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蒙绣 针为笔 线为墨 勾勒一幅文化传承长卷

2019-08-21

北广人物 2019年32期
关键词:兴安盟蒙古族刺绣

“中国手工刺绣是‘一带一路’人文相交、民心相通的独特纽带,又是一张独特的‘文化自信’名片。”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在首届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上如是说道。

8月1日—2日,“奋斗逐梦·绣美山河”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举办,中国“四大名绣”(湘绣、蜀绣、粤绣、苏绣)及京绣、鲁绣等17个绣种争奇斗艳。其中,作为“东道主”的蒙绣(蒙古族刺绣)颇受关注。

祖孙三代刺绣

蒙绣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手工技艺,不但在软面料上绣花,还要用驼绒线、牛筋等在羊毛毡、皮靴等硬面料上刺绣。在蒙古族悠久的历史中,蒙绣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勾勒出一幅文化传承长卷。2008年,蒙绣被列入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自少年起,敖特根其其格在民间艺人母亲民吉格玛老人的悉心调教下掌握了蒙古服饰手工制作技能。青年时期敖特根其其格放弃了人民教师的职业,无怨无悔地选择了继承和发展蒙古服饰制作行业。65岁的敖特根其其格是蒙绣技艺的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虽然汉语说得不太流利,但聊到蒙绣却滔滔不绝:“蒙绣针法粗犷匀称、色彩对比鲜明,主要展示草原、马背、游牧交相辉映的风格,每一针都体现着草原人民勤劳质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境界。”

在兴安盟科尔沁草原深处有很多巧手绣娘,敖特根其其格每年都会走进牧区开展蒙绣技艺培训。“一年开展两三次,每次能有五六十人参加。”敖特根其其格说,“从2016年我成为非遗传承人,到现在已经带出近500名蒙绣学生。”“蒙绣是蒙古族文化最美的灵魂,我就想把它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敖特根其其格说。

包正月是敖特根其其格的侄女,她不仅自己有一手好绣功,她7岁的小孙女白阿苏茹也已经有2年的“绣龄”。

“内蒙古手工刺绣历史悠久,却一度被世人遗忘,历经百年沧桑的蒙古族刺绣从宫廷走向民间。如今,分散各地的草原绣娘走到一起,重拾技艺,从十几岁的少女到耄耋之年的阿妈,个个成为守护者,人人堪当传承人。”白玉刚说。

走出草原

敖特根其其格经过三十余春秋的不懈努力和艰苦探索,现已制作了科尔沁部落及札萨克图传统特色的穿、戴、挂等一系列比较完整的蒙古民族服饰,给世人充分展示出蒙古服饰的华丽、美观、高贵、别具一格的特点。她还要把科尔沁老一辈民间艺人的优秀手工艺广范传承,并把各地区、各民族的手艺和新时代的服装设计元素构思相互交流与学习,在多年的努力下,敖特根其其格得到了很多盟、旗、区级的奖项。

敖特根其其格的徒弟们手艺各有特点,有的善做皮袍,有的善做长袍,有的善做马甲,有的善于设计,精于制作腰带、首饰……徒弟们的手艺日臻成熟。

近几年,随着中国手工刺绣艺术融入国际时尚潮流,蒙绣也从草原走来,绽放在国际舞台上。

资料显示,2018年,兴安盟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产品陆续亮相巴黎服装服饰采购展、意大利米兰时装周、中国国际时装周等国际时尚圈。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纪朝介绍道,截至目前,在中国已公布的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各种绣艺达30余项。从开放发展角度看,作为中华文明物化载体和象征的刺绣等传统手工艺品,当前对“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格局的合作共赢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猜你喜欢

兴安盟蒙古族刺绣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清新唯美的刺绣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浅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原副市长薛培明涉嫌受贿罪被提起公诉
兴安盟人民医院简介
兴安盟地区企业职工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