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2019-08-20赵正国

祖国 2019年14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教育高中历史应用策略

赵正国

关键词:高中历史   家国情怀教育   传承文化   应用策略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持久不衰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说在教学中从初中开始就开设了历史这一门学科,但是在以往的历史教育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停留在知识传授的浅层次上,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与社会的要求下,我们的历史教学要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进而对学生进行德育,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上进行教学改进。本文从家国情怀的内涵、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将会产生的影响以及效果,以及如何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来分析。

一、家国情怀的内涵

从顾炎武的那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可以看出家国情怀体现的是一种民族责任意识,正如那句歌词唱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家国情怀就是这样的一种对于家庭、对于国家的一种使命感,对家国的热爱。

现在是个和平的年代,现代的孩子们大多都是幸福的,没有经历家国磨难,物质精神生活丰富,被家里的所有人疼爱,物质通讯便利…如果没有历史课,如果没有在即将步入更高学府的高中生中进行历史情感的熏陶、增强民族使命感与荣辱感,树立当代青年正确的价值观,那么对于这个国家的教育就不能说是成功的,历史不应被遗忘,也不会被遗忘,我们当代历史教学也需从纯粹的知识传授跳脱出来,站在培养一个人的角度,重新审视教学过程,注重学校教育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仅教会学生知识技能,更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人。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产生的积极影响

在宽松的社会环境下,学生们已经不用再为科举考试一考定终生而十年寒窗苦读了。社会对人才的定义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实在我国现行的应试教育体系中,每门科目都有其开设的价值,包括知识的间接继承、思维模式的锻炼、探究过程的方法、敬畏自然之心、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高中历史不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承,更重要的是要激起学生内在正面的情感以及态度、学会分析史实,总结规律、运用史实辩证批判一些胡乱编造者以及历史虚无主义的无中生有。下面笔者就从学生自身和从国家、社会出发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一)对学生自身发展:

1.端正态度,树立正确价值观

对于家国情怀的体现,我国十分重视,主要体现在已经取得良好效果的(学生耳熟能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在古代我们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在我们结合中国当前已有的国情,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方面阐述了家国情怀的表现,并对我们当代青年提出了指引与规范。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对于学生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的要求,提早对自身做出规范有重大意义,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

2.激起学生学习热情,正确对待历史学习

家国情怀是我国人民特有的社会价值逻辑,在本身有些枯燥的历史讲解中插入励志感人的故事情节有利于满足学生心灵的需要,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丰富学生内心世界时,激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情和学习兴趣,建立崇高的历史文化使命感,端正历史学习的态度,培养敢于怀疑的态度以及辨证思维,为进入高等学府深入理解历史甚至研究历史做准备。

(二)对国家、社会的发展:

1.有利于增强国家认同感与凝聚力,辨别是非

在现在的网络科技高速发展,以及互联网言论自由的情况下,不乏有在网络上传播一些负面新闻或者是出现捏造、扭曲事实的恶劣行为,特别是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有些国家就打着文化自信摧毁的主意,旨在消磨他国人民的意志,通过文化渗透在精神上摧毁一个国家。高中阶段是一个走向成熟、富有主见的过渡期,高中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而家国情怀作为一个最基本的民族精髓,是最容易实现民族自信与民族认同的精神要领,能够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网络上散布的资讯。只有爱国爱家,有这样一个情怀,这样一个阳光健康的心态,才有可能共同把我们的民族发扬光大、安身立命。

2.是国家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

我们的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社会正能量,为建设温暖、和谐、友爱、健康的社会环境做出贡献,就像现在每年都会播出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那样,总是能在人们为生活操劳、麻木的时候带来感动与正能量,体会到人性的温暖与社会的友爱。高中历史教学中有很多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感染,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家国情怀的教育是最基本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学生思想教育,家国情怀是国家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无数文人志士的精神支柱,在富强和平的今天,同样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是事关国民信仰的大事,是事关社会稳定的大事,是事关国家发展的大事。

家国情怀是公认的最基本的国民素养,对个人发展来说它是重要的精神支柱,对社会与国家来说,它是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明确了对它的认识后,在具体教学中就要有所体现,付诸于实际行动。

三、家国情懷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以课本为蓝本,丰富书本上的人物故事

高中课本出于书本本身的局限性,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是对整个的历史事件高度概括,其中涉及的人物故事只是一笔带过,比如,在讲到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等爱国志士公车上书这一事件,书上并没有过多介绍,在历史教学任务中我们就可以从这些小故事中进行扩展,加深同学们对于戊戌变法整个过程的认识,从戊戌六君子的事件中让同学们感受到家国情怀,在一个个扩充的历史名人故事中,将人物的家国情怀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当然其中教师要讲究教育方法,研究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其次高中教师要充分发展其学习者的角色,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内涵,用自身散发出来的渊博学识打动学生,当然光凭教师们讲得天花乱坠也是不行的,在进行家国情怀的情感交流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们自己谈谈对家国情怀或者是对某一人物体现家国情怀的看法,在教师与学生不断学习中,了解学生们对于家国情怀的普遍看法,给予情感的共鸣,进行适当的引导,在教学相长中,升华学生的家国情怀思想。

(二)带有目的性的播放主题视频

我们都知道高中生学习繁忙,并常常伴有很大的压力,其实教学不一定就是要体现在对书本的教学中,实现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学生观看电影并不一定就是在浪费学习时间,或者说这种松弛有度的学习方法反而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间花五分钟的时间里播放一些与其教学并无多大关系,但确实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激励作用的短片,并不是仅仅局限于本身学科知识的传授,而是有目的性的进行德育教育。基于此,笔者认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也可以利用学生们很短的课余播放一些关于历史书上并没有详细讲解的人物事迹,无论是对于学生身心的娱乐性,还是对于我们家国情怀的德育目的都可以很好的表现出来,课堂是灵活变通的,我们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有很大的伸展空间。例如,在讲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候我们可以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历史纪录片,不但增强同学们的历史认识,更是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们的家国情怀。

四、结语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是现在高中应试教育迫切需要引起重视的一项教育目标,本文我们从家国情怀的内涵开始介绍,相继谈到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积极意义,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期望能够在历史教学中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何勇.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刍议[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1):150-150.

[2]吕玉杰.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探析[J].学周刊,2018,(17):31-32.

[3]张伟.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J].好家长,2017,(68):199-199.

(作者单位: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教育高中历史应用策略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中小学家国情怀教育初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