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019-08-20李斌

祖国 2019年14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小学数学

李斌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学习主动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知道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只有对于某些事物有兴趣,才会激发他们内心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它是一门既有逻辑性又有抽象性的学科,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每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想要教好他们只有顺应他们的内在要求,认真的学习教材,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取的好的数学成绩。

一、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数学的感知能力较差

小学数学虽然比较简单,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对小学数学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也就是简单的数字运算阶段,他们没有对数学这个科目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所以,这个时间,学生学习数学的时候还是简单的借助于道具或者是其它的具体的事物来进行[1]。这个阶段的小学生没有形成特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他们不能进行一些复杂的数学运算。小学生在做数学题时,遇到的都是很陌生的问题,不是很容易理解。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先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简单化,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简单情景,让学生能够快速的融入进去,在这个情境中,老师要把所学到的知识点放进去,这样学生就会在轻轻松松的氛围中学会知识。但是,有些小学老师往往会忽视这些问题,教学的时候特别枯燥,根本不爱注重孩子自身的特点,上课也就是一味地讲解知识,这是不可取的,这样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乐趣。

(二)学生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只是纯粹的讲课,也就是讲的太多,有些老师总以为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讲出来,讲的越细越好[2]。其实,这是现代教育一个很大的问题,老师讲的太多,丝毫不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无论是上课还是下课都是老师一个人讲解,这无疑大大的打击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老师给出了一道题,老师就从读题、分析题直到解题都是一个人解完。虽然全部解完,但是老师,没有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机会,有些不懂的同学也只能稀里糊涂的接受。尤其是一些跟不上的同学,他们跟不上进度,但是也没办法发表自己的看法,长此以往,更加落后。老师全程讲题,不重视孩子的地位,让孩子习惯性地接受答案。慢慢的孩子就不再会独立思考,也不会自主创新,渐渐地失去了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负担过重

数学这个科目本身对于训练的要求就比较严格,所以老师也是经常要求学生多做练习题来巩固已经学习过的知识。造成这样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老师上课相对来说比较无聊,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学生开始抵触老师,抵触学习数学。好多同学上课的时候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放学之后还有大量的家庭作业要完成,学生很难应付得来。还有一些老师,在制定上课教案时,完全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多添加了很多复杂的知识点,这无异于提高了教学难度,更增加了学生學习的负担[3]。此外,随着现在学校之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成绩,家长也对学生有了越来越高的期望,这种现象使得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无奈之下,家长只能去报名各种各样的数学补习班,更打击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孩子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乐趣,自然而然的,孩子的数学成绩也会下降很多。

二、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一)用数学本身唤起孩子的兴趣

孩子喜欢学习一种事物的原因无非是这种事物对孩子有不可逆的吸引力,而数学正是有这种天然的吸引力[4]。数学的知识具有系统性和严格的逻辑性,数学的每一章每一个知识点都多多少少有一些联系,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需要开阔的思维,数学的这种相互之间的联系构成了数学这一科目独特的吸引力。所以,老师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要向学生展现出数学的这种独特的魅力,让同学们看到一个美好的数学故事,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影响,让学生不知不觉的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教给学生30以内的数字相加减的时候,当老师出了一道题的时候,等学生做完题目,尤其是学生出现错误答案的时候,千万不要紧着把正确答案说出来,老师可以讲一个小故事,就像是数羊的故事,数小兔子的故事等等,通过这些故事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且能自己改正错误,这对于孩子的帮助是巨大的,比直接告诉孩子正确答案要好得多。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孩子们听题的兴趣,更能提高孩子解题的乐趣。另外,老师还可以变换其它的方法来教学生。一个题可以出现很多个解题方法,一个题变换出其他的问法,一个题目引申出其他的题目等等,都可以唤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法引起孩子学习兴趣

孩子的兴趣不是看了一眼就有的,而是经过长时间的认识和理解,逐渐才产生的。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严重,对于新事物有非常强烈的求知欲,这是显而易见的,小学生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老师可以利用小学生这一个特点,来进行自己的数学教育工作[5]。老师可以把数学变换为一种新鲜的事物,让学生感觉到新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新奇感。这种感觉可以牢牢的控制着学生,老师抓住了学生的新奇感,老师也就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越是迫切的想知道结果,想努力探索。老师要善于用新鲜的方式装饰数学,钻研出让学生感觉好奇的新式教学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生自己的求知感。老师用这种方法既可以让学生爱上学习数学,也可以活跃自己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课程。

例如,老师想要讲乘法的时候,万万不能上来就直接说乘法的公式,那样的效果会很差。因为小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虽然是比较好奇,但是如果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外的话,他们的心里是有排斥现象的。所以可以先列出一个8+8+8这样的式子。因为我们知道,几个数字相加和乘法是一样的,但是学生是不知道的,出了加法的话孩子们肯定会一个数字一个数字相加来运算,这个时候老师要是提出一个简单的算法也就是乘法,孩子肯定会有非常浓厚的兴趣来了解这种简单的算法。然后老师再引申出新学习的算法,孩子也是能够很快地接受的。并且对于这种神奇的算法,孩子也有足够的兴趣去学习。用这种方法,老师也展现出了乘法的魅力和作用,同时也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从而诱发了孩子急切的学习这种算法的兴趣。同样的,用这种方法,学生也同时复习了加法,一箭双雕。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小学数学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