切口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合I期假体植入重建术的满意优良总计率比横切口更高,皮下积液总计率更低,皮瓣坏死及乳头乳晕坏死总计率更低。表明放射状切口用于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合I期假体植入重建术中的效果比横切口更优。

综上所述,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合I期假体植入重建术中采用放射状切口的手术满意状况明显高于横切口,不易发生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及乳头乳晕坏死,展示出临床应用价值和手术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