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评论贵在导向性与可读性相统一
——以《松原日报》为例

2019-08-21

中国地市报人 2019年8期
关键词:立论论题可读性

笔者作为松原日报社副总编辑,分管新闻评论工作,对本报的社论社评和小言论等,既注重导向性,也注重可读性,也就是说,注重导向性和可读性相统一。明白人都知道,新闻评论写作,单纯保证导向正确并不难,单纯追求可读性也不难,难就难在既要保证导向正确,又要吸引读者阅读。下面以《松原日报》(以下简称“松报”)刊发的部分社论社评和群言性小言论为例,从选题和立论、思维和角度、论证和表达三个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选题和立论

(一)选题

选题对于新闻评论来说,就是选择所要评说的事物或所要评论的问题,简单地说就是选择论题。

论题从哪里来?我的体会是,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

1.从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以及当前形势任务中选题。就松报说,首先要围绕松原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选题,围绕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建设任务选题。这样选题就符合“唱响主旋律”的要求,体现党报评论的特点。松报刊发的《“五子登科”经,富民强市梦》,这个论题就来自市委、市政府主抓的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突出发展民营经济。作者用事实说话,以舆论引导干部群众“换脑子”“壮胆子”“改样子”“转路子”“迈步子”,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2.从新情况、新问题、新举措层出不穷的现实社会生活中选题,从广大群众的呼声和平民百姓的诉求中选题。这是新闻评论选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松报刊发的《有一种阔气不叫奢侈》,这个选题就来自现实社会生活,论述了在改善民生方面应该做“加法”,在“三公”消费方面应该做“减法”,而不要领导“有病”让群众“吃药”,机关“有病”让基层“吃药”,上头“有病”让下面“吃药”。

3.从重要的新闻事件和新闻典型中选题。这样的选题因为新闻价值高、时效性强,通常受关注度也高。松报刊发的《两个“好”破掉一个“难”》,这个论题就来自吉林省乾安县有效破解“百万只羊工程”融资难问题的新闻事实。论述了解决融资难问题既要用市场无形之“手”,拿出好项目;也要用政府有形之“手”,拿出好政策。

(二)立论

立论是指一篇评论的主要观点或结论。它是作者对论题的主要见解,是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起统率全文观点和材料的作用。立论要有针对性、准确性、新颖性和前瞻性。在这“四性”当中,针对性和准确性是基本要求,新颖性和前瞻性是较高要求。

1.立论要有针对性。就是评说事物、评论问题有的放矢,比如,针对不良社会风气和倾向性问题,或者针对有失偏颇甚至完全错误的言行,运用正面引导或批评论辩的方式对症下药,为解决问题提供舆论力量。松报刊发的《民企不是“叔伯兄弟”》,在写作中就努力追求体现立论的针对性:针对某些涉软部门对于国企和民企不能一视同仁而展开评论。

2.立论要有准确性。主要是确保舆论导向正确,避免误导公众,给党和政府添乱。立论准确,关键是论点正确。概念、提法、论断以及分寸的把握都要准确,论据和引语等也要保证无误。立论要实事求是,力戒武断和偏激。松报刊发的《以高度政治自觉改进领导作风》,这个选题政治性很强,作者在写作中十分注意把握市委文件的基调和口径,从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这样就保证了概念、提法、论断不跑偏,不离谱儿。

3.立论要有新颖性。就是说,一篇优质的评论,应该论题新颖、由头新鲜、见解独到、写法别致。松报刊发的《借鉴“走转改”值得提倡》,在写作中就努力追求谈出一个比较独到的见解——转变作风大讨论活动借鉴新闻战线“走转改”做法,能够避免活动流于形式、内容失之空泛,并能增强讨论的含金量和穿透力。

4.立论要有前瞻性。就是能够及时洞察出将会出现的苗头性或倾向性问题,或者预测到形势发展趋势,超前引导舆论。这样的评论如果写好了能给决策层以参考。当然,不可能每一个选题都能写出前瞻性。我们每次遇到可以写出前瞻性的选题,都如获至宝,努力让评论体现出先见之明。松报刊发的《抓机遇好比借东风》,在写作中就尝试写出预见性——我市谋划开发利用油页岩资源,将会使战略投资者、民营企业家们打开想象空间,激发投资热情。

立论的针对性、准确性、新颖性和前瞻性,彼此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优质的评论作品,都是将这几个方面有机统一起来。

二、思维和角度

撰写新闻评论应因“篇”制宜,采取不同思维方式,选择不同评述角度。实际上,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构思,也就是选取不同的角度对事物和问题进行评说、评论。归纳一下,笔者在这方面有六点体会。

1.写解读领导讲话、会议精神等方面的评论,应顺向思维,“顺茬儿写”。《以高度政治自觉改进领导作风》就是这样构思的,论述了市委常委会在八个方面作出二十条具体规定,顺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以作风正党风、以党风赢民心的高度政治自觉。

2.写表达独到见解的评论,比如报纸群言性栏目刊发的一事一议的小言论,可逆向思维,“戗茬儿写”。松报刊发的《常在河边站,要听“老人言”》,就是这样构思的。外地有个官员“摊上事儿了”,他的朋友说:“也难怪,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作者用逆向思维写道:常在“河边站”的人,应该常听“老人言”:“喝凉酒花赃钱,早晚是病。”

3.当别人已就一个新闻事实写了评论,有顺向思维的,也有逆向思维的,要想再写,可侧向思维,由此及彼地去写。松报刊发的《从“反光镜”里看软环境》,就是这样构思的。治理软环境这个论题,多年来不知被人写过多少遍了。为了选取一个新的角度,作者采取侧向思维,从商家的“表情符号”是软环境的“反光镜”这个角度写,论述可从商家的情绪中感知软环境的状况。

4.当新闻事实信息含量太多,要写一篇评论,如果什么都说就什么也说不明白,可采取收缩性思维,把思维的光圈收缩到一个点或几个点上,把其余的信息放置一边。以松报刊发的《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为例:全市民生工作会议内容较多,信息量较大。要在一篇800字的稿件中涵盖全部内容,就会很空泛。因此作者只就市委书记讲的“想抓民生是德,会抓民生是能,抓好民生是绩”三句话来写,避免了空泛。

5.当新闻事实信息含量太少,但又有可议性,光评论新闻事实显得分量不够,可采取扩散性思维,从局部的信息体扩展开来思考,举一反三,由点及面。以松报刊发的《春耕正当时,服务须跟上》为例:如果仅就乾安县农机部门服务春耕生产这一个新闻点来写,面窄立意就低,所以作者采取了由点及面的写法,增加评论的分量。

6.当新闻事实折射的问题比较复杂,不能全面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可采用辩证思维,一分为二,该肯定的肯定,该否定的否定。《有一种阔气不叫奢侈》,就是这样构思的。论述了改善野外作业工人的生产生活条件,做得再好也不叫奢侈,而媒体曝光的某省某市一个县处级干部办公室面积严重超标,设施配置过于豪华才叫奢侈。

三、论证和表达

论证和表达,要在“四个统一”上做足功课。

1.论据和论点的统一。新闻评论只有论据能充分证明论点,才有说服力。否则,如果论据对于论点的佐证牵强附会,就不是一篇合格的评论。松报刊发的《用优质增量优化存量》,论据是吉林省松原市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新上的河蟹养殖项目不仅每年可以创造上千万元的产值,还能利用河蟹贪吃水草的习性解决水体水草化、湖泊盐碱化问题,利用河蟹粪便促进水域内花白鲢的生长。这样的论据足以论证优质增量能够优化存量的论点。

2.立和破的统一。在新闻评论的写作中,立就是正面提出和论证自己的观点,破就是反驳和批判错误的观点。立和破统一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正面立论的评论,立中寓破;二是批驳错误观点的评论,破中有立。松报刊发的《这也是优化软环境》,系正面论证,但作者也提出一种需要破除的反面观点,即有人担心行政执法部门雷厉风行查处非法经营行为与全民创业、“降低门槛”的主基调不和谐,作者在文中指出:“我们讲的全民创业是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意义上的全民创业,我们讲的降低门槛是不损害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前提下的降低门槛。”

3.严肃和生动的统一,或者说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新闻评论属于严肃文体,特别是时政类和财经类评论,文字很容易枯燥乏味,缺乏可读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论述时尽量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统一起来,把抽象的论述与具体的描述统一起来,甚至加进一些文学元素、情感元素、时尚元素。如果把写评论比作炒菜,适当用点有文采的语言犹如用葱花爆香,能使文章增强感染力。松报刊发的《“与凤同飞”可成“俊鸟”》一文中写道:吉林省前郭县查干花镇牧场村奶牛业“攀高枝”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让作者想到民间常说的两句话,一句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另一句是:“与凤同飞是俊鸟”。这样写就是想尽量用形象的描述避免经济类话题枯燥乏味。

4.准确性和迂回性的统一,特别是评论比较敏感、复杂的事物,既要把话说准,有时又不宜把话说得太满、太直,应留有回旋余地。松报刊发的《从“反光镜”里看软环境》,就是刻意按这样的要求组织语言的。作者写道:如果商家的“表情符号”显示在我们这里没有外地曝光的那些问题,大家也不宜对我市软环境过于乐观。没有“三乱”问题,有没有“玻璃门”“旋转门”问题?这样组织语言,一是不至于给松原的软环境抹黑,二是又旁敲侧击了某些涉软部门,点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党报要把保证新闻评论导向性和可读性相统一作为刚性要求,舆论导向哪怕有半点问题,也绝不允许发;整篇评论毫无可读性,没必要发。因此,要把保证新闻评论导向性和可读性相统一,作为评论记者、作者的基本功。

猜你喜欢

立论论题可读性
撷词为核,精准定心
——高考议论文写作中精准立论的思维策略探究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可读性
用二进制解一道高中数学联赛数论题
本期缩略语表
关于一道数论题的思考
几道组合数论题的分析策略
报纸专副刊可读性探究——以湖北日报《档案解密》为例
在增强地方时政新闻可读性上用足心思
开怀大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