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事温州》:做有情怀的视频 讲有温度的故事
2019-08-21
每期3~5分钟,主讲美食和民宿,坚持原创保证水准,2018新春,这档由温州商报全媒体推出的《乐事温州》视频节目一经亮相,便火速引起了市民的点击、转发、热议。目前节目已推出两季共20期,每期阅读量破万,平均留言数百条,凭借着耀眼的数据指标和夺目的传播影响力,迅速成长为业内视频新闻节目的“新星”。同时,《乐事温州》还获得了中国报业融合创新联盟的认可,荣获“2017-2018年度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视频作品一等奖。这一系列成绩的背后,是视频的内容选择、呈现方式、情感传达、社会效应等多方面的“缺一不可”,共同造就了一个时期内的“爆款”视频新闻。
明确定位,树立独特的风格标签
近几年,快手、美拍、秒拍、抖音等一系列短视频平台迅速崛起,梨视频、二更、日食记等短视频自媒体的人气更是长期居高不下,技术推动、制作和播发门槛低以及短视频自身传播特征与大众碎片化阅读习惯的结合,这一系列因素促成了这种新型媒介传播的火爆。
短视频已然成为新媒体时代的新型媒介形式,这让传统媒体的从业者们清醒地意识到,短视频领域也是应当涉足尝试的转型之地,而传统媒体若想在这个领域抢得先机,除了主动入驻到这些短视频平台外,还可以尝试做出能够成为“流量担当”的视频产品。
在这个大势所趋的背后,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视频做了给谁看?要做什么样的视频?视频除了达到“好看”这一基本功能之外,能否有更深层次的传播效应?简言之,就是做好内容选择、目标受众、栏目架构、传播渠道等方面的精心考量。
第一,内容选择上,温州商报全媒体研究发现,在温州商报微信公众号里,关于温州特色美食的文章阅读量往往比较高,而且留言回复数比较多。这类题材容易引起共鸣,素材多,而且可操作性强。
第二,目标受众上,基于想要取得较高阅读量的出发点,传播内容一定要老少皆宜,因此进一步明确为拍摄传统特色美食这一方向,首先要吸引的是手机用户的主力军,即18-55周岁的人群。为了更加贴近群众,栏目名称定为《乐事温州》,“乐事”,在温州话中是“合乎心意”的意思。
第三,栏目架构上,《乐事温州》的推出,意在探寻温州有味、有趣、有料的大店小馆,并力争成为一款有趣且靠谱的“店铺”推荐引擎。无论人气餐厅、传统小吃、书吧、民宿……只要有内涵够“乐事”,我们都会进行寻访,通过讲故事的叙事形式,展现小店背后的人文情怀、记录店家的坚持与匠心,用文字和视频记录最全面、最真实的体验。
第四,传播渠道上,《乐事温州》依托《温州商报》的宣传渠道,栏目相关内容在纸媒《温州商报》上、温州商报官方微信公众号、温商APP、温州商报头条号上刊发、推送。利用线上、线下互动的形式,优势互补、相辅相成,一个核心理念就是增加视频的曝光度。
用心挖掘,更多展现视频的故事属性
二更视频高级副总裁、首席运营官皮行早提出,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必须坚持内容为王。要想打造新媒体短视频时代的优质内容,必须掌握“网感”,同时具备“人设风格”这个加分项,即坚持提供人格化内容。在皮行早看来,这类内容的传播效率远远强于高高在上的企业化、机构化内容,因为用户更愿意接受跟他心理距离更近的人物形象创作的内容。
《乐事温州》这档栏目,无疑也是因为“人设风格”的加分项,赋予了这些视频以“灵魂”,收获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视频每一期呈现的内容,看似介绍一道美食,一个小店,或是一家民宿,实则背后是讲述不同的人物故事。
这些人物主角,要么是街坊邻居一般的鱼圆店老板,要么是怀揣着星辰和大海美好梦想的民宿主人,这些人物就像是自己身边认识的人。人物的贴近性、关联性,让普罗大众愿意点开这一个个视频,进一步了解平凡的人物故事。
如果说人物赋予了视频以“灵魂”,让视频更加鲜活,那么人物身上的故事则是视频的“生命线”,让视频呈现的内容更有张力和广度。比起拍摄产品本身,视频拍摄团队更多的是在视频故事的挖掘上花心思。例如第一期美食篇的双莲桥鱼圆店,视频里更多的画面是店的历史和食客与这家店的故事。在第二期民宿篇中,青灯山舍的创始人之前是一名极限单车运动员,是什么原因让他归隐山林,开起了民宿?拍摄团队更侧重于挖掘其中的故事并配以视频画面。
温州商报全媒体专门成立了拍摄团队,由两名文字记者和一名摄像记者组成。拍摄新视频前,文字记者会先对店家进行采访,摄像记者负责踩点,采访完后三名记者就地开会讨论视频的框架,确定这一期要讲述什么样的故事,然后再由摄像记者去拍摄需要的画面,确保每一幅画面都能为故事“精准服务”。
根据统计,《乐事温州》栏目第一期节目《双莲桥鱼圆汤》推出后,阅读量超过20000人次,粉丝留言破百条,第二期《天上人间猪脏粉》阅读量超18000人次,后台留言达200条,引发收视热潮。这一组组数据,也直接证明了讲好一个人物故事能“引流”更能“吸粉”。
为了让栏目的效果达到小而精、小而美的特点,《乐事温州》分两季推出,每季只做十期,其中第一季主题就是温州传统的特色美食,第二季主题则是民宿故事。与此同时,将每一期的视频时间控制在3~5分钟,尽量在短时间内讲清楚一个故事,迎合当下大众快速阅读的习惯。
放大效应,引发情感共鸣呼唤匠心回归
一点资讯原总编辑吴晨光认为,一个内容优质的短视频,能够引起人的喜怒哀乐,传播效果更好。而《乐事温州》所呈现的内容,正是从人的情感出发,基于讲述好故事的初衷,让短短的视频充满人性的情愫交融,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视频中的情怀是老板对待客人如隔壁邻居一般的亲切,是年夜饭必须坚持传统手作的乡愁,是扎根于大山创业一往无前的坚持,是恰到好处的煽情但不滥情。因为我们的生活就是如此,也就能够引起人的情感共鸣。这情感的共鸣,让读者更愿意在看过之后,选择手动分享,将自己的感想一并转发,这一次次的分享,也就增加了视频的曝光率,从而收获了期期破万的阅读量。
在《乐事温州》的第一期节目《双莲桥鱼圆汤》中,双莲桥鱼圆店作为温州的老牌鱼圆店,开业33年从未变过菜单,坚持只做鱼圆汤、鱼圆面、鱼圆粉干三样。双莲桥鱼圆店老板林永杰在视频中说的一句“做一件事不要老想着做大,而是要做精”,让读者被小店的匠心精神“圈粉”。不少读者在后台留言回忆了自己与双莲桥鱼圆店的温暖故事,网友评论“堪比舌尖上的中国”。
乐事温州视频截图
本文图片由温州日报社提供
在《乐事温州》的最近一期节目《他花2年4个月在永嘉竹林深处造了一个梦》里,青箬山房民宿的老板徐成龙,在装修民宿的两年里,几乎推掉了所有事,把自己泡在山房,天天和水泥、石灰打交道。多年的摄影经历,让他对物件的长宽比例,位置摆设特别严苛,以至于最后呈现出的山房,是无死角的美。在读者的留言中,他们在惊叹成品让人惊艳的同时,更多的是被徐成龙为山房倾注的心血所折服。
综观《乐事温州》的视频内容,展现的是小店背后的人文情怀,记录的是店家的坚持与匠心,正所谓“行行出状元”,当代社会就业人士,不能只看“钱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平凡的岗位也可以绽放不平凡的光芒。这其中传达出的积极向上、坚守、专注的正能量,正是大众崇尚的人生观、价值观。
《乐事温州》的“野心”不仅仅局限于唤起受众的情感共鸣,而且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故事,呼唤匠心回归,让节目在社会传播效应上更有价值和意义。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观念下,只有利用钻研、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相比平铺直叙地宣讲这些道理,《乐事温州》用一期期故事,润物细无声,净化着人们的内心,让读者在感动之后,更有着对匠心精神的认同和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