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邢继生: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人生价值

2019-08-21邵维信李雪媛

北方人 2019年17期
关键词:管理区农场玉米

文/邵维信 李雪媛

1960年出生的邢继生,高中毕业后在八五二农场第五管理区参加工作,在当时的修配所干过车工、修理工等,后来任修配所副所长、所长职务。2000年企业转制后,他抓住发展机遇,依靠坚定的信念、正确的理念、过硬的技术、创新的成果、市场的份额和农场及分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使一个小作坊式的民营加工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到强,如今,企业拥有固定职工60名,固定资产800多万元,年创产值达4000多万元。从当初简单的机械维修加工到今天的独立自主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15年间,企业历尽风霜雪雨,邢继生也饱尝了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快乐,2007年被评为省劳模。

2000年,八五二农场第五管理区原修配所因种种原因被迫停止生产,全厂100多名工人下了岗,有相当一部分职工的家庭生活一下子走入了困境。有许多工厂看上了他的专长,高薪聘他去做管理人员。然而,他没有动心。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买下老厂子,自主经营。他的想法就是一个:要帮助那些与自己曾经同甘共苦的工人们摆脱贫困!

厂子买下后,他不仅缺少启动资金,更缺乏的是开拓市场的能力!压力大的让他透不过气来!于是,他又一次背起书包回到了他的母校八一农大,向老师们诚恳请教,虚心学习。白天他到老师那里上课,夜晚就上图书馆查资料,做笔记,为日后开发研制适应八五二农场本地农业生产要求的农机产品,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0年的夏天似乎来得太早。当人们还在睡梦中,他己来到厂子,坐在了破旧的办公桌前,埋头工作起来。一天天,一夜夜过去了,经过15个几乎没有睡眠的日子,他的第一个产品——旋转锄的设计图纸终于诞生了。又经过90多个日日夜夜的研制和试验,产品成功地闯入了农垦红兴隆和佳木斯地区市场!到2003年销售市场不断扩大,需求量大增,当年销售1800台,产值超百万元。企业被盘活了!

经过多年实践,他总结出了一套独到的经验:人无他有,人有他精,人精他专,才能占领市场。在新修的公司办公室雪白的墙壁上,他把企业的理念醒目地挂在中央:向人才要企业,向营销要利润,向管理要潜力,向品牌要效益,向观念要市场,向文化要未来。

他开始了大胆地实践。2002年秋,看到第五管理区十二作业站职工种植面瓜、角瓜,瓜籽脱离需要手工完成,劳动强度很大,同时,也间接地影响了秋整地。他和技术人员经过10个昼夜的研制,一台索引式角瓜整瓜分离机终于诞生,经过现场调试,功效比人工高出30多倍,亩节本增效25元。2003年夏季,他根据小四轮拖拉机过沟和运送难等问题,又设计出液压式整瓜分离机。同时,他利用自学到的升运原理,在滚筒内安装了脱皮刮板,使籽粒在分离后可自动外流直接入袋,整机得到不断改进,2002年至2003年间生产制造这种白瓜籽整瓜分离机达3000度台,每台售价8000元。仅第五管理区农户当年就从中增收140多万元,这项发明和凹板滚筒技术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2004年,他又把目光瞄准了玉米收割上,他参照进口的小麦割晒机原理,用了7天时间就设计出了玉米割晒机样机图纸,样机投入实验后,一次获得成功。这台与大马力机车、小型拖拉机均可以配套使用的前悬挂式割晒机,不仅具有灵活、机动的特点而且功效每天可达120亩,与人工收获相比亩增效25元以上。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机局的专家们评价是:技术超前,社会效益更超前。

一项项新产品新技术的发明和为企业带来的可观的经济效益,没有让他满足,却更加激发了他研发的更高热情!

2004年秋,他又对玉米割晒机进行了“大手术”。一是加宽了割幅,由四垄变为六垄;二是引进最新的仿型技术研制出了新型割台;三是放铺角度更有利于拾禾。用小四轮拖拉机悬挂六垄割台实在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很多农户提出能否不破坏垄形,可以解决明年原垄卡种大豆问题。为此,他三次去总局农机处请专家解疑,两上农大查找相关资料。经过反复试验,新型六垄玉米割晒机研制成功,日工效提高到200亩,垄形保持率达100%,填补了省内空白,亩增效41元。2004年前后,他生产制造玉米割晒机达6000多台,每台售价9000元。

在围绕主产业开发产品,加快农场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同时,他还对农场的畜牧业生产机械进行了大胆创新和研发。在2004年研制成功玉米割晒机之后,针对农场快速发展畜牧业,需要大量玉米秸杆作为饲料的实际情况,他又开始研制秸杆打捆机,经过一周的研制,终于开发成功多功能饲草打捆机。这种打捆机可将粉碎后的玉米秸杆及豆秸杆等捡拾后挤压打成捆,既便于田间地及时清理,也便于饲草的运输和保管,同时也为耕地实现黑色越冬争取了时间。仅2004年秋季,第五管理区打捆饲料就达6000吨,全区2000头肉牛实现餐餐吃上有机绿色食品的目标。

大豆豆皮子是家畜饲养的优质饲料,但由于集拾不便,既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影响了田间清理进度,2006年,在管理区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他研制成功了大豆豆皮集拾器和车载式豆皮集运器,这一成果可使豆皮集拾率达75%以上,使新增肉牛、生猪饲料储备高达9600多方,整地时间较往年提前4天~5天。

2007年,他了解到水稻种植户在春季整地时,需要雇工且人工费高达60元~70元一天,小型机械作业不但效率低,而且很容易延误农时,为此,他把目光瞄在了整地机具上,经过一周的潜心钻研,研制开发出了搅浆平地整地机,经在水田中实验证明,该机具不仅工效高出一般机具的5倍~7倍,而且适用于各种割茬的地号,每亩成本降低6元~7元,由于机具的性能和质量过关,深受种植户的欢迎,销售量达400余台,同时,机具的主要技术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了专利发明成果证书。

2000年至 2010年,他先后设计开发的11种新产品均通过了黑龙江省技术监督局的技术鉴定,5种主要机具被列为黑龙江垦区农机具推广项目,2005年,黑龙江省副省长申立国看到他研制的玉米割晒机等四个新产品时,高兴地赞称他说:“民营企业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了示范。”

2012年,邢继生经过认真市场调查,根据农场及周边地区玉米面积逐年增多的特点,他带领员工研发制造成功3WG-21/12玉米喷洒去顶机,该机为一机多用。玉米喷洒装置主要适用高稞玉米生长致1.5米以上叶面追施微肥和喷洒药剂防治病虫害;玉米去顶装置主要适用于玉米生长致蜡黄期接近秋收季节,去除玉米果穗顶端部分,以利玉米地通风透光,促使玉米脱水快、提品质、早成熟、早收获,为耕地在最佳期实现黑色越冬争取宝贵时间。该机研发制造成功后,经过多次田间试验证明效果良好,并于当时获取国家专利。

2013年以来,他先后接到省内外及全国各地联系电话和购买3WG-21/12玉米喷洒去顶组合机订单,按照订单要求,当年生产制造5台,每台的售价为115万元;2014年生产制造8台,每台售价115万元,销售数量比去年增加3台,增加销售收入达345万元;2015年生产制造17台,每台售价115万元,销售数量比上一年增加了9台,销售收入增加1035万元。致2015年11月底,他带领员工已经生产这种专利产品30台,产品以每台115万元的价格畅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佳木斯、孙吴、逊克、嫩江等地。深受用户欢迎,有力的促进了现代化农业生产。另外,用户购买索伦农机制造厂研发制造的3WG-21/12玉米喷洒去顶组合机,可享受国家农机产品补贴政策。从而更加拓宽了索伦农机制造厂新型农机产品的发展新路。目前,按照订单邢继生正带领员工们不断生产制造这种专利产品,并在不断生产制造过程中升级换代,向质量高、功能全、全自动方面发展。

2018年以来,邢继生带领员工研发的3WG-21/12玉米喷洒去顶组合机打出国门销往俄罗斯,为在俄罗斯种地的我国公民提供这种专利产品12台,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化农业生产,并不断引起俄罗斯种地人员的密切关注,通过中国公民与邢继生联系签订意向购买协议,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多年来,邢继生先后被八五二分公司评为优秀民营企业家,拔尖人才,被农场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被红兴隆管局党委授予学帮带先进个人,被黑龙江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等20多个荣誉称号。

在已经取得的荣誉和成绩面前,邢继生没有骄傲和自满,更没有固步自封,停止不前。反而,他觉得脚下的路更宽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十三五”开局之年,邢继生正在不断总结经验,刻苦学习,钻研业务,探索农机具改装改造的新路,努力适应大农业快速发展需求,争取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管理区农场玉米
新型采油管理区建设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农场假期
收玉米啦!
推进全域发展 建设美好西湖——常德市西湖管理区纪实
我的玉米送给你
农场
区域中心 农业公园——常德市西湖管理区侧记
区域中心 农业公园——常德市西湖管理区侧记
一号农场
丰收的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