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芬:江阴精神是江阴人的本能
2019-08-20袁子健
袁子健
《中国名牌》:请问在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当中,阳光的品牌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陈丽芬:其实这也和发展历程有关系。阳光可以说是苏南模式的一个缩影,受上海的区域因素影响较大。
在一开始我们是“三无企业”,无技术、无资金、无市场,这和当时有出口的指标、有配额、统购统销的国营企业不同,他们可以不用考虑市场因素,而我们只能靠自己在市场中摸爬滚打。
我依稀记得有一次去上海华侨商店时,惊喜地发现在柜台上有我们的产品在售卖,却没有打上阳光的商标(当时叫玉清牌)。柜台的经理和我解释,玉清牌没有名气,只有写上江阴牌才能让消费者觉得这个牌子听起来还稍微大一点。这样的解释当然让我很气愤,可是在气愤之余,我又开始反思。没有品牌,没有商标,也就意味着没有市场,没有地位。这样的经历更加坚定了我要做品牌的决心,同时我们也遇上了好机会,国家从1984年开始评比金牌、银牌和部优产品,我们也抓住这个机遇在1989年评上了部优产品。当时的纺织工业部、商业部等好几个部门联合起来帮助我们,把当时的部优产品放在北京百货大楼做展示,成功将阳光的品牌打响。
1991年上半年,我们在上海创新地推出了彩色呢绒,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受此启发,我们先后在杭州、北京等地各大商场陆续推广彩色呢绒。同年9月,我们便在人民大会堂开了新闻发布会,接着便是登上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各地的百货大楼更是纷纷订货,就这样把阳光做成了全国知名品牌。
《中国名牌》:在您看来,江阴市委、市政府给阳光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帮助?
陈丽芬:江阴的制造业是很有名气的,每家企业在某些领域都曾是或将会是单打冠军。阳光到现在为止还是国际上最大的毛纺服装生产基地。同时,政府确实是一路在支持我们,不管是镇里,还是江阴市都非常支持。不管有什么困难,他们会第一时间会来协调解决。
在上个问题中,我谈到阳光在进行品牌建设时曾去人民大会堂开过新闻发布会。在会上,原纺织工业部部长吴文英出席并讲话。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小企业来说,吴部长的出席让我们倍感震惊,同时也给我们阳光集团的品牌形象做了强有力的提升。而这一切都是时任江阴市市长的吴新雄给我们提供的帮助。没有吴新雄的邀请,那场新闻发布会就不可能请到吴部长,自然也难以有较大的影响力。
《中国名牌》:在您看来,江阴精神和企业文化的关系是什么?
陈丽芬:其实我觉得这个是相辅相成的。江阴精神从哪里来?江阴人的这种精神是一种本能。江阴本身有一种不服输精神,有一种刚性,这与商业环境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我做企业,基本上每三年或者五年都会制定一个规划,同时每年都自动加压,在年底和年初做总结,再设定新的目标,然后就开始闷头做。所以我觉得我们像潜水员,年初的时候潜下去,到年底的时候再冒上来,冒上来一看“还好”,再继续潜下去干活。
但在这样一个产业集中的区域,企业之间还是有种竞争意识。一开始可能大家都比较不吭声地较劲,但是对于每年的纳税排名都有一种荣誉感,进一步就很开心,退了就很郁闷。
所以我觉得江阴精神是江阴人自身所带的天性或者特点,在这样的环境下不自觉地形成了一种匠心精神。江阴市委、市政府把这个精神进行了总结和提炼,然后大家觉得这个精神还蛮像我们的,再倒过来激励我们自身。
《中国名牌》:请问,未来,阳光在面对国际市场的众多制造业企业时,应该如何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品牌影响力?
陈丽芬:品牌建设的前提其实还是市场、用户。简单说就是在我们这个行业里面,企业争取要做到最好,让客户满意。
以前,每年我都会想要拿一个新东西出来,不断创新,让客户来到阳光,永远眼睛一亮。所以当时我的想法就是怎么样满足新用户的要求。而现在我们更希望以前打下的市场不要丢掉,因为在市场上经历了很多之后,反而比较清楚市场的走向以及一些客户偏好的变动。
目前江阴市在强调高质量发展,我们主要是从两个角度切入。一是在技术方面,我们在进行智能化改造,從服装的面料到服装制作都要实现智能化。二是要改变经营模式和营销模式,特别是营销模式。以前,营销都是面对面的,现在我们还是要注重门店的经营,同时要将重点放在互联网平台。这样便能够增加我们的销售区域,消化我们制造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一定要做好增量,而这个增量要通过网络营销以及一些电子商务的模式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