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活水促发展 千帆竞渡立潮头

2019-08-20李苏洋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展区中关村示范区

李苏洋

自2015年在京举办首届全国双创活动周以来,我国已连续五年成功举办双创活动周。五年来,北京双创热潮持续涌动,双创力量不断壮大,双创擦亮了北京发展的“金名片”。双创活动周已经成为北京创新创业成果的展示平台、典型案例的推介平台、创新资源的汇聚平台和创业智慧的交融平台。据北京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北京每日新设科技型企业从2015年的110家增加到2018年的223家,实现翻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2.5万家,同样实现翻番。

活动周隆重启幕 引爆创新创业季

近日,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北京会场暨中关村创新创业季活动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拉开帷幕。记者了解到,此次活动是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统一指导下,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协承办,以“汇聚双创活力,澎湃发展动力”为主题,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活动周期间共举办展览展示、创新竞赛、论坛路演、营商环境政策解读等30余场系列活动。

本次活动周开幕仪式进行了“亮眼”创新,采取连线直播杭州主会场启动仪式这一新颖方式启幕,与会人员认真聆听了李克强总理在杭州主会场的讲话。在北京会场的启动仪式上,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王英建对北京市双创情况进行了通报,介绍了北京双创发展呈现的特点和趋势,以及未来将采取怎样的措施进一步推进双创发展。王英建表示,近年来北京双创工作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创新创业的队伍持续壮大,每日新设科技型企业从2015年的110家增加到2018年的223家,实现翻番。创新创业的支撑持续增强,全市研发经费超过1600亿元,较2015年增长22%,占GDP比重保持在6%左右,稳居全国之首。创新创业的引领作用凸显,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11.2件,较2015年增长80%,连续五年全国位居第一,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10倍。高端化专业化态势持续显现,在京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达20家,约占全国六分之一。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全面助力高质量发展,2018年,全市新经济总量达到万亿水平,迈上新的台阶,对GDP的贡献达三分之一。

随着北京双创工作的不断升级,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各类主体纷纷开放自身的创新资源,越来越多优秀人才投身双创事业。千乘探索创始人苗建全作为创新创业者代表,在启动仪式上讲述了其带领团队艰苦创业研发“海创千乘”号的经历,并对创新创业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七大展区 亮點纷呈

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周北京会场主题展览展示以服务创新创业者为主线,分为创新引领、创新要素、创新源头、双创生态、京津冀协同创新、开放融合、科技惠民七大展区。展示面积1.8万平米,汇集308项参展项目、300余家参展企业、130余家各类科技服务机构。

创新引领展区重点展示北京“三城一区”(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关村十六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健康、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节能环保等领域产业领军企业和创新产品,系统总结北京市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发展高精尖产业、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培育经济新动能等方面取得的系列成绩,彰显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支撑引领作用。

创新要素展区重点展示大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科技金融等创新主体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概况,充分体现北京市及中关村在提升创新体系效能、建设创新创业政策体系与高水平双创服务体系等方面取得的系列成绩。中关村示范区作为我国最具吸引力的创新创业中心之一,通过持续构建“要素聚合、主体协同、文化融合、环境友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为不同成长阶段的科技型企业提供了原创技术、高端人才、创业投资、孵化服务、科技中介、创新创业政策等核心要素,形成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创业孵化、产业化的全要素全链条服务体系,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提供重要支撑。

创新源头展区重点展示中关村示范区技术转移平台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能力,突出平台在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取得的成效,体现北京作为原始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的定位。

双创生态展区重点展示硬科技孵化器、创新型孵化器、海外人才创业园、创投机构、银行、知识产权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猎头公司等创业服务机构围绕创新创业形成的生态体系,突出高成长小微企业创业项目,体现科学家、投资人、创业者、服务机构等各类创新创业要素集聚的良好双创生态环境。

京津冀协同创新展区重点展示北京市在津冀两地重点合作园区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体现北京市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创新战略的新成效。

开放融合展区通过开展高校、科研院所、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各分园、行业协会等举办的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分园产业政策推介、优秀项目路演等活动数十场,让创新创业主体唱主角,促进科学家、投资人、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经理人等交流合作,体现北京市在推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及提升营商环境方面的举措,营造开放融合的良好氛围。

科技惠民展区重点展示服务于提升城市功能、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公共服务、提高医疗水平、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惠民项目,进一步体现双创成果惠及百姓民生。

“黑科技”齐登场 创新无处不在

脑电波控制的轮椅、有“人类触觉”的触觉机器人、跟随式行李箱……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的七大展区内,300余家参展企业带来的308项展示项目齐亮相,不仅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一批具有北京水平的“高精尖”硬科技成果,还呈现了一批高科技的惠民项目。在展厅入口处,一款正在“自己行走”的行李箱最受欢迎。伸手轻按扶手杆上的按钮,拉杆上的摄像头就会识别主人,人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内嵌的超声波感应器可帮助行李箱精准避开障碍,这是灵动科技公司研发的全球首款侧面跟随行李箱。类似的技术还被运用在了仓储协作机器人上,它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可跟随拣货员在仓库中协同拣货,还可以自己规划路线。

历年的双创周活动中,人工智能总是一大主角,今年也不例外。由他山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机械手臂用上了电容触感技术,便有了和人类一样的触觉,能识别四种材质的物体。“触觉传感芯片让机器有了知觉,可以大胆地和人体进行互动。”技术人员向记者介绍。

在科技惠民展区,记者还看到了北京双创活动周的“老朋友”——灵汐科技。灵汐科技在清华大学和海淀区领导的关怀下于2018年1月正式成立,是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孵化的高科技公司。灵汐科技的产品主要是类脑计算芯片、计算板卡和工具链等产品。灵汐科技市场总监华宝洪告诉记者,大家在展区看到的无人自行车类脑计算平台展示的无人自行车,目前可以实现自平衡、语音识别、目标跟踪、避障、过障等功能,如同有人在上面骑行一样,这是类脑计算的优势,类脑芯片模拟人大脑的工作机制,分区同时运行多类不同的神经网络,即在一颗类脑芯片上同时实现运行人工神经网络和类脑的脉冲神经网络,自平衡采用多层感知网络,目标跟踪和避障采用卷积神经网络,语音识别则采用脉冲神经网络。

华宝洪介绍,由于类脑计算研究深刻影响国防安全,该类技术已被美国列入管控限制的14项核心机密技术之一,是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不对中国开放,更不允许任何中国人的参与,“而灵汐科技正在研发的天机系列类脑计算芯片就是针对上述问题,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公司已研发的天机2代芯片采用28纳米先进半导体工艺,集成了156个计算核。与IBM的“真北”芯片相比,性能大幅提升,而且支持更多的算法,灵活性和扩展性更佳。此外,芯片的众核架构集计算存储于一体,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款将计算机科学和脑科学结合起来的异构融合处理器。记者还了解到,灵汐科技研发的第三代商用天机芯片,最快将于今年底问世,同时开发与之相配套的计算板卡和支撑软件,可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的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并支持安防、互联网等各种行业的AI落地。

全国双创“风向标” 中关村成果丰硕

近年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深化创新改革,升级双创服务,聚合高质量发展新动力,融合汇聚发展新动能,开放创新合作水平不断提升。

记者了解到,2018年,中关村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5.9万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实现技术收入1.1万亿元,同比增长19.4%。2018年,在中关村开展投资的天使创投机构数量达1832家,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案例2209起,其中创业投资案例1745起,投资金额2406.65亿元,占全国的35.49%。2018年,57家示范区企业主持和参与的54项(通用项目)成果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42项,占国家进步奖通用项目的30.7%;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2项,占国家发明奖通用项目的24.5%。

随着双创发展不断升級,中关村示范区围绕人工智能、高端芯片等前沿领域积极探索,涌现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原创技术、硬科技。同时,示范区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创新体制机制,依托新型研发机构、重大科技项目、全球创新大赛等,加快全球创新团队、优质创新项目等全球高端创新资源在示范区集聚。中关村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加强海外联络工作战略布局和海外协同创新资源生态体系建设,为示范区企业在海外开展技术合作打造广阔平台,推动全球创新资源互联互通。

共商共享 共同打造双创“北京样板”

“我们的安保巡逻机器人已经进驻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了!”在京津冀协同创新展区,达阔科技的工作人员自豪地告诉记者。在该展区内,巡逻机器人、图书信息展示等项目都和京津冀相关,所属公司纷纷布局京津冀产业链,在京研发、在津冀转化落地。

北京的双创敞开了大门,正向央地协同、区域协同创新转变,不仅推动了一批央企重大项目率先在京产业化,还加快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五年累计780.2亿元,年均增速达28.6%;截至今年4月,北京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达75119家。同时,双创主体也从小众走向了大众,科研人员、高校教师、企业高管、军转干部、医生、大学生等群体广泛参与双创,高知识创业者成为主力军,学术导向的个体创新正向市场导向的群体创新转变。

据北京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将强化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引领作用,汇聚更加强大双创动力;强化区域协同发展的合力作用,拓展更强大发展支撑。此外,北京还将强化硬科技创新的突破作用,增强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信心;强化全面创新改革的保障作用,激活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为推动双创发展,北京将继续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着力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围绕创新链布局政策链、科技金融链、成果转化链、人才服务链,形成全方位服务体系。

回望近五年,北京双创蓬勃发展;展望未来,蓝图已呈现眼前。北京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的新动能,打造北京双创“金名片”。

猜你喜欢

展区中关村示范区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中关村产业孵化链发布
首届进博会交易采购成果丰硕
今年前两月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申请专利12609件
中关村
第七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近20万人次参观 签下28亿元大单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5黑龙江国际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博览会(第四届)暨哈尔滨世界农业博览会
中关村的记录者
2013年中关村节能环保业总收入2500亿元 同比增18%